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2)
- 2023(5058)
- 2022(4615)
- 2021(4269)
- 2020(3750)
- 2019(9030)
- 2018(8874)
- 2017(17390)
- 2016(9769)
- 2015(11264)
- 2014(11563)
- 2013(11667)
- 2012(11170)
- 2011(10129)
- 2010(10271)
- 2009(9729)
- 2008(9896)
- 2007(9138)
- 2006(7639)
- 2005(6862)
- 学科
- 济(43774)
- 经济(43737)
- 管理(25469)
- 业(25391)
- 方法(22840)
- 数学(20582)
- 数学方法(20419)
- 企(19511)
- 企业(19511)
- 农(12381)
- 财(10652)
- 学(10007)
- 中国(9937)
- 地方(9029)
- 贸(8616)
- 贸易(8616)
- 易(8342)
- 农业(8131)
- 业经(7774)
- 制(7250)
- 和(6794)
- 务(6433)
- 财务(6419)
- 财务管理(6397)
- 环境(6016)
- 企业财务(6003)
- 银(5967)
- 银行(5945)
- 融(5787)
- 金融(5785)
- 机构
- 大学(149578)
- 学院(148210)
- 济(60910)
- 经济(59585)
- 管理(55662)
- 研究(51112)
- 理学(48151)
- 理学院(47500)
- 管理学(46609)
- 管理学院(46332)
- 中国(37991)
- 科学(33511)
- 京(31748)
- 农(29265)
- 所(27340)
- 财(26905)
- 研究所(25110)
- 业大(24560)
- 中心(23885)
- 农业(23420)
- 江(22500)
- 财经(21716)
- 范(20154)
- 师范(19950)
- 北京(19947)
- 经(19601)
- 经济学(19044)
- 院(17875)
- 州(17716)
- 经济学院(17442)
- 基金
- 项目(97831)
- 科学(75909)
- 基金(70356)
- 研究(68779)
- 家(62058)
- 国家(61554)
- 科学基金(51560)
- 社会(42315)
- 社会科(40021)
- 社会科学(40003)
- 省(38449)
- 基金项目(37991)
- 自然(34400)
- 自然科(33575)
- 自然科学(33563)
- 自然科学基金(32956)
- 划(32946)
- 教育(31986)
- 资助(28995)
- 编号(28356)
- 成果(23083)
- 重点(22482)
- 部(21868)
- 发(21270)
- 创(19696)
- 课题(19439)
- 科研(19379)
- 计划(18912)
- 创新(18496)
- 教育部(18231)
共检索到21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但尚铭 但玻 许辉熙 仇文侠
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成败得失,也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驱动因素之一。使用2000、2003、2004、2006、2008和2010年2~3月下午成都的6次NOAA/AVHRR(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亮温,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将热岛强度分为7个等级,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将研究区强度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3类。结果表明:(1)热岛空间格局呈现巨大变异,由前期的中心型演变为中期的环型,后期是热岛环的形态和高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成范 刘岚 周廷刚 张力 吴忠芳
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重庆市作为长江中上游特大型城市,工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市区热岛效应明显,但是很少对其研究。以2007年Landsat5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对重庆市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进行城市地面亮温等级划分,在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NDVI等方面对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和空间格局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区热岛现象显著,且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效应影响不同;城市地面亮温与NDVI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最后结合重庆市的特殊地形,提出了以下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加强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结构;构建最佳绿化结构,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穗 何报寅 杜耘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对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变得日益严重和不可忽视。如何快速、有效地监测城市热场的分布和强度,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遥感手段,能够大面积、同步和动态地监测地面热场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利用武汉市地区的LANDSAT7TM图像,对于热红外波段遥感图像灰度值和地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解译,并且采用IHS图像复合增强的方法得到了武汉市地面热场分布图,取得了很好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热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区域平均温度的分布由高到低为:旧型工业区-新型工业区-老城区-新城区-郊区;城市地面结构对于区域温度有直接的影响;保护现...
关键词:
武汉市 热岛效应 卫星遥感 IHS变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元征 尹科 周宏轩 王晓琳 胡聃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监测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前人相关研究对热红外数据源、监测指标及SUHI时空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总结且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类评述了SUHI遥感监测所采用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源。其次将现有的SUHI监测指标分为土地覆盖类型驱动型、地表温度格局驱动型及两者复合驱动型3类来述评,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并从日间变化、夜间变化及昼夜对比的变化3个方面述评了SUHI的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归纳了其年际变化规律。最后,依据现有研究结论中相互冲突或尚需深化的地方,指出几个潜在的关键问题或研究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德华 王宗明 罗玲 任春颖 贾明明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
关键词:
天然湿地 人工湿地 遥感 东北地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凯 王珂 黄璐
【目的】浙江省桐乡市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巨大,定量评估桐乡市水系的演变过程对其未来水系优化布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75、1998、2005、2012、2016、2019年6期多源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获取水系数据,使用河网水系指标、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桐乡市河流和池塘的数量、结构、形态、功能、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与原因。【结果】(1)桐乡市河流长度和面积在2005年前保持增加,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剧烈衰减,到2016年后快速恢复。Ⅰ级河流持续增长,支流在各个时间阶段变化显著。(2)河网密度、支流发育系数、分形维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加再减小最后快速增加,河流水面率持续上升但在高速城镇化时期增速明显滞缓,河网环度与实际结合度不断波动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3)河网密度在近郊与远郊的变化远大于市区。在2005年前,河流水面率变化市区>远郊>近郊,开始快速城镇化后,市区>近郊>远郊。远郊的支流发育系数变化最不显著。(4)桐乡市池塘面积同样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快速增加的过程,结构组成不断变化,养殖坑塘的激增是池塘面积改变的主要因素。池塘形态在发展中逐渐规整,分布先聚集后离散最后重新连片,并在西部远郊区域产生大规模聚集。【结论】桐乡市不同时期水系变化受城市发展政策影响巨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造成地方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城镇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与修复,与同类型平原水网城市变化特征存在异同。图3表8参36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水系格局 时空演变 桐乡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鲁光 刘晓娜 封志明
高山林线作为一条重要生态界限,是长时间气候变化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借助遥感手段,选取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的"三江并流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得到林地空间分布图;基于DEM数据提取山顶点信息,采用距离分析方法,提取距离山顶点最近距离的林线点集,进一步通过目视确定林线点数据集,并系统分析林线分布与坡度、坡向、纬度、经度4个地理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三江并流区的林线分布高度范围是3 521~4 650m;②林线主要分布在15°~35°的急坡和陡坡上,很少分布在55°坡度上;最高林线分布在急陡坡上,坡度太低或太高都不适于林线的存在;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庆东 陈利军 潘晓玲 吕光辉
该文利用 1 992年 1km× 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 ,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 1 982年~ 2 0 0 0年连续 1 9a的 8km× 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 ,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 ,计算了 1 982年~ 1 988年、1 989年~ 1 994年、1 995年~ 2 0 0 0年间的众值图像 ,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 2 0a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 : ①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 ,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 ; ②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 ,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永超 李加林 王新新 何改丽 李东霖 赵赛帅 赵冰雪 孙超
海湾湿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对明晰海湾资源环境基底、了解综合开发潜力,促进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三门湾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84—2019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基于湿地地物光谱指数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对三门湾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三门湾湿地面积变化显著,主要位于宁海县南部、三门县东北部以及象山县西南部地区;从海湾面积变化趋势看,1984—2002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03—2009年呈加速下降趋势,2010—2019年则呈平稳发展趋势。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导致海湾形态变化显著,海岸带管理政策的供给过程变化成为海湾湿地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可为后围填海时代湾区建设与海湾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原 刘普幸 姚玉龙 雍国正 王允
论文基于1989、2000和2013年Landsat TM/ETM+和Land 8 TIRS遥感数据、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年均气温等资料分析了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25 a来,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总体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且市区南部和中东部存在两个高温中心,城市南北向扩展快于东西向。NDVI和地表温度(TS)负相关性显著(R=-0.912),且极高温区和高温区植被指数低,反之亦然。1989—2000年极低温区和低温区所占范围扩大,增幅为1.1倍,主要是水域面积增加显著,并由林地、草地、耕地转入,绿洲冷岛效应增强;2000—2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应用1986—2013年期间7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厦门市近30年的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求其动态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建设用地景观增长较快,景观空间格局趋于均衡。城镇景观以极核为中心呈连片发展态势;独立工矿景观指数均呈现上下波动,具有不稳定性;农村居民点景观变化较为平稳,具备一定的极核作用。建设用地景观形态演化时空特征明显,城市化初期,各类建设用地景观形态较为规则;快速城市化时期,城镇景观最先表现出扩张形态特征;其他两类建设用地景观也渐次展现扩张特征,各类建设用地景观空间分布区域均衡。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主要受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中心、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空间政策及景观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慧晨 郭磊城 吴增斌 彭忠
感潮河流是以单向水流为主、同时受到潮波影响的陆海过渡河段。以长江为例,感潮河段包括大通到江阴近500 km区间。以往对感潮河段地形演变研究主要基于海图水深的冲淤分析,较少考虑河道平面形态的变化。基于1989~2021年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江大通-徐六泾河段的平面形态及时空演变特征,定量计算了岸线及河道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长江感潮河段岸线长度整体增加约4.5 km,江心洲滩面积净增加约96 km~2。河道区间内大型江心洲呈现淤涨态势,中小型江心洲数量和面积减少。河道左右岸线的演变各具特点,河道左岸沿程变幅较大,以年均4.10 m/a向河道淤涨,河道右岸演变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人类活动(如围垦和筑堤)以及流域水沙变化是该河段河道形态演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的航道整治和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江 感潮河段 平面形态 遥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让会 张慧芝 游先祥 彭茹燕
利用遥感信息源 ,在GRS99及IDRISI支持下 ,依照图像图形学的相关原理 ,识别合成图像的信息丰富程度 ,确定用于塔里木河干流景观格局分析的基准图像 .沙漠石油公路和塔里木河两大廊道呈十字形位于该区域的中部 ,它们决定了整个系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传播途径 .零星分布的油井所组成的小斑块以及连接它们的线路所组成的廊道 ,代表了石油勘探及开发在该区的发展轨迹 ;位于主河道两侧的河岸林使河流廊道更富有生态意义 ;远离主河道的天然植被形成了条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的群落 ,多以斑块的形式丰富了景观的内容 .该区域的沙丘及其南部和东北部的沙漠 ,是该区域特色明显的基质 ,决定了英巴扎地区生态环境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红梅 郑标 卢阳禄 胡月明 王淼淼 易璐
研究目的:以"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讨规划区内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研究方法:以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道路为例,运用道路密度指数、长度—半径分维、景观破碎度、威弗指数等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1)道路网络分形特征较明显但道路完善度较低,建设用地用途宏观布局呈圈层分布特征;(2)综合道路最大服务范围最大,一、二级道路影响范围次之,三、四级道路逐级缩小;(3)建设用地的主要用途类型数量与道路距离整体上成反比,综合道路周围以三种用途为主,一至四级道路两侧以不同的两种用途为主;(4)高分遥感影像利于乡道提取和建设用地用途判读。研究结论:道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维念 占车生 李景玉 徐宗学 王会肖
研究目的:分析近3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过程。研究方法:目视人工遥感解译,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渭河关中地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是耕地,1980—1990年、1990—2000年两个时期,草地、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转移的主要方向都是耕地。耕地面积在1990—2000年之间大幅增加,在2000—2005年、2005—2007年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近30年均持续增大,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水域面积在1990—2000年大幅减小,其中以河渠面积减小最为剧烈。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变化幅度、方向是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强度和方向的体现,也是该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