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5)
- 2023(11138)
- 2022(9405)
- 2021(8326)
- 2020(7114)
- 2019(16138)
- 2018(15773)
- 2017(30663)
- 2016(16320)
- 2015(18200)
- 2014(18006)
- 2013(18088)
- 2012(16918)
- 2011(15193)
- 2010(15354)
- 2009(14600)
- 2008(14470)
- 2007(13021)
- 2006(11698)
- 2005(10629)
- 学科
- 济(74611)
- 经济(74486)
- 管理(55894)
- 业(49016)
- 企(40004)
- 企业(40004)
- 方法(34515)
- 数学(31080)
- 数学方法(30856)
- 财(23396)
- 中国(21091)
- 农(17889)
- 制(17307)
- 环境(15245)
- 地方(15038)
- 业经(14661)
- 务(14300)
- 财务(14277)
- 财务管理(14239)
- 学(14059)
- 企业财务(13625)
- 农业(12356)
- 体(12036)
- 贸(11827)
- 贸易(11822)
- 划(11762)
- 融(11671)
- 金融(11669)
- 银(11582)
- 银行(11553)
- 机构
- 大学(244829)
- 学院(240428)
- 济(104890)
- 经济(102753)
- 管理(91182)
- 研究(83329)
- 理学(78492)
- 理学院(77618)
- 管理学(76420)
- 管理学院(75984)
- 中国(63606)
- 财(53419)
- 京(51536)
- 科学(48563)
- 财经(41598)
- 所(41160)
- 农(38805)
- 中心(38353)
- 经(37894)
- 江(36952)
- 研究所(36796)
- 经济学(34438)
- 业大(34330)
- 北京(32101)
- 经济学院(31250)
- 财经大学(31039)
- 院(30866)
- 农业(30389)
- 范(29317)
- 师范(28852)
- 基金
- 项目(162554)
- 科学(129500)
- 基金(122167)
- 研究(115602)
- 家(107232)
- 国家(106443)
- 科学基金(91963)
- 社会(77607)
- 社会科(73821)
- 社会科学(73801)
- 基金项目(64126)
- 省(61079)
- 自然(59407)
- 自然科(58052)
- 自然科学(58034)
- 自然科学基金(57060)
- 教育(53465)
- 划(52255)
- 资助(50352)
- 编号(42953)
- 部(37557)
- 重点(37269)
- 成果(35385)
- 制(34578)
- 发(34169)
- 国家社会(33768)
- 创(33392)
- 教育部(32713)
- 创新(31541)
- 科研(31380)
- 期刊
- 济(112873)
- 经济(112873)
- 研究(74991)
- 中国(48410)
- 财(43891)
- 学报(38396)
- 管理(36609)
- 科学(34945)
- 农(33864)
- 大学(30003)
- 学学(28554)
- 融(23922)
- 金融(23922)
- 财经(22279)
- 农业(22157)
- 教育(20674)
- 技术(20274)
- 经(19092)
- 经济研究(18761)
- 问题(16700)
- 业经(15754)
- 贸(12163)
- 业(11485)
- 版(11405)
- 技术经济(11346)
- 统计(11037)
- 会计(10754)
- 理论(10573)
- 现代(10466)
- 财会(10428)
共检索到364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祁毓 卢洪友 张宁川
在面临稳增长和治污染双重压力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实现"降污"和"增效"的双赢至关重要。本文首次利用2003年国务院实施的空气质量"限期达标"制度这样一个自然实验,采用基于趋势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环境规制的"双赢"效应及其制度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在短期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却会降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伴随着环境规制的其他经济社会效应凸显,对经济增长的不利效应将逐步被抵消,并由负转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环境规制的双赢效应既受制于其内生的制度结构安排,又受到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化因素和政府质量因素。研究结果揭示,环境规制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制度环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先雄 赵敏娟 康健 蔡瑜
首次利用中国西北生态退化休耕试点政策这样一个准实验,运用得分倾向匹配方法评估了休耕的“双赢”效应及其政策异质性,并进一步检验了其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看,休耕政策能实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促进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休耕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提升了4.40%,使农户总收入提高了18.10%。(2)休耕改善了当地耕地板结盐渍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耕地污染和耕地肥力,但对改善耕地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耕作条件并无效果。(3)休耕主要通过经济补偿的直接机制和挤出农户非农就业时间来增加非农收入的间接机制来促进农户增收。(4)休耕的“双赢”效应在参与程度和管护模式上均存在异质性,随着参与程度提高,“双赢”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但仅中、高参与程度组效应显著;两种管护模式均能够实现“双赢”效应,但能参与管护组则效应更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德勇 陈梁 王班班
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作为环境权益交易的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中国工业企业环境统计与企业专利数据库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环境权益交易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显著降低了企业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强度,产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该效应在成熟期或衰退期企业、国有企业、大气污染行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更强。机制检验表明,排污权交易通过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促进污染减排;排污权交易激励企业能源消费替代和提升能源效率,通过减源效应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基于创新效应的协同路径主要来自弱波特和强波特效应,不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还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进一步分析发现,排污权交易主要通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有效提升减污与降碳系统协同程度,在推动减污降碳的同时带来经济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此外,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协同降碳效应会导致碳配额超发,碳市场需要对碳配额分配实施协同规制。本文为将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手段融入“双碳”目标战略的政策体系中,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斌 杨昭 田彩红
在中国生态环境改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从消费端寻找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增长点迫在眉睫。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信息消费试点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信息消费可以有效减少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推动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且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消费可以通过扩大绿色创新规模、提高绿色创新质量和加速绿色创新链升级产生绿色技术进步效应,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未来产业培育和数实融合发展产生产业优化效应,进而推动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3)异质性分析表明,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优化以及消费支撑水平提升将强化信息消费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4)信息消费所产生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通过影响公共医疗支出和碳社会成本进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且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径程约为200km。文章从挖掘减污降碳新动能、打通减污降碳障碍堵点、调节减排降碳强度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斌红 杨俊青
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就业技能结构来实现。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具有异质性,清洁行业快于污染密集行业到达U形曲线拐点。研究结论表明,目前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水平整体偏低,要实现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赢,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工业行业尽早达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拐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茜 刘雅晴 包晗 李轶 江晓娜 谢烛光
环境规制与产业创新问题关系到地区乃至国家产业链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解析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内在机理;基于江苏省制造业2004—2014年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views实证分析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呈U型,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先下降再上升;另外,企业规模和企业净利润与企业创新水平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与企业创新水平关系不显著。因此,制定合理适度的环境规制,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创新,同时应辅以合理的企业规模及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创新 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莎莎 高明 黄清煌
文章基于系统耦合模型测算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系统耦合度,并利用系统矩估计法考察环境规制对系统耦合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有利于改善系统耦合度,意味着当前环境规制在履行节能减排职能的基础上,创新补偿效应也倒逼经济增长。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正向作用于系统耦合度,而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却明显抑制了系统耦合度。分阶段来看,伴随2006年节能减排政策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环境规制对系统耦合度实现了由负向到正向的根本性转变。此外,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和企业个体努力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共同发展,而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工具则扩大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节能减排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楠
环保财政支出具有的引致经济和环境规制的双重属性,使其成为政府干预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政府环保财政支出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环保支出的总额和比例均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越倾向为环保财政提供更多的预算支持。环保财政支出通过引致社会资本、刺激技术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地区技术水平促进地区污染减排;但环保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速仍落后于当前的环境治理期望,形成的工业污染源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彩云 郭艳青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产业调整的加快,污染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从环境规制视角对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分省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水平与污染产业转移呈现"U"形关系,地方政府的末端治理会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并增加产出,进而导致污染产业转入;(2)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规制,既能促进产业发展,也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研究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是:政策制定者应对企业的治污技术研发等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可以酌情实施累进制环境税率,在招商引资时,可以根据转移产业的污染程度做出相机选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军 王杰
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并分析协同减排活动中的数字化扩张机制。研究发现:城市普遍存在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且城际间协同减排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扩大协同减排规模,其中,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融合维度是助益协同减排的关键;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碳减排引致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扩张机制;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够诱发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通过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增进协同减排效应,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规模效应不显著,其协同减排的过程控制渠道不畅通;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减排效应存在典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异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攀兵 陈林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新时代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基于我国排污收费的政策实践,本文分析探讨了环保税兼顾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政策效果及其微观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收费对企业污染减排和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只有当排污收费水平达到一定阈值时,排污收费才可能推动企业加快清洁生产型技术进步,进而对企业减排和生产率提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这意味着,环保税这种增强版的排污收费制度具有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潜在政策红利。除绿色技术创新外,资本更新也是企业加快清洁生产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进一步估算发现,目前我国环保税税率的设计范围总体上合理,但绝大部分省份实际开征的环保税税率较低、可能低于环保税发挥正向激励效果的阈值。本文研究发现对当前我国环保税的优化调整具有直接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海 张帆
为研究降水量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依据2017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大气质量数据,得出城市聚类空间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线性拟合方程。基于南北降水量分布特性与城市空气污染指数,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具有不同亲疏程度的城市进行类别划分,运用Spearman相关性与拟合方程对大气污染特征值与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类种数增多,城市聚集在空间分布上由"环环相套"发展为"依流域分布",降水量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呈现负向关联性,晋冀鲁豫陕省份污染最严重。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得出NO_2、O_3、PM_(2.5)总体分布符合正态分布,SO_2、PM_(10)、CO既不符合正态分布,也不符合均匀、指数分布,它们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316、-0.238、-0.332、-0.617、-0.574、-0.695;线性拟合方程系数处于[-0.031,-0.008]之间,降水量与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负相关性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和认识降水量对城市大气环境变化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华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相对于样本均值降低了约1.05个百分点,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城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从动态效应上看,低碳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后的第一年到第四年,而在试点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消失。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降低电力消费量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等途径抑制碳排放量。本文研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剑波 张宽元
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既能衡量环境效益,也能兼顾气候效益与经济效益,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作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的政策抓手,研究其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对于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困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209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及扩展的空间形式评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通过Bacon Decomposition发现“好处理组”占98.33%,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3)试点政策在空间溢出上表现出“以邻为壑”的特征,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禀赋、工业集聚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推广试点有序扩散、优化政策空间布局、设计梯度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市场型环境规制促进了工业低碳转型吗?——来自用能权交易的证据
环境规制提高了中国城市环境质量吗?——基于“拟自然实验”的证据
绿色金融能够实现城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吗?——基于环境规制与资本配置的双重视角
环境执法监督与企业环境绩效:来自环保约谈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全球价值链下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能否实现双赢?——来自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
中央环保督察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吗——来自上市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草原生态补奖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户增收双赢了吗?——来自农牧交错带的证据
环保约谈管用吗?——来自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证据
提高环境规制能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蜕变”吗——来自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证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