- 年份
- 2024(6188)
- 2023(8950)
- 2022(7482)
- 2021(6650)
- 2020(5112)
- 2019(11848)
- 2018(11261)
- 2017(21149)
- 2016(11261)
- 2015(12252)
- 2014(11974)
- 2013(12098)
- 2012(11677)
- 2011(10822)
- 2010(10970)
- 2009(9871)
- 2008(9536)
- 2007(8552)
- 2006(7854)
- 2005(7339)
- 学科
- 济(59101)
- 经济(59048)
- 业(26754)
- 管理(25984)
- 地方(22632)
- 中国(20016)
- 方法(17739)
- 企(17634)
- 企业(17634)
- 农(17130)
- 贸(16196)
- 贸易(16183)
- 数学(15810)
- 数学方法(15695)
- 易(15643)
- 业经(12974)
- 地方经济(12652)
- 农业(12136)
- 出(12004)
- 财(10915)
- 发(10801)
- 融(9975)
- 金融(9973)
- 环境(9889)
- 学(9480)
- 银(9206)
- 银行(9196)
- 行(9087)
- 制(8779)
- 口(8347)
- 机构
- 学院(162776)
- 大学(160748)
- 济(74328)
- 经济(72890)
- 研究(63969)
- 管理(57380)
- 理学(48448)
- 中国(47888)
- 理学院(47704)
- 管理学(46991)
- 管理学院(46678)
- 科学(38010)
- 京(35509)
- 财(32867)
- 所(32538)
- 研究所(29325)
- 中心(28422)
- 农(28090)
- 江(25794)
- 财经(25513)
- 范(24310)
- 经济学(24236)
- 师范(24091)
- 院(23610)
- 经(23195)
- 北京(22755)
- 业大(22303)
- 经济学院(22079)
- 农业(21665)
- 州(20973)
- 基金
- 项目(108488)
- 科学(86440)
- 研究(79886)
- 基金(78779)
- 家(69133)
- 国家(68575)
- 科学基金(58376)
- 社会(53507)
- 社会科(51007)
- 社会科学(51002)
- 省(42502)
- 基金项目(41813)
- 划(35773)
- 自然(35498)
- 教育(35130)
- 自然科(34702)
- 自然科学(34697)
- 自然科学基金(34032)
- 资助(31306)
- 编号(30895)
- 发(30589)
- 发展(25149)
- 重点(25020)
- 展(24737)
- 成果(24441)
- 部(23699)
- 国家社会(23144)
- 课题(22571)
- 创(22411)
- 创新(21071)
共检索到263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昭 段伟 王绍博 周玉涛
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测度2001—2019年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港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长放缓或下滑的城市港口发展水平往往也较低,且港口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2)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对本地和邻近城市经济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省域港口群港口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津冀港口群和山东港口群港口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辽宁港口群对城市经济增长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城市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较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环渤海地区有三大城市群,十几个重要的港口,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给该区域港口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和港口集群式分布必然使港口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环渤海地区港口应整合资源,联手发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九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布局的热点地区,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港口运输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速环渤海地区港口运输体系建设与布局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港口运输体系,问题,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金生 郁威
沿海港口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港口运输经济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可持续性强等优势,但也存在投入拥挤、产出不足、规模与投入产出不匹配等低效率现象。提高效率成为港口经济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文章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分析港口综合效率的受制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并给出了如何提高港口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阶段DEA 主要沿海港口 经济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黎明 王宁
目前,我国环渤海地区流通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中京津冀、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变量分析模型对环渤海地区流通产业协同与溢出效应的相关性进行测度,以期为环渤海地区流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与辽东半岛流通产业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山东半岛流通产业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环渤海地区流通产业溢出效应相对显著,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市场规模对于环渤海地区流通产业协同具有正面影响;城市化水平、市场规模不仅能够促进环渤海地区流通产业协同发展,还可以对周边地区流通产业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目的]科学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厘清农业绿色发展关键路径,对促进该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解析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1)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其中产出效益变化显著;(2)对比2005、2019年,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具有典型区域差异性:2005年京鲁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津冀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而2019年京冀产出效益表现显著,津鲁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3)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2005—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性逐渐降低。[结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层面是推进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联系,发挥京津城市辐射效应,缩小区域之间差异,促进环渤海地区绿色农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玉鸣 刘鲁艳
基于2012年全国288个地级市截面数据,构建我国城市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地级市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子系统进行了熵值评价,根据熵值得分重点对环渤海地区和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80个城市进行聚类分类和空间计量分析,并计算了全国288个地级市、环渤海和西部能源"金三角"9个省域城市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的几何平均得分。结果表明:(1)在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四个子系统中社会子系统发展较为滞后;(2)环渤海与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的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低层次的协调发展水平,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综合水平最高的为中卫市,其次为酒泉市,环渤海地区综合水平最高的城市缺席,次高城市是邢台市、石家庄市;(3)省域差异比较分析中环渤海地区各子系统水平和综合水平得分均高于西部能源"金三角"地区,但两个地区都存在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4)80个城市形成了京津鲁核心区—蒙辽冀过渡区—宁陕甘外围区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足鼎立"的格局,在京津冀辐射带动作用下,西部能源"金三角"的宁夏、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较快,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依据自身特色构建了一定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伟 王成金
煤炭供销与调拨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关键问题,其中,港口是煤炭运输中最为重要的中转节点,尤其是作为"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主要下水地区,环渤海港口在煤炭运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论文以环渤海港口作为研究对象,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 a为时间尺度,分析了该地区港口煤炭运输的格局演变,归纳总结了主要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了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首先,将环渤海港口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总体区域的演变特征;然后,着眼于各个港口,分析煤炭进出港格局和进出口格局的演变特征;最后,从煤炭基地分布与消费市场空间错位、铁海联运的组织模式、进出口政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格局演变的...
关键词:
环渤海港口 煤炭运输 格局演变 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寇改红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城镇化建设也进入到新常态。新常态下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态势,需要从空间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文章根据空间状态分布,提出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建议:强化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发挥城市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规划,提高环渤海地区小城镇的档次及规模;借助于新型城镇化,彻底杜绝二元化问题;注重城市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 环渤海地区 空间态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涛 张广兴 霍静娟
将DEA方法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相结合,测度了2007—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9大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总体的技术效率不佳,但庞大内需使其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其技术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港口规模有关;从动态效率来看,9大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其增长率为正,但个别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省份港口的Mal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本文从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流通产业数字金融化3个维度,选取9项指标构建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测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随着时间演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第二,由空间效应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单向溢出。最后从加强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流通互建机制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耀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环渤海地区工业增长扭转了长期低迷的状况 ,经济效益好于全国及历史水平 ;工业化出现与全国相逆的趋势 ;工业在全国的相对地位降低。目前 ,这一地区的工业依然面临产业技术层次低、企业机制不活、出口竞争力弱和各自为政等问题。未来环渤海地区发展必须将着力点放在提高工业竞争力上 ,通过区域产业整合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后工业化 产业整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方面对环渤海地区的创意产业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具有丰富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应密切协作,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创意产业 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