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9)
- 2023(12978)
- 2022(11301)
- 2021(10764)
- 2020(8735)
- 2019(20534)
- 2018(20402)
- 2017(39366)
- 2016(21494)
- 2015(24089)
- 2014(24220)
- 2013(23624)
- 2012(21314)
- 2011(19142)
- 2010(19228)
- 2009(17408)
- 2008(16548)
- 2007(14305)
- 2006(12332)
- 2005(10619)
- 学科
- 济(88710)
- 经济(88630)
- 管理(59026)
- 业(54836)
- 企(45606)
- 企业(45606)
- 方法(42342)
- 数学(37380)
- 数学方法(36706)
- 农(22923)
- 地方(22302)
- 中国(21585)
- 业经(19218)
- 学(18897)
- 财(18067)
- 农业(15599)
- 理论(15389)
- 贸(14067)
- 贸易(14060)
- 和(14011)
- 环境(13874)
- 易(13562)
- 制(13023)
- 技术(12880)
- 地方经济(12143)
- 划(11835)
- 教育(11505)
- 务(11478)
- 财务(11403)
- 财务管理(11384)
- 机构
- 学院(297617)
- 大学(296390)
- 管理(121157)
- 济(111902)
- 经济(109347)
- 理学(106124)
- 理学院(104921)
- 管理学(102745)
- 管理学院(102226)
- 研究(95614)
- 中国(69062)
- 京(63270)
- 科学(62729)
- 财(48403)
- 所(47371)
- 江(46665)
- 农(45571)
- 业大(45453)
- 研究所(43740)
- 中心(43536)
- 范(40941)
- 师范(40547)
- 财经(39709)
- 北京(39037)
- 经(35982)
- 院(35682)
- 农业(35617)
- 州(35316)
- 技术(33013)
- 师范大学(32697)
- 基金
- 项目(213077)
- 科学(167694)
- 研究(155881)
- 基金(152763)
- 家(132784)
- 国家(131696)
- 科学基金(113819)
- 社会(96099)
- 社会科(91014)
- 社会科学(90987)
- 省(85736)
- 基金项目(81477)
- 自然(75406)
- 自然科(73594)
- 自然科学(73580)
- 教育(72619)
- 自然科学基金(72194)
- 划(71249)
- 编号(65118)
- 资助(63305)
- 成果(51523)
- 重点(47913)
- 部(45889)
- 发(45780)
- 课题(45039)
- 创(44128)
- 创新(41025)
- 科研(40608)
- 项目编号(39666)
- 大学(39297)
- 期刊
- 济(119266)
- 经济(119266)
- 研究(82336)
- 中国(52945)
- 学报(46141)
- 科学(43268)
- 管理(43164)
- 农(40745)
- 教育(36899)
- 大学(34772)
- 财(34269)
- 学学(32609)
- 农业(28879)
- 技术(28078)
- 融(21273)
- 金融(21273)
- 业经(21258)
- 经济研究(18748)
- 财经(17732)
- 图书(16347)
- 科技(15081)
- 问题(14999)
- 资源(14984)
- 经(14964)
- 技术经济(14475)
- 业(14442)
- 理论(14228)
- 统计(13885)
- 商业(13413)
- 实践(13282)
共检索到416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雅杰 董阳 郭映 党慧慧 董军 魏国孝
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体相当匮乏,准确掌握区域内径流情况对科学配置稀缺的水资源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中部马莲河上游的环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研究,并结合1980-1990年的径流实测数据校准和验证模型。分析显示:1采用30m精度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比用90m分辨率DEM数据获得的河网更精细,而模拟误差较小;2子流域划分水平对径流模拟有一定的影响,当子流域划分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径流量趋于稳定;3通过调整模型中敏感性较高的参数率定模型,使得校准期和验证期月均径流深Re均小于10%,R2分别为0.893和0.822,Ens分别为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乐婷 彭秋志 郭媛媛 刘颖慧 江源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以及SUFI-2程序对东江流域进行了51 a(1960—2010年)月径流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东江流域水文过程的空间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河源站受新丰江水库影响,模拟结果不确定性较大,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相对其他站点较低,龙川站、岭下站、博罗站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皆满足模型适用性要求。流域出口博罗站率定期R2、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83、0.83,验证期为0.84、0.84,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东江流域径流深主要受降水空间不均影响,形成由北向南先增后减的趋势。流域下垫面差异对产流过程也有一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书霞 张利平 喻笑勇 佘敦先 甘瑶瑶
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实测降水数据,从日尺度、月尺度到年尺度分别评价了TRMM 3B42 V7、CMORPH CRT、TRMM 3B42 RT、PERSIANN 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格网尺度上的精度,并用实测降水数据和筛选出的精度较高的遥感降水产品驱动SWAT模型进行了径流模拟,以进一步探究遥感降水产品在澜沧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日尺度上精度都不高,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5。从整体看,TRMM 3B42 V7精度最高,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5、0.90,CMORPH CRT精度稍低于TRMM 3B42 V7,其在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0.77,TRMM 3B42 RT和PERSIANN精度较差,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较低,基本都维持在0.5以下;径流模拟结果发现TRMM 3B42 V7和CMORPH CRT两种遥感降水产品对流域出口断面日、月径流模拟的能力均不如实测降水,但整体上三者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实测径流变化的趋势,三者径流模拟对应的纳西效率系数NS在0.65~0.94范围内;从纳西效率系数NS看,三者对应的数值相差幅度极小,从多年平均径流RE看,三者都表现出低估的情形,但与前两者(低估值在-4%~-10%范围内)相比,CMORPH CRT(低估值在-10%~-20%范围内)低估的幅度较大;TRMM 3B42 V7在整体上的径流模拟效果优于CMORPH CRT,在澜沧江流域具有更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凌峰 杜耘 肖飞 吴胜军 薛怀平
以清江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域,探讨TOPMODEL模型在大流域的应用;对比了SRTM和地形图两种DEM数据在流域地形指数计算及降雨径流模拟中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不同DEM计算得到的地形指数和模型率定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模拟效率基本相同,SRTM数据作为全球覆盖的免费高分辨率DEM数据将极大促进TOP-MODEL模型的应用;分析了TOPMODEL模型在大流域中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子流域的松散耦合的分布式TOPMODEL模型,提出了利用流域实际下垫面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的方法,探讨了子流域划分详细程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式TOPMODEL模型充分考虑了流域降雨和下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钰瀚 张增信 费明哲 金秋
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观测降水和TRMM准实时数据(3B42RTV6、3B42RTV7)和分析数据(3B42V6、3B42V7),驱动VIC水文模型,开展卫星降水产品在赣江流域的水文模拟,评估TRMM降水产品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1)在赣江流域,3B42V7估算的降水与实测降水的对比结果最好,3B42RTV6的估算精度最低,3B42RTV7较3B42RTV6在赣江流域的降水估算精度提升非常明显;(2)在径流模拟方面,3B42V6和3B42V7在日尺度上尽管对洪峰的模拟有所偏差,但模拟结果仍能反映径流变化特征,在月尺度上模拟结果精度较高,纳什系数均在0.9以上,并且二者在4、5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利平 陈小凤 张晓琳 宋星原
结合GIS与RS技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成为当今水文界研究的重点。从气象与水文水资源学科交叉的角度对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与SWAT模型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白莲河流域,以此探讨该模型在中小流域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VIC模型与SWAT模型在白莲河流域率定期与检验期的模拟效果相差很小。SWAT模型的效率系数与相关系数略高一些,SWAT模型的模拟效果比较平均,每年相差不大;但VIC模型在1995年和1999年模拟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年份,尤其在2002年,VIC模型模拟的洪峰与实测的相差较大,从而影响总体的效率系数偏低,而SWAT模型模拟的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于我国中小流域的径流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梓延 王艳君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采用经统计降尺度与偏差订正的4种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和MIROC5)1861~2005年的历史气候模拟试验和2006~2018年的RCP4.5情景预估资料,驱动SWAT水文模型,分析了1861~2018年乌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采用1861~2018年4种全球气候模式在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数据,对比分析了"自然"和"人为+自然"强迫下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1861~2018年乌江流域平均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3℃/10a;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9 mm/10a。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武隆站年平均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0.8 m~3/s/10a;四季平均流量倾向率分别为-10.8、-46.1、-20.1、-5.9 m~3/s/10a,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枯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7.6 m~3/s/10a,丰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43.5 m~3/s/10a,下降趋势显著。(2)"自然"强迫控制试验下,1861~2018年乌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则为不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9 mm/10a;年平均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1 m~3/s/10a;四季平均流量倾向率分别为-1.1、-18.6、11.0、8.9 m~3/s/10a,春季平均流量不显著下降,夏季显著下降,秋季不显著上升,冬季显著上升;枯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2.5 m~3/s/10a,丰水极值流量为-9.5 m~3/s/10a,变化趋势均不显著。(3)相对"自然"强迫序列,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1861~2018年乌江四季平均流量分别减少7.1%、9.7%、8.7%、11.9%;枯水与丰水极值流量分别下降9.3%和5.0%。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 自然强迫 乌江流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庆芳 曹士圯 杨辉斌 王银堂 李伶杰 王立辉
论文基于2003—2014年水文资料,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构建了汉江上游安康站日径流预测模型,评价了不同输入条件下日径流预测的精度。结果表明:当预见期为1 d时,在仅以安康站前期日径流量作为输入的条件下,LSTM模型在训练期和检验期的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68和0.74;如再将流域前期面雨量和上游石泉站前期日径流量加入LSTM网络作为输入变量,安康站日径流量预测效果将更好,训练期和检验期的效率系数最高可达到0.83和0.84,均方根误差也有显著削减,且对主要洪峰流量的预测能力也有一定提高。此外,LSTM可以有效避免过拟合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但当预见期从1 d延长至2、3 d时,LSTM的预测精度显著降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子凡 刘时银 马凯 张鲜鹤 杨延伟 崔福宁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近年来金沙江上游区径流变率较1990年代显著增大,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极端洪水事件,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库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金沙江上游地区范围广大、观测站点稀少,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单目标径流模拟较传统模型具有优势,但该方法在大尺度高寒山区的径流模拟研究不足。论文应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金沙江上游径流年内过程进行模拟,模型由高程分带提取的日降水(GPM,0.1°×0.1°)、日均气温(ERA5Land,0.1°×0.1°)及逐日积雪面积(MODIS,500 m)数据驱动,以径流观测数据为目标进行建模,同时构建集合模型,模拟流域径流并进行模型对比。模型训练期和验证期分别为2001—2014年和2015—2019年。结果显示:2种模型在预见期15 d内模型效率系数(NSE)≥0.80,且在相邻预见期NSE接近,预见期25 d和30 d的NSE均能达到0.70以上,表明2种模型在30 d预见期内的径流模拟效果良好。以高程分带数据驱动的高程信息模型,1~5 d预见期径流模拟显著优于集合模型,7~13 d预见期优势减小,15~30 d预见期二者模拟效果相当。高程信息模型对汛期径流的模拟优于集合模型,展现出其在洪水模拟方面的优势。总体而言,高程信息模型在预见期为3 d的径流模拟中精度最高,尤其对春汛及夏汛的模拟,可为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水库调度提供参考,但模型对极端春季洪水模拟效果仍有待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云云 畅建霞 金文婷 郭爱军 王东林
【目的】研究SWAT模型在渭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模拟上的适用性,为渭河流域时空径流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林家村、咸阳、华县、张家山和状头5个水文站,将渭河流域划分成5个子区间,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各子区间1978-1982年和1983-1986年的月径流过程分别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对各分区径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渭河流域各水文站月模拟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程均拟合较好,校准期林家村、咸阳、华县、张家山和状头5个水文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81,0.86,0.79,0.79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博 周丽丽 范昊明 方明
通过建立蒲河流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应用SWAT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建立适合该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对参数进行率定,选取敏感参数应用自动与手动校准相结合进行调参,确定模型参数值。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对误差Re=-0.0689、相关系数R2=0.8820、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8568,各项指标均满足模型要求,模型适宜性较强。
关键词:
径流模拟 模型评价 SWAT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雷 李华 黄强 刘任远
为了分析研究东江流域径流的演变规律,为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采用模糊带权马尔科夫链原理,累积距平曲线-滑动t检验联合识别变点法,坎德尔(Kendall)秩次检验法等3种,对东江(博罗站)1963~2005年长系列径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测2004为偏枯,2005年为正常年份;径流突变发生在1974年;径流年际变化不大。说明东江流域径流序列基本趋于稳定不显著增长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昌春 张余庆 项瑛 王腊春
论文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及SUFI-2算法,利用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敏感参数分别为ALPHA_BF、CN2、ESCO,得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值与实测流量过程拟合程度较优,其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90,相对误差|Re|均小于3%;流域内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均以林地、水稻田、草地为主,此3种类型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5%;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月、年均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土地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强 崔瑛 陈永勤
东江流域的河川径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产生了水文变异,河流生态系统适应了变异前的水文状态,变异后必然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论文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并结合东江流域的实际情况对其水文变异做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月频率法计算该流域4水文站的生态径流量(最小、适宜和最大生态径流),得出以下结论:①Tennant的检验表明论文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②龙川、河源、岭下3站存在显著变异,变异后3站不满足河流适宜生态径流量的时间都出现在6月,今后应在该月适当增加调水。同时,可参照文中计算值,建立东江流域生态径流调度预警机制,为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淞川 陆建忠 陈晓玲 刘子旋
水文预报及其径流变化趋势预测能够为防汛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是水库调度兴利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相比,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具有简单可行和精度较高的优点.该文以鄱阳湖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抚河流域的降雨和径流数据分别作为模型驱动数据和标签数据,通过LSTM网络实现抚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工作.结果表明:在使用气象站数据建立的日尺度径流模拟模型中,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非常好;在使用TRMM数据建立的月尺度模型中,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在0.9以上,整体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优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