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2)
- 2023(10658)
- 2022(9440)
- 2021(8883)
- 2020(7386)
- 2019(16941)
- 2018(16972)
- 2017(33039)
- 2016(18292)
- 2015(20550)
- 2014(20683)
- 2013(20373)
- 2012(18611)
- 2011(16593)
- 2010(16485)
- 2009(14805)
- 2008(14138)
- 2007(12317)
- 2006(10591)
- 2005(9250)
- 学科
- 济(73582)
- 经济(73507)
- 管理(49227)
- 业(47210)
- 企(37433)
- 企业(37433)
- 方法(34378)
- 数学(30139)
- 数学方法(29834)
- 中国(20734)
- 农(20152)
- 地方(18248)
- 学(15877)
- 财(15586)
- 业经(15396)
- 农业(14067)
- 贸(12342)
- 贸易(12338)
- 易(11921)
- 和(11916)
- 理论(11810)
- 环境(11515)
- 制(10792)
- 技术(10760)
- 地方经济(10413)
- 教育(10062)
- 务(9893)
- 财务(9833)
- 财务管理(9819)
- 划(9697)
- 机构
- 大学(254775)
- 学院(253930)
- 管理(103287)
- 济(98236)
- 经济(95999)
- 理学(90486)
- 理学院(89463)
- 管理学(87907)
- 管理学院(87456)
- 研究(84418)
- 中国(60371)
- 科学(54805)
- 京(54376)
- 所(42750)
- 财(41851)
- 农(40605)
- 研究所(39494)
- 业大(39144)
- 中心(37860)
- 江(35579)
- 范(34932)
- 财经(34730)
- 师范(34620)
- 北京(34336)
- 农业(31931)
- 经(31657)
- 院(31026)
- 州(29392)
- 经济学(28789)
- 师范大学(28106)
- 基金
- 项目(182193)
- 科学(142879)
- 研究(133627)
- 基金(131027)
- 家(114257)
- 国家(113277)
- 科学基金(96994)
- 社会(82597)
- 社会科(78121)
- 社会科学(78102)
- 省(71797)
- 基金项目(70612)
- 自然(63771)
- 自然科(62249)
- 自然科学(62236)
- 自然科学基金(61079)
- 教育(61062)
- 划(60741)
- 编号(55395)
- 资助(53944)
- 成果(44298)
- 重点(40584)
- 部(39768)
- 发(39240)
- 课题(37938)
- 创(37630)
- 创新(34983)
- 科研(34859)
- 项目编号(33916)
- 大学(33817)
- 期刊
- 济(103284)
- 经济(103284)
- 研究(71634)
- 中国(46144)
- 学报(40917)
- 科学(37840)
- 农(36344)
- 管理(35798)
- 大学(30288)
- 教育(30029)
- 财(28765)
- 学学(28367)
- 农业(26108)
- 技术(21768)
- 融(17929)
- 金融(17929)
- 业经(17303)
- 经济研究(15970)
- 财经(15816)
- 图书(14875)
- 问题(13466)
- 经(13363)
- 理论(13041)
- 业(12964)
- 科技(12892)
- 资源(12550)
- 实践(12164)
- 践(12164)
- 技术经济(11908)
- 现代(11295)
共检索到356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 罗润东 邵明波
环渤海区域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市劳动力供给趋于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上升;劳动者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文化素质结构发展不平衡。从劳动力需求来看,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存在进一步吸纳就业的潜力,但吸纳就业的空间并不乐观。对环渤海区域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该区域劳动力供求差额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促进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环渤海区域尤其是山东、辽宁和河北三省解决就业问题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就业 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史俊杰
基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这一利润最大化条件,构造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的度量模型,并在2004-2014年我国建筑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东南沿海、环渤海、中部和西部四个地区建筑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配置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来看,我国建筑业区域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出现较大差异;纵向来看,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在逐渐改善,而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在不断加深。此外,我国建筑业对劳动要素的依赖程度高于资本要素。
关键词:
建筑业 资本要素 劳动要素 要素配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玉财 李南妮
环渤海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和辽宁省(广义的环渤海区域还包括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现阶段,环渤海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各种经济主体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之中,区域内的产业经济不断嫁接、延伸和扩张,使区域经济合作对金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冰 李月
为研究港口的运行效率,本文取环渤海地区12个港口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港口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各港口之间效率差异较大;剔除客观因素和随机因素之后的效率值,对比得出港口的投入与规模之间不匹配,港口规模有待优化;动态效率分析中,环渤海地区三大港口群中,山东半岛港口群发展态势较好,一直呈上升趋势,其次是津冀港口群,辽宁半岛港口群总体发展趋势较差。本文更加清晰地展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情况,为日后港口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凤杰 张爱平 马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各区域旅游发展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等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错位。区域旅游空间分异是区域旅游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它揭示了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态势及趋势,客观了解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特征及演变过程,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重心模型 空间分异 区域旅游 环渤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虎军
实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加快区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日益升级,对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与天津市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于2008年初开始联合开展该课题的调研工作,所涉及的环渤海区域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课题组采集了31个成员市的有关信息,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相关部门,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环渤海区域水域、耕地减少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杨 白雪洁
结合当前我国区域会展产业现行管理体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揭示管理体制创新是解决区域会展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提出政府必须以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协调机制以及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推动我国会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环渤海区域为例,对环渤海区域会展产业进行"整体性"和"层次性"定位,构建出以双核结构双驱动模式为动力体系、会展城市联盟为协作机制、区域性行业协会为联系纽带的环渤海区域会展业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区域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区域会展业 管理体制创新 环渤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区域之间的竞争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之间的实力竞争。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现状,找出了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城市化进程落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城市化 现状 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士婷
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区域软实力量化分析为切入点,借鉴中外学者关于软实力相关理论,界定区域软实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由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软实力结构方程测量模型型,通过对中国290个城市样本及连续3年动态数据拟合并检验该结构方程模型型,分析计算全国290个城市连续三年软实力构建得分。运用聚类分析及多元尺度分析方法,阐明环渤海区域软实力发展在中国三大经济区的现状现状,针对环渤海区域软实力构建中存在的不足足,提出了提升人力素质、储备人力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软实力 环渤海区域软实力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同全 高建丽
环渤海经济区正处于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机遇期。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区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特征,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结构日趋合理,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决定了环渤海区域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开发模式。
关键词:
环渤海 区域一体化“ 三位一体”开发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翁钢民 姚昭屹 贾丽丽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算环渤海地区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4组全局Moran’s I值,分析该时期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面,选取2013年截面数据,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探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集聚情况,为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明磊 庞瑞芝 刘秉镰
本文从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网络特征分析出发,基于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现状分析,指出存在资源配置低效与核心功能缺位等主要问题,围绕问题剖析环渤海区域创新资源的体制割裂;知识创新链、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脱节;"点对点"线性模式的产学研合作等成因,提出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机制与体制建设的目标、关键点与实施路径,进一步针对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及推进实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政策分析与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鹏 王向
协同创新是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式转换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要求。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运用DEA-Malamquist指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进行测算,并对绩效的收敛性进行计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落后;另外,环渤海区域科技发展不平衡,北京是唯一科技政策绩效年均增长13.8%的地区;同时,环渤海区域科技发展差距在缩小,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基于实证分析提出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协同创新的三点建议,包括科学规划、资源共享与政策支持,从而促进环渤海区域科技政策绩效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郁
人口构成是人口自身发展运动的结果,又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人口问题的研究中,不仅要研究人口自然构成本身,而且必须密切结合人口的社会构成,二者不能割裂,否则就难以深入研究某一时期人口构成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比如人口年龄构成与劳动力资源构成,劳动人口部门构成及职业构成等就有着密切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