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6)
2023(10882)
2022(8777)
2021(7906)
2020(6157)
2019(13638)
2018(13044)
2017(24627)
2016(12131)
2015(13115)
2014(12828)
2013(12488)
2012(11583)
2011(10654)
2010(11075)
2009(10826)
2008(9320)
2007(8583)
2006(7899)
2005(7276)
作者
(33268)
(27849)
(27611)
(26321)
(17661)
(13026)
(12254)
(10575)
(10404)
(9691)
(9587)
(9136)
(8850)
(8732)
(8601)
(8319)
(8105)
(7977)
(7835)
(7335)
(6950)
(6541)
(6470)
(6469)
(6332)
(6280)
(5852)
(5835)
(5423)
(5379)
学科
(71414)
经济(71375)
管理(43702)
(40563)
(35577)
企业(35577)
(25489)
金融(25488)
中国(22941)
(22660)
银行(22660)
(22072)
地方(21278)
方法(19875)
数学(16963)
数学方法(16881)
业经(15994)
技术(15825)
(14213)
环境(13971)
(13812)
(13531)
地方经济(13254)
技术管理(11878)
中国金融(11096)
(10978)
农业(10216)
(10144)
(10011)
产业(9851)
机构
学院(177256)
大学(172973)
(88564)
经济(86994)
管理(67944)
研究(59963)
理学(57892)
理学院(57371)
管理学(56772)
管理学院(56441)
中国(52089)
(39106)
(34009)
科学(31255)
财经(30986)
经济学(29471)
中心(28970)
(28019)
(27974)
(26789)
经济学院(26271)
研究所(25061)
财经大学(22895)
(22006)
(21695)
北京(21588)
(20802)
师范(20644)
(20403)
商学(20196)
基金
项目(113597)
科学(91922)
研究(88913)
基金(82628)
(69666)
国家(69039)
社会(61200)
科学基金(61135)
社会科(58343)
社会科学(58330)
(46431)
基金项目(43291)
教育(39020)
(36743)
自然(34777)
编号(34406)
自然科(33969)
自然科学(33964)
自然科学基金(33394)
资助(31629)
(30489)
(27654)
创新(27479)
成果(27351)
国家社会(26163)
重点(25762)
课题(24709)
(24469)
发展(23689)
(23558)
期刊
(105198)
经济(105198)
研究(59092)
中国(37079)
(32068)
金融(32068)
(29839)
管理(29382)
科学(20448)
(18807)
学报(18455)
经济研究(18260)
技术(16930)
财经(16511)
教育(16323)
大学(15521)
业经(15370)
学学(14900)
(14445)
问题(12501)
农业(11803)
技术经济(11597)
科技(9519)
(9416)
(8982)
商业(8781)
国际(8609)
世界(8556)
现代(8541)
统计(8318)
共检索到282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卉彤  陈保启  
本文在提出环境金融概念和介绍国外常见环境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环境金融,实现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双赢的关键在于:银行业一方面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环境责任,另一方面应该善于捕捉越来越多的环境机会;金融机构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并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发展环境金融的激励性机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葛兆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推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环境金融发展的经验,从制度、市场、组织和机制等方面加快金融创新,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分析了金融部门支持农民增收的途径,研究了制约金融支农的“瓶颈”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对策,探索双赢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新斌  汪建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增城市支行课题组  
一、广州东部板块(增城)产生的背景 广州东部板块(增城)的提出,源于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广州市林树森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包括增城在内的东部地区,广州将以商务区建设拉动城市重心向东拓展,同时把旧城区的加工业逐渐向东转移,利用港口条件,重整东翼产组团,使之形成东部密集的产业发展带——东部板块。为了推进东部地区增城市的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锐  
基于2007—2018年我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金融集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绿色经济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因不同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地理区位存在显著差异,高环境污染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强,高环境规制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弱,沿海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改善我国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发挥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卫峰  
低碳经济是解决全球变暖的重要理念,是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本文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艳萍  
近年来,中部等欠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与地方经济之间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转变观念,客观看待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关系;加强信任合作,建立政、银、企长效合作沟通机制;加强诚信建设,为双赢创造良好环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英涛   张云   倪道涵  
绿色金融体系是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绿色所强调的公益属性和金融所要求的商业性带来的两难冲突会影响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文章以中国地级市为样本分析了绿色金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实现两者双赢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绿色金融整体上实现了城市生态效益的改善和城市经济效益的提升,尤其是在金融人才规模、金融科技水平和外来投资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双赢效果更显著;从影响渠道看,绿色金融通过驱动技术创新、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环境监管力度以及吸引新企业进入市场实现双赢目标。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须从金融人才规模、金融科技水平、绿色金融影响渠道等方面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发挥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积极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乐  付博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高投入、循环经济产品的特性以及循环经济资金需求的特征对金融都有着强烈的诉求。金融业以独特的运行方式推动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循环经济也给金融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发展动力、创新空间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基于循环经济与金融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五种金融创新模式,以推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循环经济产业,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兵  
本文首先从循环经济的内涵、核心组成部分出发,藉此给出循环经济的思想,对比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我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现状,指出在发展循环经济领域存在的金融支持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部分,即通过金融创新行为,如绿色风险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及政策性金融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段丰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知识产权金融覆盖广度、延伸深度均得以升级,渐趋特色化、国际化。但目前知识产权金融发展仍面临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金融服务体系“割裂”现象突出、业务成熟度欠佳与价值评估“多米诺”效应凸显困境,亟须创新优化。本文在双循环视域下,从服务升级、风险均摊与业务保障三方面,创新建构“银行+5G+全产业链”闭环“、多位一体”支持与全渠道链接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主体合力,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建设,加快落实知识产权金融保障机制;以技术加持,发挥区块链技术嵌入优势,提升知识产权业务成熟度;以服务托底,建构全链条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金融发展能效;以运营保障,健全评估生态体系,强化知识产权金融价值评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秀光  
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后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与中国正在进行中的金融创新进行对比,二者的经济环境、路径选择和创新内容都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金融创新的“西方模式”与“中国特色”。前者的逻辑起点与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自由化思潮相联系,企图利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冲击来摆脱经济困境;而后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金融创新的动力源泉和行动指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秀光  
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后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与中国正在进行中的金融创新进行对比,二者的经济环境、路径选择和创新内容都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金融创新的“西方模式”与“中国特色”。前者的逻辑起点与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自由化思潮相联系,企图利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冲击来摆脱经济困境;而后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金融创新的动力源泉和行动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