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9)
- 2023(5822)
- 2022(5267)
- 2021(4788)
- 2020(4342)
- 2019(10288)
- 2018(10076)
- 2017(19741)
- 2016(11025)
- 2015(12425)
- 2014(12766)
- 2013(12958)
- 2012(12293)
- 2011(11211)
- 2010(11417)
- 2009(10946)
- 2008(10875)
- 2007(10151)
- 2006(8651)
- 2005(7725)
- 学科
- 济(49472)
- 经济(49437)
- 管理(27719)
- 业(26767)
- 方法(25429)
- 数学(21803)
- 数学方法(21629)
- 企(20247)
- 企业(20247)
- 农(13937)
- 财(11425)
- 中国(10976)
- 学(10521)
- 地方(10487)
- 农业(9627)
- 业经(9473)
- 贸(9195)
- 贸易(9193)
- 易(8894)
- 制(7646)
- 理论(7578)
- 和(7229)
- 环境(6890)
- 务(6870)
- 财务(6856)
- 财务管理(6834)
- 融(6604)
- 金融(6602)
- 企业财务(6355)
- 银(6335)
- 机构
- 大学(167863)
- 学院(167846)
- 济(65610)
- 经济(64103)
- 管理(61908)
- 研究(56681)
- 理学(53110)
- 理学院(52382)
- 管理学(51399)
- 管理学院(51069)
- 中国(42316)
- 科学(37680)
- 京(35632)
- 农(31140)
- 所(29893)
- 财(29863)
- 研究所(27305)
- 中心(26359)
- 业大(26140)
- 江(25546)
- 农业(24853)
- 范(24622)
- 师范(24378)
- 财经(24211)
- 北京(22643)
- 经(21791)
- 州(20495)
- 经济学(20189)
- 院(20027)
- 师范大学(19738)
- 基金
- 项目(109268)
- 科学(84800)
- 基金(78416)
- 研究(77267)
- 家(68956)
- 国家(68409)
- 科学基金(57426)
- 社会(47928)
- 社会科(45413)
- 社会科学(45396)
- 省(43459)
- 基金项目(42762)
- 自然(37992)
- 自然科(37024)
- 自然科学(37010)
- 划(36693)
- 自然科学基金(36372)
- 教育(35392)
- 资助(32829)
- 编号(31451)
- 成果(25362)
- 重点(24889)
- 发(24361)
- 部(23950)
- 课题(21832)
- 创(21597)
- 科研(21501)
- 计划(20780)
- 创新(20247)
- 大学(20227)
共检索到238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红丽 马耀峰 李君轶 张佑印
文章以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渤海旅游区的西向旅游流(成渝、云贵、泛西安)流量、标准差变异系数、转移态、转移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环渤海入境旅游客流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由环渤海旅游区入境的客流向西部三大典型区转移客流累计量最大的为泛西安,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由环渤海扩散的入境游客比较偏爱以泛西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类旅游产品,具有趋同性的特点;环渤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转移态存在明显差异,泛西安旅游区对环渤海旅游区依赖程度最大,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宏盈
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领头羊",每天由广东入境中转前往我国西部省区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这种扩散流动形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梯度转移。文章计算分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转移态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软件测算中转地与目的地间的空间距离,对比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发现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以1 300km为界,可分为随距离递增和随距离递减两大圈层。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西向扩散 距离衰减 广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宏盈
长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2007年陕西接待的入境游客中有32.63%是从长三角地区扩散转移而来。通过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对陕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滞后影响效应,认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滞后1期和2期仍产生影响,但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马红丽 顾静
以北京为集聚扩散点,借助杠杆原理,本文分析了1996~2006年北京与我国15个热点旅游省市双向入境旅游流平衡点动态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5条旅游流中流动强度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北京←→广东两条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流平衡点的总体转移规律呈现出逐年向北京趋近的态势;从转移幅度来看,近距离和远距离对流省市与北京之间的平衡点向北京转移的幅度大于中距离对流省市,总体呈现出"U"形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每天由上海入境前往我国西部省区旅游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根据国家旅游局1996-2006年的统计资料,通过对上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区游客分布指数及偏好分析,研究了由上海入境向我国西部省区转移的入境旅游流存在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为西部各省市制定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游客转移态 集中指数 偏好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关键词:
旅游流 扩散 路径 北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超 曾坚
文章通过分析环渤海区域在资源、经济、文化、科技四方面的显著特色与比较优势,结合该区域旅游发展的梯度格局,阐释了建立环渤海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学视角、形成信息技术支撑的三大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耀峰 孙学强 李君轶
广东省是旅游大省,是接待入境旅游重要的口岸之一。广东省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有不计其数的向西部12省区转移,这种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运用转移态指数、亲景度、转移密度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入境旅游流以广州作为中转站向西部各省区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广东 转移态 亲景度 转移密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赵现红
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入境旅游流的流量、时间、流向等因子进行分析,发现流量特征具有较强的区位引导效应,时间特征具有很强的资源制约效应,流向特征具有很强的交通线路引导效应,指出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受经济、资源、区位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流 时空演变 梯度演化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云霞 管卫华 李在军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流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
关键词:
江苏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翁钢民 姚昭屹 贾丽丽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算环渤海地区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4组全局Moran’s I值,分析该时期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面,选取2013年截面数据,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探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集聚情况,为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魏颖 马耀峰 李创新
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口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一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海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入境中转口岸之一,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经北京中转前往国内各旅游目的地。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其转移。通过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区流动的游客转移态和市场竞争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梯度转移特征,以期对西部省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转移态 竞争态 入境旅游流 梯度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晶晶 何自力 杨志强
本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40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据此总结出该区域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和腹地的发展现状,同时总结了区域内三大板块的核心城市及其腹地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资源在该区域以及区域内三大板块之间聚集与扩散的路径,以及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在该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聚集效应 扩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