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7)
- 2023(2787)
- 2022(2450)
- 2021(2418)
- 2020(2055)
- 2019(4545)
- 2018(4463)
- 2017(8304)
- 2016(4783)
- 2015(5558)
- 2014(5795)
- 2013(5544)
- 2012(5404)
- 2011(4946)
- 2010(5203)
- 2009(5109)
- 2008(5193)
- 2007(4892)
- 2006(4629)
- 2005(4127)
- 学科
- 济(19832)
- 经济(19810)
- 管理(12029)
- 业(10148)
- 企(8239)
- 企业(8239)
- 方法(8032)
- 地方(6466)
- 农(5669)
- 学(5502)
- 数学(5330)
- 数学方法(5173)
- 理论(4951)
- 中国(4620)
- 业经(4586)
- 农业(4012)
- 财(3631)
- 制(3528)
- 贸(3127)
- 贸易(3123)
- 环境(2969)
- 融(2949)
- 金融(2949)
- 易(2936)
- 和(2875)
- 经济理论(2603)
- 策(2568)
- 银(2527)
- 银行(2516)
- 体(2512)
- 机构
- 学院(73877)
- 大学(73081)
- 研究(26604)
- 管理(25471)
- 济(22501)
- 经济(21665)
- 理学(21121)
- 理学院(20752)
- 管理学(20097)
- 管理学院(19948)
- 中国(19784)
- 科学(18996)
- 京(16094)
- 所(14235)
- 范(13689)
- 师范(13539)
- 农(13240)
- 研究所(12831)
- 中心(12401)
- 江(12244)
- 财(11923)
- 师范大学(11105)
- 业大(10847)
- 农业(10628)
- 游(10237)
- 旅(10189)
- 湖(10160)
- 北京(10117)
- 旅游(10041)
- 州(9774)
- 基金
- 项目(45538)
- 科学(34670)
- 基金(31988)
- 研究(31423)
- 家(28446)
- 国家(28204)
- 科学基金(23457)
- 社会(18701)
- 省(18532)
- 社会科(17573)
- 社会科学(17566)
- 基金项目(17441)
- 自然(16026)
- 自然科(15584)
- 自然科学(15579)
- 自然科学基金(15287)
- 划(15052)
- 教育(14562)
- 资助(14323)
- 编号(12635)
- 成果(10584)
- 重点(10547)
- 发(10235)
- 课题(9564)
- 部(9093)
- 科研(8710)
- 计划(8603)
- 创(8464)
- 大学(8165)
- 创新(7907)
共检索到117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丁季华
苏、锡、常环太湖旅游带与上海旅游目的地二者间通过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无形的结合。构建“上海旅游园”苏锡常与上海在旅游业中“联姻”以求共同可特续发展,塑造环太湖旅游带个性,须重新再定位。
关键词:
环太湖旅游带 上海旅游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慰冰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有关环太湖旅游圈(为使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燕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燕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锋 王永
环太湖的苏锡常湖4市是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名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合作组织的建立,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显得突出而重要。在优越的农业旅游资源及条件基础上,生态农业旅游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了能够整体上把握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各项影响因素,构建层次模型,综合专家意见,利用AHP方法进行计算,评价得分为8.289,属于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发挥区位及资源优势,增强4市间的产业联合,克服资源同质化带来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重,提升特色农业基地的旅游吸引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丹 吴杨伟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界定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内涵,对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该区域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的方式来建立环鄱阳湖旅游圈增长极,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以行业协会引导的复合协作发展模式。
关键词:
环鄱阳湖旅游圈 旅游业增长极 协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范能船
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以都市观光旅游产品、都市度假旅游产品、都市专项旅游产品为主要框架。其中,都市观光产品为基础,都市度假产品为发展方向,都市专项产品为重点突破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德利 冯国群
在发展黄山旅游业的进程中,黄山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旅游经济日益走向集团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今天,构建黄山大旅游圈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以供人们参考。一、构建黄山大旅游圈的模式黄山大旅游圈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瑞红 叶欣梁
文章通过对上海松江旅游度假旅游资源的评述,分析了上海松江旅游度假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模型、相关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松江区旅游度假产品市场剖析。针对松江旅游度假产品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市场发展对策,进而希望上海松江的旅游业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度假产品 产品更新 产品定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柏
首先,从旅游业绩、旅游资源、旅游支撑3个方面选取了28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环太湖4个城市的旅游分项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最强,无锡次之,常州位居第三,湖州居于末位。接着,对环太湖区域旅游合作进行SWOT分析,结果表明,环太湖区域旅游合作具有旅游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区位、交通等多方面的优势,并且可以借助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旺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加速的机遇,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研究认为,环太湖各市应加强合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统一营销,强化环太湖旅游品牌形象,共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区域旅游合作 环太湖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
文章把江苏环太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区域,分析了其开发的背景、资源赋存与组合状况以及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区域旅游开发方向的形象导向、功能导向和市场导向等核心问题,总结了文化精品战略、环境优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结构效益战略等4项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学钢 王慧敏 庄志明 孙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佳,梁洁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作为湖泊旅游重要内容的濒湖旅游区开发往往存在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形象、低水平重复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这种现实,提出了整体开发、多样化、集团化、可持续发展等濒湖旅游区开发原则,并以环太湖旅游区为例,在创立“太湖旅游”品牌的前提下,探讨了其定位、形象、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为濒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考范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成升魁 陈远生 齐德利 吴月湖 邵筱叶 李永乐 刘俊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
关键词:
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 承德市 旅游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