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9)
- 2023(3607)
- 2022(3195)
- 2021(3092)
- 2020(2649)
- 2019(6014)
- 2018(6136)
- 2017(11051)
- 2016(6254)
- 2015(7107)
- 2014(7188)
- 2013(6788)
- 2012(6845)
- 2011(5986)
- 2010(6421)
- 2009(6010)
- 2008(6271)
- 2007(5823)
- 2006(5264)
- 2005(4778)
- 学科
- 济(22905)
- 经济(22882)
- 管理(20443)
- 业(15132)
- 企(12795)
- 企业(12795)
- 环境(9553)
- 方法(9024)
- 学(7885)
- 地方(7431)
- 数学(7305)
- 制(7152)
- 数学方法(7065)
- 划(6236)
- 银(6235)
- 银行(6225)
- 财(6199)
- 农(6082)
- 中国(5989)
- 行(5965)
- 融(5859)
- 金融(5858)
- 体(5139)
- 业经(4702)
- 理论(4650)
- 规划(4369)
- 和(4240)
- 环境规划(4207)
- 资源(4157)
- 体制(4126)
- 机构
- 学院(89663)
- 大学(89387)
- 研究(32418)
- 管理(31196)
- 济(30143)
- 经济(29283)
- 中国(26753)
- 理学(25971)
- 理学院(25596)
- 管理学(24826)
- 管理学院(24680)
- 科学(22673)
- 江(22193)
- 京(21518)
- 所(17854)
- 农(17647)
- 中心(16240)
- 研究所(16198)
- 财(15575)
- 业大(14971)
- 农业(14106)
- 省(13095)
- 州(12793)
- 范(12704)
- 师范(12511)
- 北京(12315)
- 院(12123)
- 财经(11743)
- 技术(11137)
- 经(10411)
- 基金
- 项目(58321)
- 科学(44556)
- 基金(40665)
- 研究(40349)
- 家(36596)
- 国家(36291)
- 科学基金(30410)
- 省(24898)
- 社会(24037)
- 社会科(22632)
- 社会科学(22623)
- 基金项目(21455)
- 自然(21054)
- 自然科(20494)
- 自然科学(20486)
- 自然科学基金(20069)
- 划(19806)
- 教育(18293)
- 资助(17504)
- 编号(16195)
- 重点(13692)
- 成果(13630)
- 江(13358)
- 发(12371)
- 部(12265)
- 课题(12059)
- 科研(11458)
- 计划(11401)
- 创(11279)
- 创新(10665)
共检索到145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昀晟 唐永凯 李建林 刘凯 李红霞 王钦 俞菊华 徐跑
为了从水体环境中提取到高质量的eDNA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应用于长江中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的分布调查,本研究比较了滤膜孔径和水样保存方式对eDNA获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eDNA技术与传统调查法对长江江豚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水样抽滤时间与滤膜孔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以检出目标生物;水样采集后需在6 h内完成抽滤处理,或在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48 h;长江流域江苏段中观测到长江江豚出现的8个检测点均检测出长江江豚eDNA,而在10个未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水域中有3个检测出其eDNA。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目视监测方法, eDNA技术在长江江豚监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长江江豚种群调查的有效辅助检测工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修江 王丁
长江八里江江段是长江江豚最为重要的栖息地之一。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八里江江段先后进行了10次截线抽样法考察,调查了该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考察总航程1 460.2km,发现江豚374群次。根据动物密度,将考察区域划分为上游水域(九江-湖口)和下游水域(湖口-三号洲洲头),分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下游水域的多次考察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67头/km2(范围:0.10~1.28头/km2,s=0.41)和1.75头/km2(范围:0.62~3.0头/km2,s=0.72),数量平均值分别37头(范围:5~71头,s=23)和52头(范围:22~78头,s=17)。八里江江段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连玉喜 杨晓鸽 万安 陈敏敏 张晓可 于道平
安庆西江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为评估西江长江江豚饵料资源的供给能力,于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采用水声学探测与电捕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西江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和长江江豚可持续利用的鱼类资源。共采集到鱼类5目8科34种,夏季鱼类密度为1.4~5 662.3 ind./1 000 m~3,均值为253.3 ind./1 000 m~3;冬季鱼类密度为0.8~2 338.1 ind./1 000 m~3,均值为127.5 ind./1 000 m~3。基于平均生物量和P/珔B系数估算了西江鱼类生产力,并根据Y=0.5P对江豚可持续利用的饵料鱼产量进行了估算,西江可持续供长江江豚摄食的鱼类资源量约为3 050~40 800 kg/a。为防止凶猛性鱼类种群过度发展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资源,建议加强对西江鱼类群落的持续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合理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家柱 赵锐 戴锦芳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科技人员充分发挥RS、GIS、计算机制图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学科前沿的优势,研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遥感卫星动态决策咨询系统”。在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指导下,建成了以乡为基本统计单元的区域地理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对海量数据压缩和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可比性、数据可靠性以及地理信息图谱等开展了研究。应用遥感技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长江岸线资源、上海市农用地资源、杭州湾海岸带滩涂资源,以及太湖水环境等进行调查与动态监测,为政府部门进行农田保护和城镇建设规划区“两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华元渝 项澄生 徐新民 章贤
作者先后三次将捕捉到的长江江豚群体,置于干流江豚经常栖息活动的水域内,对其野生行为习性进行了网围观察,累计观察42天。本文根据观察记录,对江豚的集群、抚幼、捕食、性行为、玩耍、利它、避害、歇息等行为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本项研究不仅有利于江豚的保护和饲养,亦可为白鱀豚的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提供经验。
关键词:
江豚 网围 行为 观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卓 王丁 张先锋 赵庆中 王克雄 匡新安
198 9~ 1999年 ,在长江八里江江段对江豚进行了 2 8次往返观察和 8次定点观察。结果表明 ,近 10年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逐年呈明显递减趋势 ,平均每年以 7.3%速率递减 ;1996年后 ,枯水季节江豚不再进行江—湖迁移 ,其活动范围仅限于 2 0km的长江八里江江段 ,较 1993年以前缩短了约 40km。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多种多样 ,通过对江豚种群在八里江江段的集群、摄食、逃避、发情与交配、抚幼、歇息和玩耍行为的描述、比较和分析 ,认为长江八里江江段是江豚典型的摄食和抚幼场所 ,同时也是江豚大规模集群的适宜栖居地。提出加强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常年监测的必要性 ,并对八里江...
关键词:
长江 江豚 种群 行为 活动规律 保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凯 郭弘艺 田芝清 唐文乔 翁志毅 张敏 谢正丽
2008年4月29日,在长江口崇明岛附近水域发现2头死因不明的雄性江豚遗骸。江豚1体长138 cm,上下颌齿整齐,齿冠完好,髓腔深凹。江豚2体长168 cm,约1/3上下颌齿脱落,齿冠严重磨损,髓腔已基本封闭。经下颌齿磨片鉴定分别为4龄和8龄。2头江豚体表完整,未见损伤和局部肿大。解剖发现,江豚1体态健壮,脂肪层鲜亮厚实,各主要脏器外表未见异常,肺部无明显水泡,胃部充满未被消化的舌鳎类鱼骨。江豚2体态瘦弱,腹壁脂肪层灰暗干瘪,在胃肠联合处有7颗肿块,肺部未见明显水泡,消化道无任何鱼骨。综合年龄、体表和解剖观察、以及死亡场所分析,江豚1可能是在湿地追逐食物过程中搁浅死亡的,江豚2则可能是因年老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枫 张保卫 唐文乔 刘健 吴建辉 唐斌
长江口地处长江与东海、黄海的交汇处,是窄脊江豚东亚亚种和长江亚种的重叠分布区和死亡率高发区。筛选出16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采自长江口的36头窄脊江豚东亚亚种样本作了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除了2个微卫星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他14个位点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6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了12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达8. 1个。计算获得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 73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 75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在0. 5以上。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印度洋江豚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相近,但明显高于大熊猫、东北虎等陆生珍稀哺乳动物。杂合度检验和Mode-shift模型分析显示,该种群未经历过近期的遗传瓶颈效应。Msvar软件的4次模拟均未发现该种群在历史上发生过明显的有效数量波动,估算的当前有效种群大小约为5 623头。研究显示,在长江口发现的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个体,属于一个大而稳定的种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斌 王伟萍 贺刚 王海华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最可能为0.0754,且不高于0.5629。平均灭绝时间最可能为93.5年,且不少于87.9年。以2017年作为现状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种群灭绝概率为0.3551~0.6985,平均灭绝时间为83.5~88.0年。在特定情景下,设定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分别为0.55、0.50和0.45,经模拟计算得出,雄性化让灭绝概率由0.6985增加到0.9157,雌性化使其下降到0.3664。同时,数据比较发现,新生幼豚雄性所占比例下降10%,成年雌豚生殖率提高10%,二者最终效果相当。上述研究结果标明,长江江豚种群生存风险较大,重点保护,修复其生境,尤其是母子豚相关生境有利于长江江豚的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华元渝 顾美华
近年来 ,由于长江水环境的剧烈变化 ,生活在其中的长江豚类的栖息生境及群体分布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劣 ,亟待探索新的保护对策。根据笔者多年的考察 ,长江豚类的适宜栖息生境及其生活群体均明显从中游向下游迁移 ;农业部组织的长江豚类同步考察也多次证实 ,长江下游一些特定水域内豚类数量相对逐年增多。据此 ,笔者提出 ,在当前长江豚类迁地保护面临困难的严峻情况下 ,宜首先实施长江豚类自然栖息地的就地保护对策 ,待种群复壮之后 ,再进行迁地保护
关键词:
长江豚类 现状 保护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红波 郭忠明 毛瑞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湖泊变化已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本文以长江中下游的6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年-2009年ICESat-GLAS测高数据,采用高斯滤波法对ICESat-GLAS测高数据所对应的回波进行去噪后,用于识别水体与陆地;采用融合算法从LandsatTM影像数据提取湖泊边界;提取湖泊边界内的ICESat-GLAS水位观测值构建了湖泊的年际和年内水位变化,进一步分析了6个湖泊的水位变化时空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从LandsatTM中提取湖泊边界的精度达到10m,ICESat-GLAS测高数据推算出洪泽湖蔣坝站、洞庭湖城陵矶站、鄱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远辉 张新桥
在物种保护实践中,对濒危物种的生态及行为进行监测至关重要。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江豚仅有的3个国家级原地保护区之一,然而较系统的监测至今还未见报道。2001年7月~2003年6月,采取常年监测与临时重点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流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活动规律及栖息地选择等作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结果显示,保护区可能有长江江豚50~64头,多以2~3头为群生活,主要集中在沿岸浅水区;动物集群出现在3~6月,次数和规模远不如20a前;长江江豚的集群和栖息地选择可能与觅食、休息和交配繁殖有关。建议控制过往船只速度,打击非法渔业,对近岸区要加强...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自然保护区 监测 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仁俊 张先锋
界牌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于 1994年动工 ,1998年基本结束。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白豚和长江江豚造成意外伤害 ,并对整治该河段的环境变化对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影响作出评价 ,作者在 1995年至 1999年在界牌河段对白豚和江豚的活动和航道整治前后的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结果表明 ,界牌航道在整治过程中没有对白豚和江豚造成伤害 ,原来碍航严重的界牌航道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同时也有利于白豚和江豚的活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健 肖文 匡新安 魏卓 刘仁俊
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矾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力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下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
关键词:
白鱀豚 长江江豚 分布 数量 活动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