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221)
- 2022(9550)
- 2021(8656)
- 2020(6768)
- 2019(15400)
- 2018(15311)
- 2017(28504)
- 2016(15626)
- 2015(17280)
- 2014(17818)
- 2013(17580)
- 2012(16957)
- 2011(15725)
- 2010(16241)
- 2009(14793)
- 2008(14735)
- 2007(13413)
- 2006(12245)
- 2005(11618)
- 学科
- 济(86899)
- 经济(86821)
- 管理(40140)
- 业(38173)
- 企(28562)
- 企业(28562)
- 地方(26663)
- 方法(24950)
- 中国(24407)
- 数学(21211)
- 数学方法(21008)
- 农(20327)
- 业经(17978)
- 学(16985)
- 地方经济(16303)
- 财(15596)
- 农业(14416)
- 制(14271)
- 融(13973)
- 金融(13971)
- 银(13660)
- 银行(13643)
- 行(13271)
- 发(12524)
- 贸(12256)
- 贸易(12243)
- 环境(11808)
- 易(11671)
- 理论(11273)
- 和(10514)
- 机构
- 学院(231678)
- 大学(227650)
- 济(102759)
- 经济(100529)
- 研究(88685)
- 管理(78571)
- 中国(67971)
- 理学(65160)
- 理学院(64252)
- 管理学(63121)
- 管理学院(62675)
- 科学(52860)
- 京(49994)
- 财(47322)
- 所(46776)
- 研究所(41723)
- 中心(39070)
- 农(38817)
- 江(37826)
- 财经(36238)
- 经济学(32925)
- 范(32907)
- 北京(32652)
- 经(32612)
- 师范(32563)
- 院(31635)
- 州(30911)
- 业大(30854)
- 农业(29845)
- 经济学院(29203)
- 基金
- 项目(140872)
- 科学(109351)
- 研究(105436)
- 基金(98714)
- 家(86250)
- 国家(85461)
- 科学基金(71449)
- 社会(66922)
- 社会科(63336)
- 社会科学(63323)
- 省(56320)
- 基金项目(51113)
- 教育(47933)
- 划(46765)
- 自然(43270)
- 编号(42624)
- 自然科(42197)
- 自然科学(42186)
- 自然科学基金(41432)
- 资助(40986)
- 发(37044)
- 成果(35939)
- 重点(32666)
- 课题(31747)
- 部(30322)
- 发展(30122)
- 展(29632)
- 创(28701)
- 性(28698)
- 国家社会(27821)
- 期刊
- 济(131779)
- 经济(131779)
- 研究(78937)
- 中国(54942)
- 农(37270)
- 财(37027)
- 学报(35199)
- 科学(32709)
- 管理(32200)
- 教育(29738)
- 融(26790)
- 金融(26790)
- 大学(26502)
- 农业(25066)
- 学学(24837)
- 经济研究(21914)
- 技术(21727)
- 业经(20477)
- 财经(19103)
- 经(16709)
- 问题(16504)
- 业(13108)
- 贸(12891)
- 技术经济(12567)
- 世界(12107)
- 国际(11605)
- 商业(11387)
- 统计(10848)
- 经济问题(10753)
- 坛(10741)
共检索到382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彪 杨三变 熊英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确定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然后对环渤海地区近三年的各指标进行整理,经过纵横对比分析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8年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认为总体上环渤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内部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进而分析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资源、环境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主张,以期对环渤海区域循环经济的平衡发展有所帮助,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循环经济 不平衡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利昌 罗必良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无论在人口数量、所辖地域范围,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城乡和谐发展目标,想方设法壮大县域经济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广东不同地区县城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城经济 不平衡性 比较 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卓建伟 史清华
都市农户是介于城市住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特殊群体 ,其经济发展路径明显有别于一般农区的农户。在大都市光环照耀下 ,他们的收入水平怎么样 ?发展均衡吗 ?增长速度快吗 ?统计数据表明 :都市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 ,收入增长出现徘徊 ,而且发展极度不均衡。这一现状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与大都市繁荣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定点观测户数据的统计分析 ,寻找造成都市农户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源 ,为其他学者研究如何提高都市农户收入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都市农户 收入 不平衡 根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丹清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性大国经济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差异存在的普遍性;区域发展的时间继起与空间并存性;区域发展的多元性;区域发展常常出现的经济割据性。发展中国家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区域平衡发展战备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李维平,王惠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旗 周桂芝 茹少峰
文章使用2014—2018年我国35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从地理空间上来看,不平衡性表现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自沿海向内陆梯度递减的特征;分解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来自省际差异,省内差异贡献较小。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当技术距离适中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促进落后地区产生“追赶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当技术距离过大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月卿 李双成
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对1978-2002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剖析了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无论是绝对差距、相对差距还是综合差距,三大地带经济区域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为显著。究其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强度、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具有重要影响。为缩小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除加强对中西部的投资建设外,应加快对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中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人均GDP 三大地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秀兰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子,并对各主因子指标构成和综合作用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和类别划分,揭示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不平衡性 综合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绪平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资源的经济问题 1.集团化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现象造成了不同时期世界经济的不同格局。战后,又在科技变革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彦玲 王宗起 胡丽霞
一、北京远郊区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分析地区发展差距,可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我们对北京远郊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测定所选择的观测标志主要有:①GDP总量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与人均GDP最大与最小值之差(即极差),用以反映各远郊区县经济发展之间的绝对差距;②GDP总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万涛
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沿海与内地之间。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并且国家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也已加入WTO,世界经济呈现调整走势,在这种新阶段和新的环境背景下,我国沿海与内地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将呈现新的特征。
关键词:
沿海 内地 区域差异 发展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明莉 杜超 马艳芳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但由于体制和观念等问题,环渤海地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自身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良好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区域经济 优势 劣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但是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也愈发突出。立足于政策宣传与民众意识之间的不平衡、需求量大与供给不足之间的不平衡、品牌打造与区域整体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休闲娱乐与课程结构之间的不平衡四个问题,从政治法律、供给服务、社会效应、课程结构四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黎禾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偏重内地建设,但这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每年9.1%,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很大,1979年至1992年间,增长率最高的广东省为13.3%,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2%,相差7.1个百分点。1992年以后,这种差距更大了,1992年的GDP增长率最高的省是江苏,为26.2%,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5%,相差19.7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国华,彭鹏,唐承丽,周海燕
本文综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测度的研究进展,采用多指标组合法和多指标合成法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多空间层次(省、市、区—三大地带—沿海与内地)、多角度(生产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个层面揭示了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