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9)
- 2023(13753)
- 2022(11286)
- 2021(10088)
- 2020(8364)
- 2019(19238)
- 2018(19049)
- 2017(36283)
- 2016(19926)
- 2015(22543)
- 2014(22846)
- 2013(22759)
- 2012(21540)
- 2011(19576)
- 2010(19911)
- 2009(18472)
- 2008(18318)
- 2007(16776)
- 2006(14990)
- 2005(13987)
- 学科
- 济(92253)
- 经济(92167)
- 业(51005)
- 管理(50077)
- 企(37717)
- 企业(37717)
- 方法(33340)
- 数学(28833)
- 中国(28714)
- 数学方法(28557)
- 农(28206)
- 地方(27795)
- 业经(21627)
- 学(19678)
- 农业(19336)
- 财(18517)
- 贸(16735)
- 贸易(16723)
- 制(16126)
- 易(16028)
- 银(14865)
- 银行(14828)
- 发(14792)
- 地方经济(14788)
- 融(14703)
- 金融(14700)
- 行(14344)
- 环境(13782)
- 和(13639)
- 技术(12589)
- 机构
- 学院(292680)
- 大学(291704)
- 济(119201)
- 经济(116497)
- 研究(108839)
- 管理(105407)
- 理学(89068)
- 理学院(87847)
- 管理学(86150)
- 管理学院(85594)
- 中国(81786)
- 科学(69074)
- 京(64096)
- 所(57293)
- 农(55622)
- 财(54083)
- 研究所(52039)
- 中心(49954)
- 江(47579)
- 业大(44668)
- 农业(43487)
- 范(42646)
- 师范(42210)
- 财经(42106)
- 北京(40890)
- 州(40293)
- 院(39165)
- 经(37965)
- 经济学(36525)
- 省(34910)
- 基金
- 项目(190634)
- 科学(149059)
- 研究(138120)
- 基金(135718)
- 家(119649)
- 国家(118657)
- 科学基金(99879)
- 社会(86703)
- 社会科(82031)
- 社会科学(82008)
- 省(75968)
- 基金项目(72298)
- 划(64218)
- 自然(63866)
- 教育(62464)
- 自然科(62323)
- 自然科学(62306)
- 自然科学基金(61162)
- 编号(56840)
- 资助(54434)
- 发(47284)
- 成果(47000)
- 重点(44035)
- 部(41046)
- 课题(40335)
- 创(38932)
- 发展(37471)
- 展(36880)
- 创新(36485)
- 科研(36407)
- 期刊
- 济(141596)
- 经济(141596)
- 研究(89077)
- 中国(64220)
- 农(52226)
- 学报(48739)
- 科学(44994)
- 财(40442)
- 管理(38119)
- 大学(35695)
- 农业(35191)
- 教育(34210)
- 学学(33396)
- 融(29227)
- 金融(29227)
- 技术(25626)
- 业经(24579)
- 经济研究(22282)
- 财经(20429)
- 问题(19343)
- 业(19315)
- 经(17562)
- 图书(16482)
- 资源(14842)
- 技术经济(14728)
- 贸(14530)
- 版(14457)
- 商业(14151)
- 科技(13773)
- 现代(13493)
共检索到456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潇
为进一步清晰网络化地区空间发展特征,掌握网络化地区各节点间相互关系变化过程,优化网络化地区空间利用模式,对环杭州湾地区的网络化格局加以研究。环杭州湾地区在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特殊历史机遇的带动下,发展成为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区中网络化格局最明显的地区。这一地区具有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收敛、人口与就业呈均衡化分布、多核驱动及泛中心化特征不断强化的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在这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下,逐步形成了区内与区外多点对外互动格局、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互动格局不断强化、城里与城外新城乡空间格局日益明显的三层面的互动发展规律。三大特征与三层面互动的强化和形成,推动了环杭州湾地区空间网络格局优化。最后,在面对新的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国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远 徐建军 袁红清
聚焦湾区经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协调湾区内产业带和城市间联动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策源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环杭州湾大湾区内六个中心城市(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为样本,进行空间差异与协调分析,探索湾区内各主要城市联动发展、协同路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发展层级,使湾区内各市平衡发展,释放大湾区发展潜力。
关键词:
杭州湾 空间差异 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卫新,毛小报,王美青
根据环杭州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调整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将环杭州湾农业划分为一圈二带,提出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薛根元 吉宗伟 李强 任永建
利用LPJ模式,以1971—2006年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模式输入数据,模拟了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并分析了近36年来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表明:①环杭州湾地区NPP 36年平均为552.10 gC/(m2.a),逐年变化呈上升趋势,速率为1.52 gC/(m2.a2);②研究区植被NPP 36年平均在494.23~617.23 gC/(m2.a)之间;东部沿海及距海较远地区值较大,且基本上呈经向分布;而中部地区值较小,且基本呈纬向分布;NPP年代空间分布与NPP近36年平均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③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NPP相对大值区在空间上增大,但是增幅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新强 袁骐
根据2007~2009年每年8~10月在杭州湾海域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资料,采用群落结构测度公式、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探讨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54种,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脊尾白虾(Exopalalaem o carinicauda)和葛氏长臂虾(Palaem on gravieri)为各次调查共有优势种。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游泳动物群落在8~9月处于相对稳定,10月处于不稳定状态。2008年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稳定性比2007年和2009年同期明...
关键词:
杭州湾 增殖放流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淼 徐开达 梁君
根据2017年5—8月杭州湾北部定置张网渔业资源基础数据,对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体长分布范围为87~150 mm,平均体长(116. 4±9. 9)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12. 6~53. 3 g,平均体质量(27. 4±7. 2) g,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增长趋势,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5—8月棘头梅童鱼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比为2. 53∶1,雌性个体数明显高于雄性个体数,经卡方检验,雌雄性比不符合1∶1。雌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Ⅳ、Ⅴ期为主,数量占比达78. 2%,雄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Ⅲ、Ⅳ期为主,数量占比高达97. 9%,性腺发育在Ⅳ期及以上的性成熟个体体长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100~130 mm。繁殖群体摄食等级以0和1级为主,数量占比达72. 8%,空胃率为39. 8%。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为棘头梅童鱼的索饵场,棘头梅童鱼小型化程度严重,建议加强针对繁殖群体的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龙浩 杜柏松 刘然 毛超进 朱保纪
本文分析了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特点和模式,并对杭州湾新区优势条件进行研究,与四大湾区进行比较,发现杭州湾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开放的发展背景、潜在的人口资源等各发展优势。借鉴于世界先进湾区已有的发展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杭州湾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新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灵丽
目前,我国城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城市商贸总规模和综合核心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额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调整。网络化大都市是多个中心城区发展的更高模式,而且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大都市概念的提出,各城市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和商贸布局规划,以适应网络化大都市背景下商贸布局的发展规律,带动城市商贸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商贸布局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杭州市商贸布局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网络化大都市背景为杭州市商贸布局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商贸布局带来有益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魏国栓 吉宗伟 陈红梅
以环杭州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决策树和形状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TM影像中分别提取了2003年和2006年的城镇用地信息,并对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的城市扩张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精度检验,城镇用地总体Kappa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该方法提取城镇信息是行之有效的。2003年环杭州湾地区的城镇用地面积为914.04km2,2006年为1286.1km2,4年间城镇用地净增了372.06km2,主要城市用地净增了192.6km2;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市区面积增加了43.7 km2;而其它县城与开发区增加了145.6 km2;说明小城市在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大城市的作用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梅 庾旸 张艺玟 李慧 徐航 栾奎峰
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杭州湾北部沉积物中总磷,利用SMT分级提取法对沉积物中无机磷进行提取并分析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有机磷的含量则为总磷含量与无机磷含量的差值,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范围为722.25~874.49μg/g,整体呈现靠近海岸逐渐增大的趋势,无机磷(IP)占63%,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可交换态磷(Ex-P)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沿杭州湾北部自南向北呈减小趋势;Fe/Al-P在杭州湾北面含量较高,随着向外海延伸,其含量逐渐降低;Ex-P的空间分布与铁铝结合态磷的分布相似,随着远离海岸方向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OP在海岸至外海的方向上无明显规律,其空间分布与IP的空间分布呈现近似相反的结果。生物有效磷(BAP)占总磷比重为42.22%~56.99%,含量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释放出来,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利用。因此,推测杭州湾北部磷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需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
杭州湾北部 沉积物 磷 生物有效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守海 张海景 项凌云 刘材材 秦玉涛
基于2012年4月杭州湾南岸宁波慈溪附近水域(27°38'-28°02'N、120°50'-121°14'E)浮游生物生态群落分布特征,分析这一分布特征与营养化水域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海域富营养化指标E值大于1,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水域高浓度悬沙使水体透光率较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悬沙浓度低的水域是浮游植物高密度水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两者之间显著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由调查水域营养盐和悬浮物分布特征决定。春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优势种种数(2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05)的特征。虽然浮游动物群落...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富营养化 杭州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刚 姚士谋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 ,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 ,杭州湾地区完全有可能形成环杭州湾“葡萄串”式组合城市。本文在分析杭州湾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组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环杭州湾组合城市空间布局的设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刚,姚士谋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 ,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 ,杭州湾地区完全有可能形成环杭州湾“V”组合城市。在分析杭州湾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组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环杭州湾组合城市空间布局的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