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7509)
2022(6324)
2021(5560)
2020(4708)
2019(10293)
2018(10223)
2017(19667)
2016(10413)
2015(11546)
2014(11558)
2013(11232)
2012(10389)
2011(9475)
2010(9559)
2009(8954)
2008(8872)
2007(8151)
2006(7307)
2005(6909)
作者
(30558)
(25824)
(25646)
(24545)
(16321)
(12244)
(11510)
(9745)
(9557)
(9122)
(8922)
(8497)
(8353)
(8288)
(8156)
(7858)
(7680)
(7607)
(7458)
(7437)
(6537)
(6295)
(6165)
(5840)
(5774)
(5724)
(5664)
(5625)
(5161)
(5022)
学科
(43784)
经济(43710)
管理(42903)
(38014)
(33084)
企业(33084)
方法(18703)
数学(16091)
数学方法(15964)
(15202)
技术(14133)
(13349)
环境(11910)
(11038)
中国(10961)
业经(10450)
(9572)
(9074)
财务(9050)
财务管理(9029)
(9000)
企业财务(8639)
技术管理(8365)
体制(8189)
(8068)
(7859)
银行(7846)
(7722)
贸易(7718)
(7621)
机构
大学(157667)
学院(157008)
(69282)
经济(67945)
管理(61396)
理学(52864)
理学院(52363)
管理学(51662)
研究(51586)
管理学院(51353)
中国(38783)
(34641)
(32362)
科学(29319)
财经(27174)
(25340)
(24624)
(24195)
中心(23637)
(22777)
研究所(22615)
经济学(22521)
业大(21334)
经济学院(20433)
财经大学(20229)
北京(19984)
(18817)
(18424)
(18340)
师范(18242)
基金
项目(105954)
科学(85130)
基金(79187)
研究(78032)
(68767)
国家(68275)
科学基金(59547)
社会(53081)
社会科(50621)
社会科学(50610)
基金项目(41592)
(40769)
自然(36888)
自然科(36053)
自然科学(36046)
教育(35694)
自然科学基金(35415)
(33892)
资助(31712)
编号(29765)
(26250)
(24667)
成果(23997)
重点(23990)
国家社会(23395)
(23320)
(22161)
创新(22014)
教育部(21643)
人文(20999)
期刊
(75567)
经济(75567)
研究(47439)
中国(33242)
(28513)
管理(24484)
学报(23069)
科学(22026)
(20760)
大学(18337)
学学(17322)
技术(15829)
教育(14592)
财经(14356)
(14300)
金融(14300)
农业(13897)
经济研究(12443)
(12387)
业经(11305)
问题(9748)
技术经济(9434)
科技(8669)
(8070)
理论(7208)
(7199)
(7199)
论坛(7199)
(7175)
(7080)
共检索到236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焦翠红  王芳玲  
前沿研究关注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却普遍忽视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非一致性。文章构建二阶段模型演绎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机制,检验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关系、环境规制陷阱的存在性及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效果。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存在陷阱,环境规制强度和清洁技术研发并非同向变化,仅当清洁技术创新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时环境政策才能有效激发清洁技术研发。(2)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吻合厚左U形关系,出现非同步性效应且多数地区处于U形左侧阶段。而这类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创新的非同步性源于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门槛效应,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临界状态时,政策管制才可能转变技术进步方向,提升环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戴杰  陈锐  
前沿文献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此,文章考察了我国适宜性生产函数并测算了技术进步方向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1978-2010年间有偏性生产函数描述我国经济产出更优,技术进步正朝有利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其偏向水平不断强化并不断降低劳动收入占比,表明解决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应关注技术进步方向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寇宏伟  陈璋  
自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被提出以来,其产生原因及跨越机制尚无确定性结论。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独特的技术进步过程进行重新阶段划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从转移性技术进步阶段向替代性技术进步阶段的过渡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时机,技术进步方式及需求规模的变化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就其跨越而言,首先本国需求规模的大小将决定其自主研发的激励,需求规模越大,自主研发激励越强。其次,即使本国需求规模大小足以支撑其自主研发,在人口均摊的前提下,只有自主研发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该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即自主研发强度对人均收入具有门限效应。根据我国2009年-2017年三十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及面板门限模型,本文实证部分证明了相关假说,且自主研发强度门限值为3.73%。当自主研发强度小于该值时,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立志  许玲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表征技术进步,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全国表现为倒"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表现为"U"型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比较显著,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提高有利于FDI技术效应溢出,从而促进技术进步,而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抑制了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2006—2016年政府安全规制强度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政府安全规制强度与企业的技术进步状况呈现倒U型关系,并采用动态GMM两步法估计降低模型偏误,得到稳健性的估计结果。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的拐点存在差别,结合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特点,东部地区安全规制应更多地采取灵活激励的规制工具,而中、西部地区应更多地采取强制性的规制政策,以安全规制的强化倒逼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营  
本文基于我国28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我国28个省份基尼系数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的增强趋势;人口规模与基尼系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说明人口红利的扩大能够降低基尼系数,通过人口红利的延续可以帮助国家(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技术进步与基尼系数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能够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进而促进我国各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降低基尼系数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对基尼系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基尼系数扩大,教育水平提升能够降低基尼系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林辉  王辉  董直庆  
现有文献关注政策规制的经济与环境绩效,却并未重视不同类型政策的技术偏向,以及技术偏态情境中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相容发展的政策条件。本文扩展Acemoglu等(2012)的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模型,数理演绎不同性质政策的技术偏向,以及技术进步方向转变时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动态演化过程,再结合我国经济数据进行政策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发现:(1)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是技术研发效率和环境政策累积作用的结果,环境政策会通过影响不同类型技术创新激励的方式,改变环境技术进步方向。(2)异质性政策转变技术进步方向,影响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其作用存在不同的着力点和偏向性。其中,研发补贴政策的清洁技术偏向和产出激励效果明显,而规制类政策的环境质量效应优于研发补贴,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非线性U型特征。(3)单一政策干预往往难以破除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两难困境,而政策组合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政策,特别是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实施研发补贴政策,以及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同时实行环境税与研发补贴,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单一政策。但最优的政策组合并非固定不变,而往往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纯灿  胡日东  
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进步。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能源反弹效应,着重分析了应该在生产函数中选择索洛中性技术进步来刻画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并从经济含义和理论上推导了能源进入生产函数的方式,然后测算了中国1979—2009年的能源反弹效应,其平均值为132%,有着明显的"回火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实现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除了技术进步外,还需要能源价格改革及总量控制等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姚博  汪红驹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行业的中间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发挥出来,进口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带来的影响,相比于进口加工品和初级品的中间品,进口零配件中间品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要更为突出。此外,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企业选择研发决策以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且研发投入效应要大于研发选择效应,也就是说,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已有研发企业增加了研发力度。研究表明,中国要坚持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自主创新研发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焱林  李格  石大千  
将西部大开发政策看作一次自然实验,基于1994—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西部大开发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利用PSM—DID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并未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落入了"政策陷阱"之中。机制验证表明由于资源条件放宽,"资源诅咒"现象凸显;并且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却忽视了软环境建设,挤出了城镇化水平、金融发展、人力资本、FDI等技术创新驱动因素,最终导致西部大开发政策演变为政策陷阱。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投入,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多方面入手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驱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张营  
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是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出现的货币政策弱效现象。近年来我国名义利率水平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波动性,我们需要利用具有随机系数的货币需求函数来估计货币需求的动态弹性系数,从名义利率的弹性轨迹上判断利率政策的作用效果。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目前没有出现显著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在本轮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名义利率仍然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先锋  惠宁  宋文飞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研发技术进步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在考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印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成立;(2)环境规制与研发技术进步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其对工业行业研发技术进步有先提高后降低的影响趋势,也表明"波特假说"在中国工业行业成立是有条件的。最后,本文提出了环境规制与研发技术进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直庆  王辉  
前沿研究关注环境政策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却普遍忽视环境规制可能对邻地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本文在Acemoglu et al.(2012)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模型的基础上,数理演绎环境规制对"本地—邻地"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合城市面板数据检验环境规制对"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作用的真实效果。结果发现:(1)环境规制的"本地—邻地"绿色技术进步效应非一致性特征突出,环境规制并非一定能激励本地绿色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先抑后扬的门槛特征。而环境规制对邻地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倒U型作用效应,且峰值在城市经济圈300千米地域内。(2)高环境规制地区易引致污染产业向邻地转移,短期邻地产业承接会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但长期污染产业转移会影响邻地产业朝绿色技术方向转变。同时,不同城市环境规制政策并未实现同步激励,减弱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及降低"本地—邻地"技术创新联动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修静  张振华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调整成为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我国节能、低碳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表征我国节能低碳环境规制力度,放松技术进步中性假设,测度经济系统对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性,并运用纠正怀特异方差的全局最小二乘法对节能低碳规制政策的技术进步偏向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对碳排放的偏向性最高,能源次之;节能规制政策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较小,在节能政策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边界、探索可能性;碳减排规制对技术进步二氧化碳偏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规制效应有待提升,需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巧玲  杨剑刚  
算法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影响社会资源和信息的控制和分配,形成算法权力。平台竞争推动了算法权力的膨胀和扩张,造成了社会权力结构的失衡,形成了算法陷阱,损害了社会福利和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解决算法陷阱的问题,必须从算法的技术设计规范出发,建立监督机制以约束算法使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强化算法平台的反垄断监管,进而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算法管控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