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2)
2023(11843)
2022(10649)
2021(10133)
2020(8471)
2019(20012)
2018(20063)
2017(39350)
2016(21270)
2015(23674)
2014(23734)
2013(23295)
2012(21236)
2011(18880)
2010(19085)
2009(17292)
2008(16574)
2007(14377)
2006(12398)
2005(10777)
作者
(60522)
(50134)
(50005)
(47593)
(31963)
(24163)
(22717)
(19809)
(19075)
(17995)
(17283)
(16685)
(15906)
(15822)
(15441)
(15177)
(15045)
(14938)
(14280)
(14227)
(12439)
(12303)
(12134)
(11403)
(11271)
(11090)
(11034)
(10989)
(10025)
(9789)
学科
(87691)
经济(87612)
管理(58739)
(56149)
(47001)
企业(47001)
方法(43556)
数学(38538)
数学方法(37851)
(22338)
中国(20686)
(19280)
地方(18957)
业经(18744)
(18688)
理论(15234)
农业(14855)
(14814)
贸易(14806)
(14344)
(14168)
(13429)
环境(12988)
技术(12685)
(12485)
财务(12411)
财务管理(12390)
企业财务(11722)
(11579)
(11101)
机构
大学(297310)
学院(297222)
管理(121213)
(115544)
经济(113017)
理学(106292)
理学院(105092)
管理学(102907)
管理学院(102392)
研究(96254)
中国(69587)
(63503)
科学(62053)
(49536)
(48036)
(45488)
业大(45343)
研究所(44210)
中心(43205)
(41345)
财经(40842)
北京(40044)
(39793)
师范(39409)
(37101)
农业(35608)
(35580)
(34432)
经济学(33788)
师范大学(31803)
基金
项目(210116)
科学(165064)
研究(152488)
基金(151855)
(132297)
国家(131257)
科学基金(113305)
社会(94053)
社会科(89139)
社会科学(89112)
(82375)
基金项目(81096)
自然(75667)
自然科(73938)
自然科学(73922)
自然科学基金(72571)
教育(70906)
(69343)
资助(63849)
编号(62835)
成果(49777)
重点(47032)
(45788)
(44602)
(43288)
课题(43003)
科研(40336)
创新(40322)
教育部(39298)
大学(39100)
期刊
(122136)
经济(122136)
研究(84133)
中国(50517)
学报(46292)
管理(43856)
科学(43650)
(40679)
(35542)
大学(35021)
教育(33700)
学学(32967)
农业(28765)
技术(27569)
业经(21038)
(20815)
金融(20815)
经济研究(19892)
财经(18917)
(16088)
图书(15909)
问题(15744)
技术经济(15014)
科技(14888)
(14615)
统计(14263)
理论(14248)
资源(13592)
商业(13329)
现代(13246)
共检索到415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昳芃  栾维新  杜利楠  
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渤海环境严重污染、资源严重消耗的大背景下,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压力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协调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列昂季耶夫(Leontief)发明的投入产出技术为基础,将不同区域相同年度的投入产出表加工整合,成功编制了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业发展阶段理论,设定了三种情景的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结合投入产出表得出国民经济工业各部门波及影响效应,模拟在三种情景下对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压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景对能源所造成的压力不同,工业结构内部是否合理是影响环渤海地区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环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黄超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树春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参照对象,对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组织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趋同的工业结构和僵硬的体制是影响环渤海地区工业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促进环渤海地区结构和制度转变的关键不在于各个省市自身的调整,而在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战略问题;环渤海地区结构和制度的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其结构与组织的调整要配合发展战略的阶段性主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重  周云波  
本文利用1981-2005年环渤海三省二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实际GDP以及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等两个污染控制变量的年度数据,建立panal data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以及什么因素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整体向上倾斜的倒"N"形的曲线特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大和重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恶化速度可能存在一个先相对减缓、后加速、然后相对减缓的过程,这不同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假说;就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高扬  韩建  
从资源、产业、科技与环境4个角度,构建海陆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能力结构关系模型与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环渤海地区海陆一体化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和山东省的科技支持能力较强,海陆经济发展以科技带动为主,河北省和辽宁省的资源利用能力较高,海陆经济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天津市和山东省的海陆经济属于高程度耦合、高层次的海陆一体化;河北省和辽宁省的海陆经济属于低程度耦合、低层次的海陆一体化。通过分析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自身的海陆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加强各地区海陆经济合作和整个环渤海地区区域间合作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差异以及投资多元化等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应多途径构建区域经济关联通道,打造"环型"网状关联经济,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空间关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耀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环渤海地区工业增长扭转了长期低迷的状况 ,经济效益好于全国及历史水平 ;工业化出现与全国相逆的趋势 ;工业在全国的相对地位降低。目前 ,这一地区的工业依然面临产业技术层次低、企业机制不活、出口竞争力弱和各自为政等问题。未来环渤海地区发展必须将着力点放在提高工业竞争力上 ,通过区域产业整合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韩建  高扬  
根据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从结构视角出发,利用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7—2009年相关数据,对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海洋功能进行测度与评价,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海洋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同现有海洋功能区划结果基本吻合,但海洋生态环境功能更加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了获得海洋开发的最大收益,在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沿海城市要有计划地根据海洋功能的比较优势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调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李秀彬,刘盛和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不仅占全国的 1 /3以上 ,而且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人海淤积不断增加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滩涂生态环境脆弱 ,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综合、立体、高效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 -台田立体生态利用、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滨海草地综合改良、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海侵防治保高产技术和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等模式进行滩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玉  薛剑  潘瑜春  
深入开展区域耕地集约度的评价分级及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县域耕地集约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耕地利用集约度指数及考核模型,计算了1996、2000、2004和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动规律。研究认为,1996年以来,环渤海地区县域耕地利用集约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高度集约区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鲁北平原区和鲁西南平原区;基本集约区和不集约区在山地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集聚;平原区县域耕地利用集约度显著提高,山地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不同程度地下降。此项研究揭示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家庭  
采用环渤海地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实证研究了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的技术效率差距明显,并得出提高外资利用率以及工业聚集度、完善金融体制等能够提高该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李娇娇  韩荣青  傅双  
构造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并以其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环渤海地区2012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环渤海地区1981—2012年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化规律,为环渤海地区的地域分工与协作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山东与河北、辽宁与河北为强竞争型,河北与北京、河北与天津为强互补型,其他省市之间都为一般竞争型或一般互补型。在1981—2012年间河北—北京、山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北—天津及辽宁—北京之间总是处于互补型;辽宁—河北、山东—河北之间属于竞争型;辽宁—天津、天津—北京早期属于一般竞争型,后期演化为互补型;山东与辽宁原属于一般互补型,慢慢演化为一般竞争型;环渤海地区区域整体地缘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趋于增强。具有互补性的地区应充分发挥互补型地缘经济的关系的作用;具有竞争性的省市应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竞争领域,寻求地域分工合作;各地区间应加强经济联系,拓宽区域合作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霞  常瑞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重要性重新被发现,以企业网络组织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通常以若干个在全球价值链占据高端的产业集群为支撑。文章认为,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必须实施产业集群升级策略,以集群升级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协作与腾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