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3)
2023(11827)
2022(10554)
2021(10148)
2020(8341)
2019(19363)
2018(19358)
2017(37017)
2016(20309)
2015(22921)
2014(22767)
2013(22439)
2012(20763)
2011(18426)
2010(18265)
2009(16520)
2008(15635)
2007(13392)
2006(11637)
2005(9969)
作者
(57501)
(47783)
(47235)
(45377)
(30756)
(23194)
(21601)
(18796)
(18397)
(17039)
(16761)
(15962)
(15251)
(15004)
(14833)
(14507)
(14314)
(14049)
(13668)
(13597)
(11899)
(11606)
(11483)
(10891)
(10680)
(10672)
(10627)
(10587)
(9566)
(9542)
学科
(78372)
经济(78296)
管理(55613)
(49952)
(40509)
企业(40509)
方法(34646)
数学(29911)
数学方法(29560)
(22659)
地方(20189)
(19508)
中国(19400)
业经(17272)
(17224)
环境(15859)
农业(15272)
(13517)
理论(13171)
(13089)
贸易(13083)
(12596)
(12229)
(11814)
技术(11590)
教育(10840)
(10767)
财务(10708)
财务管理(10690)
(10177)
机构
大学(275776)
学院(275659)
管理(110067)
(102107)
经济(99639)
理学(95801)
理学院(94590)
研究(93753)
管理学(92853)
管理学院(92359)
中国(68446)
科学(62094)
(60328)
(47174)
(45581)
(44711)
业大(43893)
研究所(43596)
中心(42963)
(39843)
(39531)
师范(39208)
北京(38190)
财经(36237)
农业(35686)
(34837)
(34497)
(32874)
师范大学(31945)
技术(29551)
基金
项目(198446)
科学(154676)
研究(144539)
基金(141912)
(123976)
国家(122938)
科学基金(105242)
社会(87912)
社会科(82939)
社会科学(82914)
(78238)
基金项目(77395)
自然(70444)
自然科(68655)
自然科学(68640)
自然科学基金(67350)
(66075)
教育(65514)
编号(60408)
资助(57580)
成果(47640)
重点(44513)
(42539)
(42372)
课题(41125)
(40541)
科研(37897)
创新(37731)
大学(36485)
项目编号(36144)
期刊
(113183)
经济(113183)
研究(78795)
中国(50842)
学报(45483)
科学(42151)
(40988)
管理(37825)
大学(33666)
教育(32495)
(32249)
学学(31540)
农业(29192)
技术(23211)
(20833)
金融(20833)
业经(19511)
经济研究(17013)
资源(16752)
图书(16611)
财经(16064)
(14790)
问题(14633)
科技(14487)
理论(13974)
(13474)
实践(13068)
(13068)
(13036)
现代(12594)
共检索到39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朱利群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静  王钊齐  周卫红  邹萌萌  刘影  李建龙  孙政国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加强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经济的开发及智慧城市的管理,有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立体直观地设计和方便人们的出行,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针对智慧城市的开发原理和框架,利用自主研发的5S一体化高新集成技术,首次开展智慧城市数字生态地图的研发和制作,介绍了制作的原理、方法和流程,系统阐述了其用途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延展、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政府合理有效地开发生态经济,为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红线设计和智慧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丽  杨新海  胡云飞  
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是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预测方法因忽略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导致预测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预测方法与城市转型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住宅用地规模预测的三大步骤,即"判断阶段发展趋势、选取科学预测方法、多元拟定指标参数"。最后以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对住宅用地规模预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建兰  顾靖燕  
农保转城保是苏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重要内容,农民以土地换取城镇社会保障,由此向市民迈出重要一步。苏州市吴中区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土地换保障、权证换保障、股权换保障等三种主要的农保转城保形式,制度实施顺利。当然,制度实施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俊伟  张晓月  
为客观、精确地评价企业专利质量,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进一步运用评价对象间差异最大思想,构建企业专利质量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显示企业有效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是企业专利质量评价中权重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田柳  赵酉辰  
饮用水源地管理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安全的饮用水源供给依赖于不断完善的管理机制,湖泊流域综合管理(ILBM)可以为水源地管理的完善提供很好的框架。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框架由管理组织、政策、公众参与、信息、科学技术和资金六要素构成。基于该框架,文章对苏州太湖水源地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研究发现,苏州市太湖水源地管理存在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缺乏经济激励型和教育与公众参与政策、公众参与水平低、信息可信赖度差、科学技术与地方需求结合不紧密、资金投入不稳定等问题。基于ILBM管理框架,提出了水源地管理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玲玲  易琳  刘会玉  
以苏州市城市化最显著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1991年、2003年的LANDSAT TM及2014年高分一号影像进行了解译判读。通过分析该区域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了景观破碎化加剧、景观单一化及连通性降低等问题。基于此,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分析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完善生态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保护和增大源斑块面积;应确立道路廊道、河流廊道,保持廊道规模,加强两侧的植被绿化;应确立节点,并加强各源地之间生态廊道的联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玉琪  吴农  
从2004年起,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按照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优势的基本思路,围绕茶叶、螃蟹、苗木等特色产业,采用重点扶持、滚动投入等方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徐梦月  魏文佳  姚佳  
饮用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自然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基于实地调研、部门访谈和制度条文的梳理与分析,以苏州市太湖水源地为例研究湖泊型水源地管理体制。研究表明:我国水源地管理由国家、省、市、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水资源和水环境分割管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管理交错的制度特征,初步具备了综合管理的架构;水源保护缺乏流域管治的思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支撑不足;在管理手段上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经济激励与公众参与不足。建立水源地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手段,推进公众参与,实施水源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效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启超  郑华  
对苏州吴中地区21家合作社331个农户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以后,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年收入、外出打工人数和入股土地数对社员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龄、性别和家庭人口数对社员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应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入股与分红机制,在土地入股的基础上适当引进资产、技术等入股形式;加大对农户教育培训的力度,改变其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新型组织的负面看法;积极解决社员的就业问题,增加社员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徐进亮  何蓓蓓  吴冠岑  
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有助于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预警理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超载度模型及Matlab支持下的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州市1996~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分析。研究表明:①BP-ANN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②1996~2007年苏州市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的中警状态,其超载水平经历了"加重-稳定-缓解"的变化过程,虽然今后几年内人类支持能力将持续提高,系统超载水平将波动性下降,但资源和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从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资源管理及人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世民  侯兰功  王小兰  付阳柳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苏州古城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苏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笔者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优劣势。探讨吴中区"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在促进当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上,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金华   汪大庆   钱晶  
伴随快速城镇化发展,人工建设活动频繁,苏南水网地区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风险日益突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有力途径。研究以苏州市白蚬湖片区为例,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剖析研究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扩张情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并预测其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探讨时空动态演变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面积上升了59.32 km2;耕地、水域面积分别下降17.98、53.61 km2;林草地面积小幅上升,共计增加12.27 km2。2030年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面积增加134.14 km2;耕地与水域面积分别缩减174.06、6.76km2;林地、草地面积共上升46.68 km2。(2)201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风险面积占比共增加6.55%,低、较低风险面积有所下降,占比分别减少4.62%、1.92%。2030年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景观生态风险中等级以上区域逐步扩张,其中较高风险面积增加最多,占比上升10.12%,较低与低风险面积占比缩减19.14%。(3)基于2020年现状与2030年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共识别研究区生态源地23个,生态廊道50条,生态节点21个,最终综合构建时空动态变化下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水网地区生态环境、抵御外界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