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5)
2023(7300)
2022(6064)
2021(5424)
2020(4329)
2019(9639)
2018(9398)
2017(17659)
2016(9439)
2015(10729)
2014(11084)
2013(10916)
2012(10410)
2011(9815)
2010(10127)
2009(9249)
2008(8876)
2007(8241)
2006(7540)
2005(7050)
作者
(28017)
(23409)
(23219)
(22192)
(14835)
(11091)
(10782)
(9099)
(8830)
(8379)
(8100)
(7800)
(7745)
(7577)
(7142)
(7133)
(6873)
(6856)
(6657)
(6572)
(6041)
(5702)
(5652)
(5505)
(5324)
(5231)
(5068)
(5024)
(4783)
(4547)
学科
(65725)
经济(65686)
管理(25410)
地方(19921)
(19434)
方法(16394)
(15384)
企业(15384)
数学(14091)
地方经济(14020)
数学方法(13993)
中国(13661)
业经(11408)
(11208)
(10899)
(9225)
环境(8605)
(8313)
(8061)
(7894)
金融(7892)
农业(7877)
(7835)
贸易(7827)
(7542)
理论(7446)
(7429)
经济学(7409)
(7274)
(6908)
机构
学院(144229)
大学(141114)
(69380)
经济(67926)
研究(53290)
管理(49490)
理学(41233)
理学院(40695)
中国(40458)
管理学(40054)
管理学院(39776)
科学(29984)
(29296)
(29234)
(27063)
研究所(23993)
中心(23791)
(23771)
财经(22802)
经济学(22500)
(20418)
(20160)
师范(20026)
经济学院(19868)
(19173)
(19066)
(18890)
北京(18788)
财经大学(16485)
业大(16406)
基金
项目(86287)
科学(67731)
研究(67502)
基金(60439)
(51496)
国家(51065)
社会(43761)
科学基金(43392)
社会科(41455)
社会科学(41446)
(34338)
基金项目(31218)
教育(30800)
编号(28340)
(28013)
自然(24742)
资助(24471)
自然科(24073)
自然科学(24069)
自然科学基金(23601)
成果(23287)
(21395)
课题(20498)
重点(19985)
(18692)
国家社会(18345)
发展(18196)
(17943)
(17559)
(17148)
期刊
(91367)
经济(91367)
研究(49493)
中国(31706)
(22527)
管理(20461)
教育(17988)
(17917)
科学(17303)
学报(17241)
经济研究(15270)
技术(14974)
(14420)
金融(14420)
大学(13427)
业经(12995)
学学(12496)
财经(11962)
农业(11949)
问题(11369)
(10644)
(9397)
国际(8948)
技术经济(8791)
世界(8365)
商业(7557)
经济问题(7452)
统计(7381)
(7255)
论坛(7255)
共检索到237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各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如资金、技术、贸易、能源、交通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各经济体应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经济圈资源的重新配置,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明  李光辉  
"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出的以地方为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其地理范围应该包括中国的四省三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北京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经济圈"是指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位于该地域的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国别的经济合作,形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性产业配置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某种特定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正楚  张良桥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进  
本文从环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说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并提出北部湾合作的领域范畴,如:共同构建交通大网络,发展临海型工业,开发海洋资源和热带亚热带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等。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蒋团标  
中心城市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出现,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有必要进行跨国的区域整合。通过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问题,探索开放经济下的中心城市跨国区域整合途径是本文的宗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杨小兵  张庆杰  
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继沿海开放后对外开放新的战略方向。在坚持参与全球化、坚持沿海开放战略的同时,我国应更加关注包括中南半岛、南亚、中亚及东北亚等广大欧亚内陆腹地间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开发。一、我国参与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施以沿海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而在所有陆路方向上,只有零星、初级的经贸合作。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丽君  高志刚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沿线各省积极勾勒发展蓝图,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出发点,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开放合作。新疆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西部地区,积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五个互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通过加强能源、基建、经贸和投融资、货币兑换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升经济合作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雪芳  廖国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强  高巍  
中国与南亚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渐渐步入正轨,其中尤以中国-巴基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成果最为显著。本文在分析中巴经贸合作前景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区域经济合作目标,提出了中国推动与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若干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海成  
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特点和模式的探讨山东社会科学院赵海成根据地缘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以及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交融等因素看,东北亚区域应该指中国的东北、山东、河北、内蒙古、天津、北京,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东部地区以及蒙古等广大地区。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主光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新形式,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典型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分析比较,认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兵,盛强,汤建中  
根据云南省和周边国家区位联系的紧密性、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建立云南省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研究了合作区的组织和开发模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了能够带动合作区经济起飞的六条发展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