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
- 2023(1969)
- 2022(1758)
- 2021(1648)
- 2020(1444)
- 2019(3044)
- 2018(3220)
- 2017(5689)
- 2016(3176)
- 2015(3530)
- 2014(3596)
- 2013(3271)
- 2012(3124)
- 2011(2762)
- 2010(2909)
- 2009(2656)
- 2008(2765)
- 2007(2646)
- 2006(2240)
- 2005(2037)
- 学科
- 管理(12966)
- 济(11514)
- 经济(11510)
- 环境(8320)
- 业(8189)
- 企(7632)
- 企业(7632)
- 方法(5867)
- 划(5013)
- 数学(4854)
- 数学方法(4673)
- 学(4146)
- 规划(3838)
- 环境规划(3723)
- 财(3418)
- 资源(2930)
- 和(2856)
- 理论(2769)
- 务(2678)
- 财务(2665)
- 财务管理(2658)
- 企业财务(2489)
- 教学(2284)
- 生态(2277)
- 中国(2252)
- 业经(2091)
- 地方(2054)
- 农(2045)
- 发(2003)
- 域(1966)
- 机构
- 学院(46115)
- 大学(45168)
- 管理(17205)
- 济(15487)
- 经济(15016)
- 研究(14976)
- 理学(14754)
- 理学院(14576)
- 管理学(14127)
- 管理学院(14057)
- 中国(11627)
- 科学(11035)
- 京(10552)
- 所(7986)
- 农(7984)
- 业大(7480)
- 研究所(7382)
- 中心(7286)
- 财(7225)
- 江(7131)
- 北京(6723)
- 农业(6380)
- 技术(6028)
- 范(5907)
- 州(5902)
- 师范(5822)
- 院(5803)
- 财经(5765)
- 工程(5426)
- 经(5090)
共检索到67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刘敬智 顾晓薇 丁一 刘建兴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压力与其具有的环境承载能力,决定了该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因此,测度环境压力和承载力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政策的必要条件之一。基于国家尺度的社会代谢物质流、地理面积和生态承载面积,可以构建出一个国家本国环境所承受的环境压力总量指标体系———环境载荷和环境压强;德国、荷兰、奥地利、日本和美国等五个工业国家的环境载荷和各环境压强总量指标若干年的实证计算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美国的国内环境总载荷、人均物质总需求及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等均是各国最高者,其环境压强却处于五国的最低端,与奥地利相近;以环境压强指标测度,除日本不明显外,其余四国的经济发展与本国环境压力之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开亚 刘晓薇 张浩
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环境压力总量的环境载荷指标,对1990年-2007年安徽省环境载荷变化趋势及其减量化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环境荷载输出占环境总荷载的比重较小,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省内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效率提高产生的减量效应明显,全省环境载荷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化,但经济增长引起的反弹效应强于环境效率提高产生的减量效应,省内环境总载荷增加,尚未实现环境载荷绝对减量化;全省环境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实现环境载荷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仍需要实现环境效率的倍数革命;按照2020年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初步预测2020年环境载荷要在2007年基础上实现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以"胡焕庸线"为思考起点,本文提出了中国特殊的"半壁压强型"之上"三重叠加"的能源、环境压力与挑战的严峻性,即胡焕庸线东南约42.9%国土上居住约94.2%人口所带来的能源—环境高压强,加上近几十年来经济起飞阶段粗放型高速增长形成的能源—环境高压强,再加上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形成的能源—环境高压强,与我国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危机因素的出现密切相关,进而强调优化中国能源—环境战略所必须把握的特殊针对性,并引出其与"供给管理"的天然联系,并讨论了实施有效"供给管理"、"以非常之策破非常之局"的路径、重点和应有的理论引领。
关键词:
胡焕庸线 环境危机 能源战略 供给管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陈坰烽 许妍 赵家虎
污染控制单元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单元。为实现流域水生态健康,针对太湖流域特征和太湖湖泊保护的要求,提出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为基础、水系完整性原则、管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囊括影响受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原则、充分考虑现有控制断面原则等5项原则为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汇水区、水生态功能区边界、水系分布及其流向、污染源、控制断面、县级与乡镇级行政边界等多个指标,在GIS空间分析的支持下进行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总体技术思路;在划分技术体系的指导下,以兼具丘陵山区和平原地貌的湖州市及其上游的安徽省部分地区为案例研究区,在相关基础数据和空间方法的支持下,将其划分为12个污...
关键词:
污染控制单元 太湖流域 湖州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沁军 董腾云 冯兰刚
文章以物质流分析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由此构建了由总量指标、承载力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率指标共四个类别,包括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载荷、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矿产资源开发有效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标准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强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超载强度、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效率、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等9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环境压力 指标体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梁治国 徐燕 闫松涛 夏秀芹 李晨光 金莹 任学冲 张卫冬
大科学设施是推动前沿基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支撑,高校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建设运行任务。“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以下简称MSAF)通过研制开发能够实现真实服役工况的、复杂环境与载荷耦合的全尺寸试验装置,积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开展复杂工况下服役性能试验,对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及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从材料选型、新材料应用、设计优化和可靠性评价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验证等环节中有力加速国产化进程,是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大科学设施。该文在总结MSAF在环境与载荷耦合全尺寸试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了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际案例,对精准发挥大科学设施服务产业的模式与着力点给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长期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给中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衡量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生态效率可以体现某个经济单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环境压力)的一种能力,反映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选择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费量、工业COD排放量以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压力代表性指标纳入DEA分析框架之中,实证测算2006-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IEE)指标值,并考察IEE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收敛分析方法检验IEE的收敛性,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峰华 孙东琪 胡毅 李少鹏 徐建斌
利用统计数据,通过区域理想人口密度、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相关计量模型,借助ARCGIS技术,揭示了中国及31个省、市、区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1990~2010年间我国各省市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地区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污染严重;(2)在一定时间段内,部分区域人口对其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减小,但生态环境质量却持续恶化;(3)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超高压区为北京、天津、上海3个特大城市;(4)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重心和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轨迹相距甚远,但移动的总趋势是自西向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峰华
本文首次从中国的30个省级行政区、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和六大经济区四个方面进行了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分析。又通过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分布重心和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分布重心的计量,多方位揭示了中国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对确定中国区域人口发展目标,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尚海洋 徐中民 焦文献
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内容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Herman Daly关于环境压力的环境宏观经济学解释,在Daly提出的减物质化概念中,引入人口因素重新定义了减物质化概念。实证研究采用物质投入总量表征环境压力,人均收入表征经济增长,利用重新界定的减物质化概念,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最后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国1990~2002年呈现出持续的弱减物质化现象,仅1997~1999表现为强减物质化,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间呈一种“N”形关系;中国经济平均增长1%,经济生产物质投入增加0.26%,物质强度减少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玉钊 陆玉麒 靳诚 陈博文 杨忠臣
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统计数据与调研数据的支持下,采取小流域划分与圩区划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德清县进行水环境空间评价单元划分。选用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重点企业污水排放量、农药化肥入河量、城镇与乡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等5个指标,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水污染负荷综合分析,并进行压力类型划分。尝试利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既有成果对各空间评价单元进行水环境目标类型区划分,并将水环境目标类型与其水环境压力类型进行空间匹配分析,共划分为7种水环境胁迫类型区。此外,对各胁迫类型区的主要村域分布进行了识别。
关键词:
水环境压力 胁迫类型区 空间分析 德清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薇 熊科
以广东省21个市为研究单元,设计资源投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的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评价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市域生态效率演化趋势进行时空刻画与动态分析。研究发现:(1)广东省21市的生态效率值在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生态效率受到了外部客观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影响。(2)同质环境下,广东省内各市生态效率表现为较大差异。省内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并未达到效率前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通过纵向时间维度与横向空间维度的动态分析可以发现,广东省内21市生态效率时间上可表现为相对稳定略有区间调整的趋势,空间上可表现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四种空间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邹欣庆 刘青松 高建华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拥有以保护丹顶鹤和麋鹿为特色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强烈的人类活动贯穿于海岸湿地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湿地围垦、资源酷取滥采以及环境污染等,使得该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通过对其资源环境特征、人口经济发展压力、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压力以及水资源污染压力的分析,进而利用生态调控设计相应的政策措施响应方案,包括生态规划与设计———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调整若干原缓冲区中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为核心区;生态工程———生境更新与调整,建立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芦苇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等生态示范区;生态系统管理与能力建设———社区共管,与周围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