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0)
- 2023(11581)
- 2022(10255)
- 2021(9751)
- 2020(8083)
- 2019(18470)
- 2018(18543)
- 2017(35404)
- 2016(19535)
- 2015(22019)
- 2014(22082)
- 2013(21660)
- 2012(19946)
- 2011(17937)
- 2010(17863)
- 2009(16381)
- 2008(15996)
- 2007(14043)
- 2006(12276)
- 2005(10675)
- 学科
- 济(78932)
- 经济(78850)
- 管理(58875)
- 业(50735)
- 企(42950)
- 企业(42950)
- 方法(35953)
- 数学(30669)
- 数学方法(30252)
- 农(19998)
- 学(19926)
- 地方(19586)
- 环境(19141)
- 中国(18923)
- 财(17738)
- 业经(16867)
- 和(14413)
- 划(13753)
- 理论(13727)
- 农业(13371)
- 贸(12872)
- 贸易(12866)
- 易(12422)
- 制(12227)
- 技术(11930)
- 务(11577)
- 财务(11514)
- 财务管理(11492)
- 地方经济(11166)
- 企业财务(10892)
- 机构
- 大学(278298)
- 学院(276720)
- 管理(110986)
- 济(103179)
- 经济(100696)
- 理学(96747)
- 理学院(95612)
- 管理学(93809)
- 管理学院(93336)
- 研究(92072)
- 中国(66878)
- 科学(61182)
- 京(60168)
- 所(46715)
- 财(45418)
- 农(44171)
- 研究所(42998)
- 业大(42980)
- 中心(41669)
- 江(39586)
- 范(38588)
- 师范(38238)
- 北京(38016)
- 财经(37142)
- 农业(34666)
- 院(34081)
- 经(33658)
- 州(32904)
- 师范大学(31035)
- 技术(29633)
- 基金
- 项目(195749)
- 科学(153229)
- 研究(141894)
- 基金(140963)
- 家(123294)
- 国家(122286)
- 科学基金(104678)
- 社会(87673)
- 社会科(82922)
- 社会科学(82896)
- 省(76932)
- 基金项目(75824)
- 自然(69383)
- 自然科(67628)
- 自然科学(67611)
- 自然科学基金(66341)
- 划(64950)
- 教育(64253)
- 编号(58243)
- 资助(57693)
- 成果(46629)
- 重点(43771)
- 部(42060)
- 发(41940)
- 创(40001)
- 课题(39731)
- 科研(37495)
- 创新(37270)
- 大学(35945)
- 项目编号(35652)
- 期刊
- 济(113139)
- 经济(113139)
- 研究(77456)
- 中国(49787)
- 学报(46621)
- 科学(42644)
- 农(39589)
- 管理(39154)
- 大学(34537)
- 财(32842)
- 学学(32413)
- 教育(31962)
- 农业(28251)
- 技术(23500)
- 融(19267)
- 金融(19267)
- 业经(18716)
- 财经(17094)
- 图书(16869)
- 经济研究(16648)
- 资源(15158)
- 科技(14517)
- 问题(14487)
- 经(14420)
- 业(14139)
- 理论(13988)
- 版(13335)
- 技术经济(13094)
- 实践(13077)
- 践(13077)
共检索到39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明 赵梦迪 马春艳 张凤英 蒋科技 王田 马凌波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生物通过皮肤脱落、唾液、配子、粪便以及分泌物等方式向环境中释放的游离DNA。环境DNA具有敏感性、准确性以及容易操作等诸多优势,更能实时地反映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量等,近两三年受到了世界各地学者们的大量关注。水域环境高度复杂,环境DNA在水域生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环境DNA在水域生态的应用以及研究方法方面对环境DNA的研究做一小结,同时介绍环境DNA在其他生境的应用,以期为水域生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李苗 王伟继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 DNA)是指从生物体皮肤、粘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生物入侵的防治、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以及生物量的评估等。本文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历程、操作流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赵峰 张涛 庄平
河口水域是鱼类重要的栖息生境,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河口水域生境质量的评价研究,对了解河口水域的生境功能现状以及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基于鱼类数量分布特征:通过鱼类的数量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鱼类物种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2)基于鱼类生存表现特征:筛选鱼类生活史各阶段的生存表现特征指标,对不同功能类型的生境进行质量评价;(3)基于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鱼类群落评价指数,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的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河口渔业生态功能的变化机制,并可为合理管控河口沿岸的人类活动、研发河口水域生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科学开展河口生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杜雨珊 赵信国 朱琳 陈碧鹃 孙雪梅 曲克明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立 陈新军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勇 李大勇
以小麦为重点 ,对小麦族植物中 DNA重复序列的划分、特点及其功能进行了概括 ,着重介绍了重复序列在基因组分化、DNA转座及在染色体联会和配对中的作用 ,并用一些实例就重复序列在起源和进化、染色体分子指纹图谱绘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染色体操作中的应用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治平 王益民 董秀珍 刘艳娟 郝玉翠
文章阐述了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综述了生态环境材料学作为一个学科所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总结了在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LCA)方法及其应用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研制与开发方面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态环境材料学 研究 进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永忠 赵越 曹宇 何巨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特点,提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分类体系,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对生态用地的内涵缺乏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论:(1)应从"泛生态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区域生态用地的内涵,将耕地等以生产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纳入生态用地范畴,但应排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基础性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自然本...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区域生态用地 分类 生态功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颜磊 许学工
生态风险评价已进入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评价尺度的扩展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命支持系统的关注和对环境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实践需要。针对区域尺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着重从评价区域类型、评价内容、范式、方法、技术、模型等层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风险评估的核心和关键是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科学探讨和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面向未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该在等级斑块动态理论框架指导下,发展一套具体的评价方法,深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加强G IS技术和其他模型、技术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区域 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 研究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腊娇 朱阿兴 秦承志 李润奎 刘京 刘军志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精确刻画流域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陆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将现有流域生态水文模型进行归纳和分类,剖析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现有模型应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存在的关键问题(如植被与水文相互作用机制的描述、模型参数的估计、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等)进行讨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敦越 杨春明 袁旭 杨燕平 肖复晋 梁斯琦 陆颖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建立基于居民福祉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生态补偿、生态恢复等综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指导。在理清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内涵与特征,总结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流动性、水资源主导性及时空异质性的特点。结合案例从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性三方面讨论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生态机制研究、开发具有流域适用性的评估方法并突出研究应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涛 杨志峰 崔保山
流域生态配水是近年来在生态需水这一热点研究领域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旨在通过向生态系统分配合理的水资源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流域生态需水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生态配水,而生态配水同时受到水资源总量的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域生态配水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以及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制度配置、内因性配置、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制度配置主要根据非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用水进行配置,内因性配置是根据生态系统自身需求进行生态配水,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则通过对生态-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优化或者协调进行生态配水。各种配置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共同的缺点在于对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复杂系...
关键词:
生态配水 生态用水 研究进展 流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敏 颜京松 吴琼 王如松 徐晓波
生态工程的概念提出已经有 40余年 ,在其发展过程中 ,研究的理论、方法不断创新 ,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 ,模型研究以及生态工程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 ,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跨尺度的研究已经开始 ,本文对这些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生态工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 ,同时认为生态学理论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以及哲学观念的转变将使生态工程前途光明。
关键词:
生态工程 设计 模型 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志勇 王忠伟 韩志刚
不断发展的交通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复合生态系统问题。文章从理论层面总结了生态交通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交通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理化环境、生物成分、自然景观格局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交通研究中有待探索和深化的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