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1)
2023(13484)
2022(11806)
2021(10948)
2020(9056)
2019(20794)
2018(20594)
2017(40113)
2016(21453)
2015(23782)
2014(23781)
2013(23656)
2012(21859)
2011(19879)
2010(19909)
2009(18244)
2008(17397)
2007(15239)
2006(13544)
2005(12040)
作者
(63043)
(52558)
(52220)
(49922)
(33364)
(25195)
(23738)
(20698)
(19967)
(18568)
(17940)
(17787)
(16694)
(16686)
(16324)
(15996)
(15728)
(15369)
(14973)
(14955)
(13031)
(12982)
(12508)
(11914)
(11856)
(11657)
(11476)
(11240)
(10555)
(10208)
学科
(108758)
经济(108673)
管理(60164)
(54661)
(45093)
企业(45093)
方法(42830)
数学(37406)
数学方法(37026)
地方(27174)
中国(24047)
(23408)
(22633)
业经(21547)
(20075)
地方经济(16579)
农业(16205)
(15657)
环境(15596)
(15299)
贸易(15290)
(15235)
(14670)
理论(14637)
(12992)
金融(12988)
产业(12758)
技术(12738)
(12412)
(12290)
机构
大学(314382)
学院(312058)
(132342)
经济(129592)
管理(123850)
研究(108773)
理学(107836)
理学院(106529)
管理学(104720)
管理学院(104158)
中国(77870)
科学(67920)
(67042)
(55876)
(54564)
研究所(50052)
中心(47751)
(46390)
财经(45822)
业大(44978)
(44158)
(42561)
北京(42395)
师范(42196)
(41556)
经济学(40546)
(39709)
经济学院(36265)
(36264)
农业(36079)
基金
项目(217027)
科学(171640)
基金(158539)
研究(157700)
(138417)
国家(137362)
科学基金(118214)
社会(100989)
社会科(95760)
社会科学(95735)
基金项目(85101)
(83734)
自然(76800)
自然科(74997)
自然科学(74984)
自然科学基金(73632)
教育(71081)
(70688)
资助(64747)
编号(63190)
成果(50607)
重点(48692)
(47556)
(47515)
(44447)
课题(43256)
国家社会(41688)
创新(41530)
科研(41073)
教育部(40816)
期刊
(148523)
经济(148523)
研究(94211)
中国(53622)
学报(48514)
科学(45915)
管理(45258)
(41323)
(39726)
大学(36213)
学学(34187)
教育(30656)
农业(29000)
技术(26794)
经济研究(24560)
(23568)
金融(23568)
财经(22669)
业经(22304)
(19431)
问题(19000)
图书(17010)
技术经济(16814)
理论(15176)
资源(15126)
科技(14925)
现代(14345)
(14146)
商业(13977)
统计(13766)
共检索到451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差异以及投资多元化等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应多途径构建区域经济关联通道,打造"环型"网状关联经济,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空间关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玲  梁涵  刘志春  
科技人力资源是劳动力队伍中有技术且高效率的组分。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但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趋势不显著,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不明显,其集聚并未带来劳均资本同样快速的集聚,只在产业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环渤海地区有三大城市群,十几个重要的港口,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给该区域港口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和港口集群式分布必然使港口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环渤海地区港口应整合资源,联手发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霞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却在全国发展滞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振兴山西旅游业、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山西紧靠环渤海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应选择紧密型、多层次合作模式,包括旅游市场共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宣传、旅游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多方位合作,大力开发山西旅游商品市场,切实走活山西旅游这盘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胜  李振华  张鑫  
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占全国总量5.26%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经济总量。本文从环渤海经济圈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并就海洋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海洋产业集群与海洋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得出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黄超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  徐金海  夏杰长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结合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省际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等级度较高,整体网络优化空间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强,作用更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越多,马太效应明显;从整体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  徐金海  夏杰长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结合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省际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等级度较高,整体网络优化空间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强,作用更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越多,马太效应明显;从整体网络指标回归看,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度的降低、网络效率的降低能显著缩小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有效提升整体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从个体关联网络指标回归结果看,个体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各省(市)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据此,文章提出了未来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霞  常瑞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重要性重新被发现,以企业网络组织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通常以若干个在全球价值链占据高端的产业集群为支撑。文章认为,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必须实施产业集群升级策略,以集群升级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协作与腾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针对目前环渤海地区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以及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优势、专业化分工、集群地域性与层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提出环渤海地区政策制度、旅游要素、市场网络、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的模式,以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与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  周艳兵  王国刚  曾志炫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1996—2009年间环渤海地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县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部分县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1996—2009年间,县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增大而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省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经济发展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集聚特征增强。基于1996年各县人均GDP及1996—2009年间人均GDP增长差异,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中等增长较快型等6种类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李娇娇  韩荣青  傅双  
构造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并以其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环渤海地区2012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环渤海地区1981—2012年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化规律,为环渤海地区的地域分工与协作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山东与河北、辽宁与河北为强竞争型,河北与北京、河北与天津为强互补型,其他省市之间都为一般竞争型或一般互补型。在1981—2012年间河北—北京、山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北—天津及辽宁—北京之间总是处于互补型;辽宁—河北、山东—河北之间属于竞争型;辽宁—天津、天津—北京早期属于一般竞争型,后期演化为互补型;山东与辽宁原属于一般互补型,慢慢演化为一般竞争型;环渤海地区区域整体地缘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趋于增强。具有互补性的地区应充分发挥互补型地缘经济的关系的作用;具有竞争性的省市应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竞争领域,寻求地域分工合作;各地区间应加强经济联系,拓宽区域合作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