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5)
2023(8849)
2022(7503)
2021(6688)
2020(5233)
2019(11840)
2018(11572)
2017(21250)
2016(11598)
2015(12773)
2014(12478)
2013(12400)
2012(12081)
2011(11141)
2010(11621)
2009(10862)
2008(10871)
2007(10004)
2006(9354)
2005(8882)
作者
(34108)
(28387)
(28267)
(26510)
(18007)
(13662)
(12661)
(10932)
(10835)
(10376)
(9738)
(9522)
(9293)
(9256)
(8814)
(8729)
(8450)
(8339)
(8198)
(8097)
(7470)
(7052)
(6849)
(6615)
(6569)
(6410)
(6407)
(6296)
(5847)
(5647)
学科
(54780)
经济(54723)
管理(34813)
(34598)
(26696)
企业(26696)
地方(21194)
中国(20182)
(16918)
技术(15168)
业经(14649)
方法(13153)
地方经济(11915)
农业(11792)
(11438)
银行(11424)
(11241)
(11191)
(11024)
金融(11023)
技术管理(10663)
(10632)
数学(10615)
数学方法(10458)
(9804)
(9686)
环境(9529)
(9173)
贸易(9156)
(8717)
机构
学院(164905)
大学(162331)
(71081)
经济(69485)
研究(64106)
管理(59581)
中国(50132)
理学(48821)
理学院(48159)
管理学(47420)
管理学院(47086)
科学(37328)
(36613)
(32795)
(32761)
中心(29282)
研究所(29111)
(28948)
(26902)
(25268)
师范(25057)
北京(24151)
财经(24147)
(23882)
(23279)
(22063)
(21594)
经济学(21305)
业大(21241)
农业(20374)
基金
项目(101135)
科学(80145)
研究(78855)
基金(70063)
(60554)
国家(59952)
科学基金(51034)
社会(50569)
社会科(47904)
社会科学(47897)
(41771)
基金项目(36294)
教育(35048)
(34333)
编号(32074)
自然(29616)
(29285)
自然科(28942)
自然科学(28936)
自然科学基金(28382)
资助(27349)
成果(27255)
发展(24248)
课题(24210)
(23959)
(23817)
重点(23385)
创新(22633)
(21248)
国家社会(20792)
期刊
(93395)
经济(93395)
研究(58884)
中国(45025)
(27143)
管理(26426)
教育(25866)
(24221)
科学(22471)
学报(22067)
(21654)
金融(21654)
农业(18141)
大学(17182)
业经(16881)
技术(16450)
学学(15519)
经济研究(14382)
财经(12069)
问题(11731)
(10611)
图书(10240)
(9817)
(9531)
论坛(9531)
科技(9518)
技术经济(9379)
(8994)
(8380)
世界(8361)
共检索到285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耀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环渤海地区工业增长扭转了长期低迷的状况 ,经济效益好于全国及历史水平 ;工业化出现与全国相逆的趋势 ;工业在全国的相对地位降低。目前 ,这一地区的工业依然面临产业技术层次低、企业机制不活、出口竞争力弱和各自为政等问题。未来环渤海地区发展必须将着力点放在提高工业竞争力上 ,通过区域产业整合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寇改红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城镇化建设也进入到新常态。新常态下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态势,需要从空间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文章根据空间状态分布,提出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建议:强化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发挥城市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规划,提高环渤海地区小城镇的档次及规模;借助于新型城镇化,彻底杜绝二元化问题;注重城市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方面对环渤海地区的创意产业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具有丰富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应密切协作,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章福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和城市带之一,其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本文着重考察了环渤海区域服务业发展现状,包括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比较,以及环渤海区域服务业的总量分析、效率分析和结构分析。然后对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进行相关数据比较,以对环渤海区域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进一步促进该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明莉  杜超  马艳芳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但由于体制和观念等问题,环渤海地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自身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良好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炜  
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阐述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提出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从深入探索一体化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区内各项资源、以创意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育创意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为该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刘保奎  
环渤海地区位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推进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对于在转型中提升这一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拓展大区域开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曼琦  席强敏  
对通常认为的阻碍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论证,提出:①环渤海地区更多的是地理区域概念,政府推动和学者呼吁缺乏内在的基础和动力。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问题之一是缺乏经济的龙头。但京津合作成功后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发挥龙头作用,取决于其经济核心的能量和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振兴环渤海地区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③与祈望政府协调相比,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以聚集更多有活力的企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吉举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密集区之一。其中六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唐山等在环渤海地区具有中心城市的主导职能和核心作用。其产业结构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轻工业与海洋科研中心、能源原材料中心等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李秀彬,刘盛和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不仅占全国的 1 /3以上 ,而且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人海淤积不断增加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滩涂生态环境脆弱 ,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综合、立体、高效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 -台田立体生态利用、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滨海草地综合改良、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海侵防治保高产技术和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等模式进行滩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霞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却在全国发展滞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振兴山西旅游业、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山西紧靠环渤海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应选择紧密型、多层次合作模式,包括旅游市场共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宣传、旅游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多方位合作,大力开发山西旅游商品市场,切实走活山西旅游这盘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宣庆  
环渤海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地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托。经过多年的发展,环渤海地区已基本具备了率先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环渤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  周艳兵  王国刚  曾志炫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1996—2009年间环渤海地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县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部分县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1996—2009年间,县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增大而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省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经济发展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集聚特征增强。基于1996年各县人均GDP及1996—2009年间人均GDP增长差异,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中等增长较快型等6种类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昭  段伟  王绍博  周玉涛  
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测度2001—2019年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港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长放缓或下滑的城市港口发展水平往往也较低,且港口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2)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对本地和邻近城市经济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省域港口群港口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津冀港口群和山东港口群港口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辽宁港口群对城市经济增长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城市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