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2)
- 2023(10234)
- 2022(8599)
- 2021(8005)
- 2020(6643)
- 2019(15113)
- 2018(14829)
- 2017(28536)
- 2016(15107)
- 2015(16855)
- 2014(16645)
- 2013(16539)
- 2012(15458)
- 2011(14173)
- 2010(14056)
- 2009(13432)
- 2008(13388)
- 2007(11878)
- 2006(10617)
- 2005(9873)
- 学科
- 济(71971)
- 经济(71884)
- 管理(48655)
- 业(45037)
- 企(36498)
- 企业(36498)
- 方法(28978)
- 数学(25671)
- 数学方法(25534)
- 中国(20741)
- 财(20056)
- 农(18084)
- 制(17237)
- 业经(15672)
- 环境(15183)
- 贸(14075)
- 贸易(14068)
- 易(13756)
- 地方(13191)
- 体(12698)
- 务(11893)
- 财务(11875)
- 财务管理(11851)
- 农业(11790)
- 产业(11608)
- 学(11511)
- 银(11477)
- 融(11465)
- 银行(11463)
- 金融(11460)
- 机构
- 大学(226396)
- 学院(223301)
- 济(108256)
- 经济(106540)
- 管理(85627)
- 研究(81100)
- 理学(73769)
- 理学院(72960)
- 管理学(72133)
- 管理学院(71714)
- 中国(62516)
- 财(50465)
- 京(47760)
- 科学(43729)
- 财经(39963)
- 所(39388)
- 经(36449)
- 经济学(35739)
- 中心(35435)
- 研究所(35414)
- 经济学院(32234)
- 江(31686)
- 北京(30467)
- 农(30320)
- 财经大学(29868)
- 院(29333)
- 业大(27558)
- 范(26989)
- 师范(26784)
- 州(24608)
- 基金
- 项目(148013)
- 科学(120269)
- 基金(113343)
- 研究(109267)
- 家(98028)
- 国家(97371)
- 科学基金(84637)
- 社会(75995)
- 社会科(72541)
- 社会科学(72526)
- 基金项目(59699)
- 省(53615)
- 自然(52049)
- 自然科(50837)
- 自然科学(50824)
- 自然科学基金(49946)
- 教育(48194)
- 资助(46031)
- 划(45694)
- 编号(40705)
- 部(35184)
- 国家社会(33709)
- 重点(33415)
- 制(33250)
- 成果(33119)
- 发(32494)
- 创(31187)
- 教育部(30968)
- 中国(30238)
- 人文(29795)
- 期刊
- 济(119133)
- 经济(119133)
- 研究(72069)
- 中国(44048)
- 财(39297)
- 管理(33367)
- 科学(30837)
- 学报(29578)
- 农(28237)
- 大学(23858)
- 学学(22674)
- 融(21645)
- 金融(21645)
- 财经(21137)
- 经济研究(20247)
- 农业(19229)
- 经(18400)
- 技术(16973)
- 问题(16644)
- 业经(16545)
- 教育(15871)
- 贸(15363)
- 国际(14011)
- 世界(13370)
- 技术经济(11644)
- 业(10608)
- 现代(10409)
- 统计(10060)
- 经济问题(9777)
- 资源(9704)
共检索到338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使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剖析了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的空间路径,从理论上剖析了环境规制空间外溢性的产生机理,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在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中的空间外溢效应。发现中国污染产业投资的转移存在着空间上的路径依赖和时间上的转移粘性特征,表现为以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扩散的"晕轮模式";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显著抑制污染产业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周边邻近地区普遍加强环境规制的作法所导致。因此,应注重环境政策的同步性和协同性,联防联控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能有效推动污染产业向外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爽 樊秀峰
污染产业的有序转移关系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环境压力的缓解。笔者将双边环境规制纳入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治污绩效型环境规制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转入,而治污投资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相反;污染产业转出地的正式环境规制和污染产业承接地的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区际转移的影响显著;需求因素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不容忽视,双边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相近的地理位置显著地增加了污染品区际贸易,决定了污染产业转移的粘性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爽 樊秀峰
污染产业的有序转移关系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环境压力的缓解。笔者将双边环境规制纳入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治污绩效型环境规制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转入,而治污投资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相反;污染产业转出地的正式环境规制和污染产业承接地的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区际转移的影响显著;需求因素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不容忽视,双边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相近的地理位置显著地增加了污染品区际贸易,决定了污染产业转移的粘性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正霞 曹长帅 王建明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揭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污染型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重心均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污染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污染型产业集聚到达阈值后,环境污染会减少,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缓解中国环境问题并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布局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冉启英 徐丽娜
省际产业转移为承接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文章采用2006-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测算省际产业转移承接量指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省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规制在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省际产业转移不仅会加剧承接地环境污染,对邻近地区的环境状况也存在负向影响,"以邻为壑"现象屡见不鲜;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地区环境污染,但空间关联地区环境规制的强化会使本地环境状况恶化;省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环境规制强度门限效应:环境规制趋紧,可相对减少产业承接带来的环境污染效应。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上推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显现了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金刚 方娴
本文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将城市年鉴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对邻近城市环境规制与本地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确实存在环境规制引发污染就近转移的现象,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讨论揭示出:环境规制引发的污染就近转移效应在150千米达到峰值,即污染基本就近转移到周边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近几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就近特征;污染迁出地的环境规制不仅提升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规模,更是深化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结构污染程度;污染迁出地企业的退出壁垒有助于缓解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而企业的国有性质未能产生明显的中和效应。以上结论说明,当前中国各城市为实现局部短期利益最大而实行的环境规制政策并不利于全局环境治理,应该就环境治理的共同目标达成协同规制的共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金刚 方娴
本文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将城市年鉴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对邻近城市环境规制与本地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确实存在环境规制引发污染就近转移的现象,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讨论揭示出:环境规制引发的污染就近转移效应在150千米达到峰值,即污染基本就近转移到周边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近几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就近特征;污染迁出地的环境规制不仅提升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规模,更是深化了污染迁入地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未良莉 孙欣 王立平
文章围绕"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1—2008年数据,构建中国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产业转移与地区化学需氧量显著性地负相关,但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水污染,但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因此,仍应审慎地对待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彩云 郭艳青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产业调整的加快,污染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从环境规制视角对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分省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水平与污染产业转移呈现"U"形关系,地方政府的末端治理会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并增加产出,进而导致污染产业转入;(2)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规制,既能促进产业发展,也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研究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是:政策制定者应对企业的治污技术研发等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可以酌情实施累进制环境税率,在招商引资时,可以根据转移产业的污染程度做出相机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彭硕毅
采用黄河流域79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以区域污染转移为中介,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本地-邻地"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与本地、邻地技术创新的关系均呈现出倒U形特征,并且邻地效应在较远距离上持续显著,表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第二,伴随本地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污染产业会发生区域转移,短期内邻地产业承接会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技术创新;但长期会影响区域发展模式,最终导致邻地技术创新受到抑制。第三,实现黄河流域全局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科学顶层设计,绿色考核指标在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玉阳 宋有涛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环境规制差异的重要因素,进而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区分不同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机制,并选取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推动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暂时没有影响。其中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呈现倒U型曲线。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呈现U型曲线。因此,提出了加强中西部的环境规制力度,理性对待东部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等建议,促进中西部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陈媛媛
本文通过在Copeland and Taylor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引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东道国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的环境影响取决于东道国的环境管理政策类型、外资企业的部门流向与产业分布,以及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外资进入东道国污染密集型部门时必然会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当外资进入清洁型部门时,在环境政策外生时东道国污染变化是不确定的,在环境政策内生时污染排放则保持不变。本文研究也表明外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性,发现外资进入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治污技术、内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效应都有利于抑制东道国污染排放。
关键词:
外商投资 环境污染 污染管制 治污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