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3)
- 2023(9490)
- 2022(8664)
- 2021(8232)
- 2020(6843)
- 2019(16050)
- 2018(16154)
- 2017(31451)
- 2016(17154)
- 2015(19291)
- 2014(19248)
- 2013(19168)
- 2012(17474)
- 2011(15683)
- 2010(15476)
- 2009(14015)
- 2008(13365)
- 2007(11430)
- 2006(9953)
- 2005(8460)
- 学科
- 济(69233)
- 经济(69157)
- 管理(48324)
- 业(46320)
- 企(38497)
- 企业(38497)
- 方法(33799)
- 数学(29401)
- 数学方法(29080)
- 农(17790)
- 中国(16761)
- 地方(16563)
- 财(15683)
- 学(15525)
- 业经(14772)
- 农业(12205)
- 贸(11855)
- 贸易(11848)
- 理论(11431)
- 易(11396)
- 和(11287)
- 环境(10903)
- 技术(10638)
- 制(10495)
- 务(9955)
- 财务(9895)
- 财务管理(9880)
- 划(9445)
- 企业财务(9364)
- 教育(9356)
- 机构
- 大学(241869)
- 学院(239547)
- 管理(99119)
- 济(91512)
- 经济(89435)
- 理学(87207)
- 理学院(86184)
- 管理学(84633)
- 管理学院(84215)
- 研究(78703)
- 中国(55773)
- 京(51677)
- 科学(51225)
- 财(39547)
- 所(39507)
- 农(37709)
- 业大(37348)
- 研究所(36457)
- 中心(34922)
- 江(32869)
- 财经(32758)
- 范(32738)
- 师范(32463)
- 北京(32453)
- 经(29762)
- 农业(29617)
- 院(28716)
- 州(27627)
- 师范大学(26471)
- 经济学(26200)
- 基金
- 项目(172530)
- 科学(135280)
- 研究(125450)
- 基金(125018)
- 家(109052)
- 国家(108164)
- 科学基金(92826)
- 社会(77490)
- 社会科(73296)
- 社会科学(73276)
- 基金项目(67841)
- 省(67065)
- 自然(61912)
- 自然科(60455)
- 自然科学(60442)
- 自然科学基金(59336)
- 教育(57066)
- 划(56821)
- 编号(51532)
- 资助(51294)
- 成果(41186)
- 重点(38115)
- 部(37712)
- 发(36412)
- 创(35688)
- 课题(34799)
- 创新(33157)
- 科研(33075)
- 教育部(32226)
- 项目编号(31901)
共检索到332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鲁鹏 刘彩玲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鲁鹏 刘彩玲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选址对距离水系垂直距离的偏好度在40 m以内。(3)聚落选址偏好随着水系级别的增大而降低,裴李岗时期、龙山时期、夏商时期3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而仰韶时期1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有可能因为在仰韶时期,气候属于暖湿期,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来说,降水较多,3级水系水流量可能较大,没有1级水系附近的居住环境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杨瑞霞 鲁鹏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龙山时期古人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从龙山到夏商时期,有可能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退。沙河、汝河流域聚落群4个时期的聚落数量均较少,说明不太适合古人类居住。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夏商时期,聚落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通过聚落群划分研究,揭示史前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刘伟 杨瑞霞 周昆叔 陈盼盼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制作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效果图。依据三维效果图与区域环境演化特征,将环嵩山地区划分为河水(古黄河)、淮水与济水(古济水)3个水系区,并统计分析了3个水系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以此探讨了该区域史前人类迁移的环境背景。希望能为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依据,并能为其他区域聚落考古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慧子 张超 赵鸣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传统聚落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凝聚的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有待发掘。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区域内传统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影像分析传统聚落的平面、立面形态特征,探讨其内在机制,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聚落 聚落选址 聚落景观特征 GIS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梅子 贺勇 陈钰凡 浦欣成
文章将水系作为线索,以浙江萧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获取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将萧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划分为4种典型模式:丘陵畈田型聚落、湖荡畈田型聚落、泾浜圩田型聚落和标准圩田型聚落,并选取4个典型聚落样本图解其空间形态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农田水利和水运交通对聚落形态生成的影响机制,为水网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景观特征的保护更新提供思路与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鲁鹏 陈盼盼 闫丽洁 秦小阳 杨柳 李拓宇
甘肃、青海地区分布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环境多变性等特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多种关系。因此,以阐释聚落形态与环境演化关系为目标的区域史前聚落地理研究历来备受关注。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包括聚落分布形态时空演化与环境关系研究、高海拔地区人类最早定居时间与机制研究和以喇家遗址为主的典型聚落废弃灾害性事件研究,表现出以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为主的特征。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还应加强微观尺度下的研究,包括小流域地貌演化与聚落分布关系研究、聚落内部结构与环境演化关系研究和早期聚落遗址景观复原研究等。通过这种从遗址到流域到区域、从点到线到面、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研究,甘青地区的史前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目的]西北干旱区存在自然环境劣势,其聚落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因此构建干旱区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技术及评价模型研究聚落选址适宜性分布,为其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裸地(61.46%)和草地(30.09%)是研究区主要景观。吐鲁番市聚落选址空间分为极适宜区、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5个类型,聚落中适宜区及以上所占比例仅为26.8%;极适宜区(4.09%)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中部的博格达山南部地带;高适宜区(6.39%)分布在极适宜区周围的河谷边缘地带以及部分丘陵缓坡区;中适宜区(16.32%)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同时受盐碱地影响,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系统结构较差;低适宜区(40.49%)分布在盐碱地以及山区裸岩,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差;不适宜区(32.71%)集中连片分布在盆地南北端,生态条件更恶劣。[结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吐鲁番市聚落选址空间适宜性较低,因此城市聚落选址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实现聚落选址适宜区土地的集约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鹏
史前聚落地理伴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和对史前时期自然和社会研究兴趣的增长而兴起。本文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在概括史前聚落地理研究主要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史前聚落地理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于史前聚落分布研究、聚落选址研究、聚落演化研究、区域环境与史前聚落关系研究、史前聚落与文化因素关系研究、史前聚落相互关系研究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史前聚落地理研究对环境考古学、地理学、聚落考古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项研究仍存在学科联系不紧密、单因素解释模式较为片面、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史前聚落地理必须通过地理学、考古学、第四纪环境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并坚持以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史前时期 聚落地理 综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毕硕本 计晗 陈昌春 杨鸿儒 沈香
遗址—河流距离是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基于PD,H值计算的连续性地理数据最优离散法,获取遗址—河流相关性定量数值,讨论和总结模型中等间距(EI)、百分位(QV)、自然断点(NB)、几何间隔(GI)4种分类方法,分别在裴李岗时期、仰韶前期、仰韶后期、龙山时期所表现的性能及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聚落的结构、发展规律、分布和范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4个文化时期分别采用NB、QV、NB、GI及其分类数分别为8,8,8,6时,为离水距离因子的最优离散。该因子对遗址密度分布的决定力分别为39.5%、70.8%、73.0%和59.8%;2洪水切割作用导致河岸两旁的阶地逐渐崩塌,阶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古人类为了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将遗址沿河散开呈条带装分布。当阶地面积小到一定程度,聚落沿河流长度扩展的成本过高,便开始向远离河流部分扩张,因此离河距离因子呈先升后降;3从Q值提升强度看,NB/EI>GI>QV;从提升效率看,EI/GI>NB>QV;从决定力大小来看,GI>QV/NB>EI;4聚落结构由裴李岗时期的简单、稀疏和松散不断发展,分别在仰韶前、后期和龙山时期出现两极化、三段式,聚落发展影响因素由人口数量增长变为社会内部结构变化,聚落的分布和古人类活动范围距河流约正常人步行1~2.5 h的距离,且不断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杨瑞霞
数字环境考古是为了响应信息时代对环境考古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古环境与古文化研究。史前聚落具有文化与环境双重属性,成为包括数字环境考古在内的环境考古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对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聚落考古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环境考古 史前聚落 研究综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环境考古学具有以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两大学科基础。分别由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常常处于脱节状态。史前聚落具备的"自然"、"人文"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联接环境考古两大研究体系的桥梁,并成为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相同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但是,以社会人类学为基础的聚落考古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其以复原史前社会形态为最终目标。与此不同,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并以史前人地关系及其演化为最终目标。尽管如此,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需要包括地学、考古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积极参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晋 张玉坤 田彦国
基于聚落考古学思想,引入史前人口规模和农业用地需求测算模型,对内蒙古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东、西两区的聚落人口数量、用地需求量以及相应的生业经济形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以东区现有的宜耕土地面积并不足以支撑该区当时庞大的人口数量,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而西区可以满足需要并有盈余。东、西两区聚落依据各自资源、环境方面的差异,采取了不同的生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分工,相互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流通道建立联系,将密集分布的聚落组群连接为整体,实现了资源与产品的交换互补,维持了聚落内部的供需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