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3)
2023(14184)
2022(11702)
2021(10720)
2020(8692)
2019(19578)
2018(19244)
2017(36437)
2016(19684)
2015(21726)
2014(21862)
2013(22068)
2012(20474)
2011(18645)
2010(19182)
2009(18208)
2008(18210)
2007(16745)
2006(15499)
2005(14136)
作者
(58783)
(49351)
(49250)
(46013)
(31140)
(23897)
(22102)
(19252)
(18789)
(17777)
(16890)
(16713)
(15975)
(15922)
(15249)
(14781)
(14604)
(14410)
(14337)
(14209)
(12446)
(12353)
(12138)
(11508)
(11366)
(11143)
(11010)
(10957)
(10113)
(9877)
学科
(93166)
经济(93057)
(88372)
(70009)
企业(70009)
管理(67294)
(47910)
业经(32540)
农业(32449)
方法(31673)
中国(26525)
地方(24861)
(24766)
数学(22343)
数学方法(22115)
(18747)
技术(18616)
(18063)
(17761)
财务(17721)
财务管理(17698)
环境(17590)
企业财务(16726)
(16501)
(16482)
理论(16256)
(15941)
(15338)
(14516)
贸易(14501)
机构
学院(293899)
大学(282454)
(122806)
经济(120299)
管理(117838)
研究(101053)
理学(99897)
理学院(98828)
管理学(97467)
管理学院(96913)
中国(80806)
(62717)
科学(61782)
(61221)
(55140)
(51477)
(48512)
农业(47484)
中心(47354)
业大(46361)
研究所(46145)
财经(42395)
(39311)
师范(38964)
北京(38829)
(38347)
(38203)
(36139)
(35197)
经济学(34295)
基金
项目(188549)
科学(149801)
研究(141972)
基金(134559)
(116375)
国家(115165)
科学基金(99919)
社会(91715)
社会科(86591)
社会科学(86562)
(78695)
基金项目(72226)
(62629)
自然(62397)
教育(61661)
自然科(60687)
自然科学(60670)
自然科学基金(59591)
编号(58938)
资助(53429)
(47466)
成果(45528)
重点(42124)
(41603)
(40747)
(40420)
课题(40260)
发展(38598)
创新(38068)
(37974)
期刊
(156915)
经济(156915)
研究(83250)
中国(65487)
(63992)
管理(45524)
农业(43465)
(43128)
科学(42319)
学报(40976)
业经(33079)
大学(31834)
学学(30259)
(29949)
金融(29949)
教育(27851)
技术(27594)
(22968)
经济研究(21237)
问题(20461)
财经(19761)
资源(18056)
(17122)
技术经济(16914)
农村(15201)
(15201)
农业经济(15117)
世界(14995)
商业(14675)
现代(14566)
共检索到462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燕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燕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锋  王永  
环太湖的苏锡常湖4市是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名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合作组织的建立,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显得突出而重要。在优越的农业旅游资源及条件基础上,生态农业旅游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了能够整体上把握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各项影响因素,构建层次模型,综合专家意见,利用AHP方法进行计算,评价得分为8.289,属于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发挥区位及资源优势,增强4市间的产业联合,克服资源同质化带来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重,提升特色农业基地的旅游吸引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慰冰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有关环太湖旅游圈(为使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丁季华  
苏、锡、常环太湖旅游带与上海旅游目的地二者间通过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无形的结合。构建“上海旅游园”苏锡常与上海在旅游业中“联姻”以求共同可特续发展,塑造环太湖旅游带个性,须重新再定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雨萍  邓祝仁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乡村的影响广泛深刻,对乡村生态伦理的构建所起的作用尤其引人关注。本文在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视野下,着重探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构建乡村生态伦理的影响这一特殊而重大的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分析和文献检索,以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月柿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研究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下乡村生态意识的变迁,经过一系列分析和细心的验证、研究得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能给乡村生态伦理建设带来积极、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潜藏着一些值得警惕而应未雨绸缪的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瑾  李树德  
根据天津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本文论述了都市型生态农业的三个功能 ,并讨论了都市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都市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最后利用该体系对天津都市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宝霞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固有程度上有所提升。如今,人们逐步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对于村寨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都有着较高的关心和关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村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契合程度基本实现了绿色生态的旅游模式,但二者的产业融合仍有待提高。本文从两大产业融合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当前社会环境下村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契机,以此得出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并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下,探讨村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爱民  
"美丽中国"作为我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理念,体现了经济、环境、美学价值的统一和共赢,而"美丽中国"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的环境保护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美丽中国"新理念的指导下,必须理顺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同政府管理、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类型、现状和问题入手,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视角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震方,丁正山,李想  
本文分析了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联合发展的三大优势,提出了区域联合、整体协进、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战略重点,并提出了旅游业联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丹  吴杨伟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界定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内涵,对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该区域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的方式来建立环鄱阳湖旅游圈增长极,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以行业协会引导的复合协作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斌  陈慧英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对鄂西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全要素指标体系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董观志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白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