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8)
2023(8992)
2022(8083)
2021(7734)
2020(6528)
2019(15199)
2018(15218)
2017(29346)
2016(16079)
2015(18108)
2014(18097)
2013(17955)
2012(16298)
2011(14586)
2010(14361)
2009(12988)
2008(12366)
2007(10534)
2006(9020)
2005(7654)
作者
(46925)
(38772)
(38615)
(36705)
(24745)
(18683)
(17491)
(15460)
(14929)
(13705)
(13420)
(12991)
(12231)
(12123)
(12009)
(11849)
(11748)
(11585)
(11092)
(10966)
(9820)
(9458)
(9272)
(8858)
(8702)
(8652)
(8612)
(8520)
(7836)
(7774)
学科
(61004)
经济(60940)
管理(44049)
(41523)
(35236)
企业(35236)
方法(29994)
数学(25742)
数学方法(25448)
(18442)
(15224)
中国(14566)
(14026)
业经(13216)
地方(12124)
理论(11580)
(10655)
农业(10248)
(10065)
贸易(10060)
技术(9909)
环境(9791)
(9736)
教育(9514)
(9297)
财务(9240)
财务管理(9226)
(9120)
企业财务(8743)
(8489)
机构
大学(227195)
学院(223762)
管理(91547)
(82269)
经济(80350)
理学(80300)
理学院(79370)
管理学(77963)
管理学院(77568)
研究(73421)
中国(51284)
科学(49387)
(48277)
(37715)
(37088)
业大(36866)
(35681)
研究所(34432)
中心(32632)
(30714)
北京(30289)
(30266)
农业(29917)
师范(29913)
财经(29680)
(27021)
(26830)
(25558)
技术(24555)
师范大学(24376)
基金
项目(161608)
科学(125351)
研究(116348)
基金(115935)
(101813)
国家(100976)
科学基金(85940)
社会(70270)
社会科(66389)
社会科学(66369)
(63810)
基金项目(62714)
自然(58008)
自然科(56594)
自然科学(56578)
自然科学基金(55532)
(54023)
教育(53159)
编号(47951)
资助(47721)
成果(38702)
重点(35961)
(34806)
(33899)
(33625)
课题(32520)
科研(31384)
创新(31277)
计划(30207)
大学(30083)
期刊
(86168)
经济(86168)
研究(62705)
学报(40045)
中国(37086)
科学(35381)
(33518)
管理(31897)
大学(29140)
学学(27316)
教育(25958)
(25286)
农业(24072)
技术(18735)
图书(14454)
业经(14159)
(14089)
金融(14089)
财经(13560)
经济研究(13218)
科技(12124)
(12051)
理论(12002)
实践(11340)
(11340)
(11327)
问题(11132)
情报(10937)
(10574)
业大(10503)
共检索到308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德富  刘后平  严静君  
据北京室内饲养观察,环斑猛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4龄若虫越冬。卵期9.9±1.1d。若虫共5龄,历期315.0±4.9(319~310)d。成虫羽化后7~25d交配,交配后22~23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杨扇舟蛾、黄刺蛾、杨叶蜂、舞毒蛾、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德富  严静君  刘后平  
据在北京室内饲养观察,褐菱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卵期12.1±1.0天。若虫5龄,历期61-83天。成虫羽化后8-30天交配,次年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对舞毒蛾、杨扇舟蛾、杨叶蜂、榆毒蛾、黄刺蛾等多种林木食叶害虫有明显捕食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德富  严静君  李广武  刘后平  
据在四川省大邑县和北京室内饲养观察,暴猎蝽1a发生一代,以5龄若虫越冬。卵期27.08±1.00d。若虫共5龄,历期334.75±4.30d。成虫羽化后16~18d交配,交配后18~19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舞毒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北京杨锉叶蜂、柳毒蛾、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翠疃  李大乱  苏海峰  徐国良  
经1989~1991年研究表明:在冀中南地区,茶翅蝽每年发生1~2代,黄斑蝽为1代。两者均在4月上旬~6月中旬出蛰,在8月下旬~10月下旬开始越冬。越冬代成虫平均寿命,茶翅蝽为301d,黄斑蝽328.5d,茶翅蝽第一代为31.65d。两种蝽象的主要寄主为泡桐、梨、桃、苹果和杨等。在同一时期不同寄主或不同时期同一寄主上的种群数量差别很大。成虫扩散距离,茶翅蝽2km、黄斑蝽3km。同时还研究了蝽象的产卵量、生活史、危害习性和寄生天敌等,针对这些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综合措施、联合行动”的新防治策略,并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王浩杰  任华东  洪长福  
叉角厉蝽是黑荆树林中害虫的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福建省长泰县一年多代,饲养为不完整的3代,以第二代成虫于枯落叶下越冬,第三代若虫未完成发育。卵期平均9.06d;若虫5龄,平均历期21.3d,1龄植食,2~5龄及成虫捕食,仍观察到植食。饲养第一代成虫平均寿命29.5d。该虫捕食范围广泛,取食黑荆林中采集到的所有鳞翅目幼虫及部分虫种的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仇兰芬  杨忠岐  陶万强  
茶翅蝽沟卵蜂是茶翅蝽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雄性先行羽化,1粒寄生卵内出蜂1头,刚羽化的雌蜂即可交配、产卵寄生,每雌平均怀卵量为40.6粒。雌蜂能寄生不同日龄的寄主卵,越新鲜的寄主卵寄生成功率越高。温度与该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密切相关,30℃时发育历期最短,寿命最短。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2.2℃和132.5d.℃。补充20%的蜂蜜水能延长成蜂寿命。成虫在田间的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和秋菊  易传辉  
为了有效防治曲足侎缘蝽Mictiopsis curvipes,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曲足侎缘蝽在云南昆明1 a发生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越冬。1 a有2次危害高峰,7月中旬到9月中旬成虫和若虫共同危害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等树种。5月中旬和8月初适时对云南含笑进行整形修剪,是防治曲足侎缘蝽的较好措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凤丽  
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主要危害朱顶兰(Amaryllis vittata)叶片及花梗,其次危害鳞茎。病斑呈椭圆形、纺缍形或半圆形。被害部初期呈鲜红色,后期转赭红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点。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适宜pH位为4~9,最适为6左右;菌丝生长对培养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PSA培养基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葡萄糖最佳,山梨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及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牛肉浸膏和门冬酰胺最佳,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高于35℃或低于8℃时孢子均不能萌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林玉  杨海艳  王馨  杨斌  董志渊  杨丽英  李绍平  
对藿香叶斑病进行病原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该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和pH值范围均较广;25~32℃菌丝生长良好,速度快,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6.0~7.0,弱酸性更利于孢子萌发;光周期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大,但是光照有利于分子孢子萌发。供试的杀菌剂中以代森锰锌和扑海因的抑菌效果最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建国  周进  金宏  
对11尾斑点叉尾鮰的部分可量可数性状、生长特点、食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血细胞数目、肌肉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等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的红细胞数为2.16×106个/mm3,白细胞数为6 900个/mm3 ,鲜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5.76%,粗脂肪含量为8.66%,水分含量为74.56%,微量元素中铁为1.76 mg/kg,锌为0.366 mg/kg,鲜样中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比为1.89?0.27?1.6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丽娜  张小飞  邹成佳  李晓  杨晓蓉  罗怀海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病原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致死温度为55℃(10 mi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洪友  刘正坪  胡俊  常静  
对苏丹草大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了温度、pH、光照、营养条件对苏丹草大斑病菌营养生长的影响及温度、pH、湿度、营养条件对该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丹草大斑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pH范围5.0~9.0,最佳为8.0;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在试验的培养基中以PDA+苏丹草种子煎汁是生长最好的。该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0℃;pH范围3.0~9.0;在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容易萌发,水滴中更易萌发。1%的葡萄糖液、1%乳糖液、1%蔗糖液及2%苏丹草种子煎汁都能促进孢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元华  赵艳琴  赵秀香  李颖  王左斌  伏颖  陈建光  
烟草靶斑病是辽宁省烟草产区内发现的一种国内新病害。经分离鉴定和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引起烟草靶斑病病原物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在所测试的碳、氮源中,对麦芽糖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在玉米、烟草和茄子煎汁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湿度测试表明高湿对菌丝生长有利,黑暗条件有利菌丝生长。该菌适易形成菌核的碳源为麦芽糖和甜菜糖,适宜氮源为硫酸铵和亚硝酸钠,适宜pH值为5和7,最适菌核萌发的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潘龙其  王生荣  袁庆华  王瑜  苗丽宏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王传铭  薛春丽  郭建伟  李珣  周银丽  吴光梅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