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4)
2023(15197)
2022(12630)
2021(11439)
2020(9224)
2019(21048)
2018(20587)
2017(38931)
2016(21088)
2015(23211)
2014(22889)
2013(22923)
2012(21588)
2011(19507)
2010(19874)
2009(18409)
2008(18470)
2007(16533)
2006(15110)
2005(14009)
作者
(62702)
(52435)
(52215)
(48996)
(33686)
(25160)
(23430)
(20102)
(19987)
(18745)
(18060)
(17872)
(16963)
(16809)
(16420)
(15948)
(15420)
(15269)
(15236)
(15223)
(13086)
(13013)
(12702)
(12191)
(11799)
(11643)
(11628)
(11581)
(10497)
(10463)
学科
(100021)
经济(99901)
(81865)
(71643)
企业(71643)
管理(69022)
方法(35054)
业经(31654)
(31576)
中国(29136)
地方(28346)
(26439)
数学(25579)
数学方法(25279)
农业(23169)
技术(19271)
(18653)
财务(18633)
财务管理(18610)
(18026)
(17841)
企业财务(17568)
(17437)
理论(17316)
环境(16074)
(15495)
(15418)
(15393)
(15362)
贸易(15342)
机构
学院(308772)
大学(302369)
(126382)
经济(123718)
管理(118087)
研究(109642)
理学(100107)
理学院(98766)
管理学(97242)
管理学院(96635)
中国(84499)
科学(68310)
(66377)
(58308)
(55944)
(55019)
研究所(50593)
(50149)
中心(49380)
财经(45396)
业大(44593)
(43652)
师范(43237)
农业(42871)
北京(42092)
(40971)
(40286)
(40075)
经济学(37451)
师范大学(34949)
基金
项目(201561)
科学(160603)
研究(147849)
基金(145917)
(127656)
国家(126497)
科学基金(109199)
社会(95360)
社会科(90255)
社会科学(90231)
(81098)
基金项目(78498)
自然(70222)
自然科(68570)
自然科学(68553)
(67490)
自然科学基金(67359)
教育(65277)
编号(58673)
资助(57428)
(49737)
成果(46370)
重点(46081)
(44422)
(43079)
课题(41809)
(41089)
创新(40768)
发展(39891)
国家社会(39258)
期刊
(154031)
经济(154031)
研究(93782)
中国(64363)
(51534)
管理(47791)
科学(46522)
(46299)
学报(44782)
农业(35385)
大学(33948)
学学(32114)
教育(31055)
(28868)
金融(28868)
业经(27900)
技术(27727)
经济研究(22565)
财经(22153)
问题(21346)
(21221)
(19294)
资源(17405)
技术经济(16716)
现代(16029)
(14928)
商业(14760)
科技(14664)
(14632)
世界(14598)
共检索到481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郭谦  贺跻  吴殿廷  殷红梅  叶倩  
以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大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为单元,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和分析三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分解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演化阶段。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平均投入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呈无效向中等转变,而辽东半岛城市群始终处于无效状态,各城市群主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旅游业投入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呈无效向中等转变;②2000年以来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旅游业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略强于规模效率,而辽东半岛城市群则反之;③2000年以来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依次下降态势,且大多数城市提高幅度大但趋于下降,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提高幅度明显高于辽东半岛城市群。④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业发展效率分别受旅游投资、旅游技术和旅游市场因素、旅游产品和旅游技术因素、旅游资源、旅游政策和旅游项目(产品)因素的影响,各自处于技术创新阶段、技术学习阶段和规模主导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娟  张广海  
以"城市群"为地域单元实施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过程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开展旅游场能研究,是对我国城市群旅游研究的创新性拓展。经测度发现,环渤海地区的三大城市群普遍存在旅游结节性水平极化现象,3小时旅游圈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在旅游结节性、时间可达性、高旅游场能区取值三个方面,京津冀居首位,山东半岛次之,辽中南处于相对弱势;旅游场能格局呈现以北京—廊坊—天津为纽带的π形结构、以沈阳为中心的串珠发散式结构和以东西走向的济南—青岛客运通道为轴线的带状结构。三大城市群的旅游场能高低与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具有高度拟合性,发展城市群内部集约化公共客运、增强县域对旅游能量的承接和扩散功能、打破"行政区经济"约束,构建以旅游产业分工为导向的协同共生机制,是各城市群以及环渤海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京津冀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特征,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核心特征;(2)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波动下降”;(3)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显著,珠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发散特征;(4)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收敛速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王洁洁  李天顺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我国已进入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调控引导得好就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反之则有可能出现城市之间产业雷同、重复建设等经济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了入境旅游型城市群的概念,并从我国东部三个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中,选取29个有代表性的旅游热点城市组成三大入境旅游型城市群,然后采用MATLAB7.0编程计算,运用Theil系数阶段嵌套分解法定量研究了三大城市群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三大城市群入境旅游发展存在非均衡性,群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大;三大城市群内差异不大,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内差异尤为低。在时间尺度上,受群间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  肖金成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我国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十大城市群。在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动力源,政府机制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推动力,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产生集聚和扩散效应,从而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核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要做好十大城市群相应的功能定位,引领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时雨晴  虞虎  陈田  邓洪波  
文章总结出城市旅游效率演化的"三阶性"及其空间分异效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案例加以验证,并提出了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经营技术的流动性、易模仿性决定其空间扩散迅速,城市旅游效率相应地呈现出要素规模投入、技术改善发展和创新主导三个阶段;2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溢出效应和空间连续性,使区域城市演化产生较大分异;3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城市旅游效率较好地验证了演化"三阶"论,它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差异在缩小,纯技术效率差异在扩大,技术差距是当前主要分异动因。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商业发展、交通区位条件、邻近关系和政策共同影响了效率演化;4应积极引导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投资方向与布局、建设多元化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城市旅游之间的关联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李华清   林剑艺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李华清   林剑艺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李雅静  何春阳  刘志锋  黄庆旭  
利用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中获取的1992—2012年城市用地信息,以城市首位度、城市基尼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等理论方法为基础,系统比较了环渤海湾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规模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1992—2012年城市用地规模及其等级都在迅速扩张与提升,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都仍需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城市用地规模差异都在不断缩小,城市用地规模分布总体上都在日趋平衡。2京津冀城市群中"多中心"发展模式初显,城市用地规模分布最为集中,高位序城市突出而中小城市发育不够;山东半岛城市群呈"双核"发展模式,城市用地规模分布最为平衡,高位序城市不够突出而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好;辽中南城市群持续呈"单核"发展模式,首位城市的规模优势地位在缓慢增强,但中小城市发育不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柳坤  申玉铭  刘辉  
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判定系数显示拟合效果较好;②根据分维值比较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并且比较稳定,首位城市上海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结构体系并不均衡,由于高位序城市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惯性优势,目前的结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③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服务业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的理论地位与实际较为接近,并且北京显示出明显的集聚作用,而广州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性地位面临弱化的威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笑菲  孙钰  崔寅  李向春  
为提高三大城市群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营水平,维护三大城市群的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采用三阶段DEA的方法,剔除环境变量与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结果表明,环境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运营效率最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次之,京津冀城市群最差;城市群内部纯技术效率发展不平衡;制约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苏雪晴  黄震方  郭贝贝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抓取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线路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网络并进行结构韧性评估。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大。从结构韧性视角看:五大城市群基本上是竞合关系,不存在占绝对主导的城市群,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具有一定的均质化态势;整体网络具有异配性,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扁平化最为明显;整体网络的路径传输效率较高,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最高;整体网络存在小团体与部分孤立点,网络集聚效应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集聚性相对较高。基于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视角,提出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渺希  钟烨  徐高峰  
回顾了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测度方法,并结合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特性进行了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进行了2001—2009年的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跨城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城市间总部—分支机构的联系表现得更为频密且逐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程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尽管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在增强,但是城市体系的层级性却有增强的趋势,核心城市的多区位企业集聚现象更为突出,多中心程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整体网络的拓扑结构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