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7)
- 2023(20226)
- 2022(17185)
- 2021(16113)
- 2020(13257)
- 2019(30473)
- 2018(29915)
- 2017(56690)
- 2016(30677)
- 2015(34495)
- 2014(33988)
- 2013(33349)
- 2012(30315)
- 2011(27354)
- 2010(26996)
- 2009(24802)
- 2008(23866)
- 2007(20343)
- 2006(17686)
- 2005(15695)
- 学科
- 济(125479)
- 经济(125353)
- 管理(89235)
- 业(82158)
- 企(67678)
- 企业(67678)
- 方法(55663)
- 数学(48562)
- 数学方法(47919)
- 中国(36061)
- 农(34324)
- 财(31086)
- 业经(28509)
- 学(27175)
- 地方(24577)
- 环境(23753)
- 贸(23499)
- 贸易(23487)
- 易(22876)
- 农业(22700)
- 制(22319)
- 和(20505)
- 务(19764)
- 理论(19756)
- 财务(19676)
- 财务管理(19637)
- 技术(18909)
- 企业财务(18654)
- 划(18589)
- 银(18284)
- 机构
- 大学(427357)
- 学院(426378)
- 济(176124)
- 经济(172701)
- 管理(167434)
- 研究(147007)
- 理学(145409)
- 理学院(143822)
- 管理学(141171)
- 管理学院(140419)
- 中国(110028)
- 京(91354)
- 科学(90516)
- 财(77831)
- 所(72773)
- 农(67923)
- 研究所(66710)
- 中心(66318)
- 财经(63083)
- 业大(62881)
- 江(60016)
- 经(57630)
- 北京(57620)
- 范(56546)
- 师范(55990)
- 院(54098)
- 经济学(53777)
- 农业(53126)
- 州(48893)
- 经济学院(48481)
- 基金
- 项目(297453)
- 科学(234919)
- 基金(217387)
- 研究(216789)
- 家(190098)
- 国家(188592)
- 科学基金(162265)
- 社会(138246)
- 社会科(131097)
- 社会科学(131067)
- 基金项目(114512)
- 省(114465)
- 自然(105264)
- 自然科(102750)
- 自然科学(102728)
- 自然科学基金(100878)
- 教育(99244)
- 划(96870)
- 资助(89699)
- 编号(87608)
- 成果(69771)
- 重点(67173)
- 部(65808)
- 发(64321)
- 创(61471)
- 课题(59938)
- 国家社会(57833)
- 创新(57498)
- 科研(57123)
- 教育部(56484)
- 期刊
- 济(187334)
- 经济(187334)
- 研究(123915)
- 中国(80229)
- 学报(67828)
- 科学(63103)
- 管理(61301)
- 农(61199)
- 财(58783)
- 大学(51651)
- 学学(48370)
- 教育(45972)
- 农业(42963)
- 技术(37278)
- 融(33752)
- 金融(33752)
- 经济研究(31575)
- 业经(30768)
- 财经(30269)
- 经(26121)
- 问题(24507)
- 业(23357)
- 图书(23194)
- 资源(20725)
- 技术经济(20281)
- 贸(20164)
- 科技(20082)
- 版(19644)
- 理论(19342)
- 统计(19073)
共检索到620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珍 张云
在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压力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和经济低碳化转型的必要路径。文章结合已有研究构建数学模型,设定经济增长为目标函数,排放强度减排目标、水资源和就业人数等为约束条件函数,通过模型转化和相关数据求解,估测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以及严控高排放行业增长条件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结果,证实了中国所提出的2015年减排目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可行性,结合计算结果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资源 产业结构 低碳化 低碳经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鄢哲明 邓晓兰 陈宝东
文章在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框架下,探讨了绿色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5~2012年中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因果检验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其水平上升的推动力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文章突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回应了已有文献关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省级政府的经济干预对产业结构低碳化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抵消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效果。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目标,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清洁技术发展,促使技术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娣
该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减排目标、GDP增长率、就业率的多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中国实现国民经济最小波动的最优产业调整路径,揭示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下应当鼓励和控制发展的重点行业:产值提升最大的应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公共与居民服务业、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维修业、住宿餐饮业等排放系数较低且最终需求水平较高的行业,产值下降最大的则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及炼焦燃气等,这些行业无疑是实现国家在稳定增长前提下减排目标的关键。通过调整约束条件的强度,研究发现,随着碳减排约束的收紧、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所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会逐渐增大,并且减排力度加...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投入产出 碳减排 目标约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斌 张晓冬
产业升级与节能减排存在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这两个中央正在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置于统一框架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选取我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为基础,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减少碳排放,但受制于工业结构落后等原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区域层面上产业结构升级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各省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促进碳减排时,应结合区
关键词:
碳减排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斌 张晓冬
产业升级与节能减排存在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这两个中央正在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置于统一框架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选取我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为基础,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减少碳排放,但受制于工业结构落后等原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区域层面上产业结构升级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各省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促进碳减排时,应结合区
关键词:
碳减排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斌 张晓冬
产业升级与节能减排存在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这两个中央正在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置于统一框架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选取我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为基础,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减少碳排放,但受制于工业结构落后等原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区域层面上产业结构升级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各省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促进碳减排时,应结合区域特点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碳减排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林
近年来 ,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趋加快的同时 ,一些决定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状况、资源状况、贸易能力、产业配比、政府制度支持等因素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出来 ,严重制约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发展形势看 ,当前渔业经济已经具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条件 ,因此 ,通过制度创新 ,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便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
渔业 产业结构 市场需求 制度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韶华 于维洋 张伟
在深入分析产业结构低碳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产出、低碳排放和低碳能源3个维度构建了综合反映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1996-2011年数据实证测度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然后以历年产业结构低碳化测度值为因变量,以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为自变量,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各因素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作用。研究发现:1996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呈现逐渐提升趋势;技术进步、环保投资和出口结构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由于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优化的限制因素较多,因此现阶段应重点依靠投资提升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雅楠 罗岚 陈伟 王博文
论文采用EIO-LCA模型对中国各行业部门从生产到供应链再到消费环节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进行分析,并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1)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部门、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与住宿业。(2)从生产链视角来看,建筑业是隐含碳排放最大的行业,进一步对其隐含碳排放来源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生产链中的通信专业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及煤炭采选产品3个行业部门的排放量对建筑业隐含排放量的贡献最大。(3)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居民消费需求的隐含碳排放占比最大,政府消费需求、资本形成和出口的占比维持在20%左右。(4)中国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潜力较大的行业部门位于供应链上游。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文 王丹涪 赵鹏 韩莹
以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技术创新、产业共生、能源结构和环境规制驱动产业结构低碳优化,由此构建产业结构低碳优化的实现机理模型,并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生态化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模型(PP)从时、空两个维度综合评价中国产业结构低碳优化水平,据此给出提升产业结构低碳优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繁华 吴立军 陈曦
哥本哈根会议对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碳排放做出了框架性的约束,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50%。基于这一目标,在C-D生产函数中引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要素,探究在这二要素约束下的增长阻力(growth drag)系数,并通过全国31年的时序数据以岭回归的方法估算出生产函数各参数,进而估算出阻力系数的值,最后形成研究结论:减排目标的兑现将导致中国年均GDP降低2.47~3.15个百分点,底限(40%)和上限(50%)的减排目标在2020年将形成10.28%的产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晓华 张欣钰 李阳
制造业是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同时也是主要的高耗能产业,而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有助于碳排放量的降低。本文首次尝试性的从低碳、就业、经济三维视角出发构建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II对模型进行求解,对2012年制造业各细分子行业碳排放进行全面详细的量化计算,打破以往"一刀切"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基于低碳环保、就业增长、经济发展三方面的不同侧重具体给出三种不同的优化调整方案,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以实现制造业保就业、促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邓桂丰 李秀珍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而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是经济低碳转型背景下实现量化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约束性减排目标必然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宏观经济成本。文章以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为目标函数,以排放强度、一般均衡、水资源、部门扩张、就业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妥协规划方法迭代求解产出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联动关系,测度分析经济新常态不同产出增长率下产业结构低碳化模拟结果以及控制碳排放的宏观经济成本。结果证实通过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可以实现我国量化减排目标,而且我国产值增长率越大则实现减排目标的平均宏观经济成本越小,严控高碳行业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可以实现较高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力超 王冉 巫丽敏
基于对《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边境调节税条款的解读及其规制商品的条件和征税标准预期,本文分析了减排应对"碳关税"的重要性,并提出产业角度减排为对策的应对措施,以期在前关税时期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本文首先将我国国内产业分为九部门,利用脱钩(Tapio)分析各产业碳排放与产业增加值间的关系,关注各产业减排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减排重要性及与美国行业碳控制倾向的对比,分析预测美国未来"碳关税"的产业倾向,针对我国电力、交通、制造、采掘及其他第三产业五个减排重点关注产业,分别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加快实现与欧美具有可比性的减排目标。贸易出口产业作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此次"碳关税"征收的主要对象,因此...
关键词:
碳关税 产业竞争力 减排 脱钩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亚东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明显受到国际减排压力。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高能耗、高排放、粗放式经济增长等都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强度、缓解当前和今后能源供求结构矛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国内能源效率的文献大多没有考虑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而我国2009年发布的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硬约束,显然可能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主要能耗行业在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发现碳减排约束下能源效率低于无约束下的能源效率。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碳减排 超效率DE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