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3)
- 2023(12876)
- 2022(11193)
- 2021(10496)
- 2020(8661)
- 2019(20450)
- 2018(19999)
- 2017(38776)
- 2016(20915)
- 2015(23323)
- 2014(23389)
- 2013(23286)
- 2012(21178)
- 2011(18988)
- 2010(19155)
- 2009(17951)
- 2008(16447)
- 2007(14312)
- 2006(12686)
- 2005(11107)
- 学科
- 济(85201)
- 经济(85117)
- 管理(59467)
- 业(57795)
- 企(49144)
- 企业(49144)
- 方法(38881)
- 数学(33676)
- 数学方法(33291)
- 中国(29805)
- 融(26637)
- 金融(26635)
- 银(24846)
- 银行(24812)
- 行(23959)
- 地方(22758)
- 财(21511)
- 农(21124)
- 业经(19587)
- 学(17458)
- 制(17100)
- 理论(14949)
- 农业(14788)
- 贸(14480)
- 务(14471)
- 贸易(14464)
- 财务(14405)
- 财务管理(14381)
- 易(13989)
- 企业财务(13724)
- 机构
- 大学(292675)
- 学院(291163)
- 管理(118766)
- 济(114908)
- 经济(112151)
- 理学(103091)
- 理学院(101915)
- 管理学(100229)
- 管理学院(99724)
- 研究(96764)
- 中国(76345)
- 京(62739)
- 科学(60774)
- 财(51483)
- 所(47832)
- 中心(45500)
- 农(44333)
- 研究所(43916)
- 业大(43040)
- 财经(42046)
- 江(40746)
- 北京(39666)
- 范(38660)
- 师范(38343)
- 经(38241)
- 院(35617)
- 州(34707)
- 农业(34633)
- 经济学(34328)
- 财经大学(31546)
- 基金
- 项目(205221)
- 科学(161207)
- 研究(149663)
- 基金(148492)
- 家(128874)
- 国家(127823)
- 科学基金(110415)
- 社会(93847)
- 社会科(89035)
- 社会科学(89008)
- 省(80008)
- 基金项目(79949)
- 自然(72299)
- 自然科(70622)
- 自然科学(70607)
- 自然科学基金(69296)
- 教育(67501)
- 划(67392)
- 编号(61070)
- 资助(60988)
- 成果(48748)
- 重点(45559)
- 部(44447)
- 发(43951)
- 创(42422)
- 课题(41751)
- 创新(39556)
- 科研(39014)
- 教育部(38100)
- 国家社会(38029)
- 期刊
- 济(120793)
- 经济(120793)
- 研究(86041)
- 中国(52530)
- 学报(44233)
- 科学(41955)
- 管理(41659)
- 农(39162)
- 财(37419)
- 融(36331)
- 金融(36331)
- 大学(33344)
- 学学(31382)
- 教育(30063)
- 农业(26940)
- 技术(24817)
- 财经(19715)
- 业经(19262)
- 经济研究(18529)
- 问题(17169)
- 经(16736)
- 理论(15347)
- 图书(15235)
- 实践(14280)
- 践(14280)
- 科技(14274)
- 技术经济(14112)
- 资源(13934)
- 业(13841)
- 现代(13646)
共检索到42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郭建科 赵林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伟根 潘捷 张守哲
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是区域金融发展状况的重要量化表现形式,通过实证研究大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结论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大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和广州为支撑、珠三角其他城市为腹地"的金融中心圈层格局;香港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和广州分别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珠三角其他地市作为经济腹地,应通过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以促进金融中心圈层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力
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提升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金融视角下,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城市整合金融资源的能力是不同的,要对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就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模型构建,本文对中国大陆30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金融中心城市在我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耿竹青 吴国蔚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经济区之一,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在中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之下,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本文重点在于考察环渤海地区内大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大北京地区辐射与带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吉举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密集区之一。其中六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唐山等在环渤海地区具有中心城市的主导职能和核心作用。其产业结构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轻工业与海洋科研中心、能源原材料中心等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中心城市 经济实力 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继文 郭宝洁
文章通过建立较全面的科技资源集聚衡量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量主要科技城市的科技资源集聚度,引入区域理论中威尔逊模型计算具有科技辐射能力城市的辐射半径,分析不同区域的辐射格局。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多中心的科技资源辐射模式,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尚未形成科技资源共享格局。
关键词:
科技资源 集聚 因子分析 辐射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裴媛
金融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金融中心作为区域乃至全球金融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在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本土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容易建立品牌效应,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进入金融中心城市,从而最大限度活跃区域金融活动。当前,无论是国际上的主要金融中心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新海 王勇
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主线,以市县关系为切入点,从城市管治的角度重点探讨地区中心城市行政区域经济强化而中心城市本体实力和综合功能却相对弱化的原因,从制度创新和非制度因素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娴 林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明 袁瑜 陈红喜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评估企业绿色竞争力是有效培育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前提和依据。该文通过构建熵权模糊评价模型,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对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4个重污染行业的144家上市公司的绿色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分析。测评结果显示:两地区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总体水平相当,且都有待提高;两地区行业绿色竞争力平均水平排序相同;长三角地区内部企业绿色竞争力两极分化程度大于环渤海地区。讨论认为:由于两地区的产业政策、环境管理协调、政府政策执行力度等较为一致,而出现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趋同的现象。但是,环渤海地区的科学发展具有相对优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罗红梅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在梳理、总结国家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特征,从城市自身及其与城市群协同发展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将郑州市与其他层级国家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势及制约因素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蒋团标 覃顺梅
中心城市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其发展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靠各个子系统科学地组合以求得系统"整体效应"的最优化。因此,对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首先应该利用物理学和数学中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将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目标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建立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系统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