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01)
2023(19814)
2022(16950)
2021(15825)
2020(13415)
2019(30188)
2018(29899)
2017(57660)
2016(31170)
2015(34919)
2014(34050)
2013(33290)
2012(30279)
2011(27008)
2010(27021)
2009(25134)
2008(25009)
2007(22029)
2006(19392)
2005(17368)
作者
(86795)
(72253)
(71909)
(68390)
(45997)
(34507)
(32519)
(28145)
(27494)
(25687)
(24611)
(24417)
(22854)
(22816)
(22258)
(22001)
(21465)
(21232)
(20667)
(20648)
(17700)
(17590)
(17428)
(16589)
(16070)
(16033)
(15986)
(15970)
(14427)
(14239)
学科
(124010)
经济(123840)
(109575)
管理(107505)
(98072)
企业(98072)
方法(55673)
数学(45199)
数学方法(44560)
(39870)
(37152)
业经(36397)
中国(31353)
(28313)
(27702)
财务(27625)
财务管理(27578)
企业财务(26147)
农业(25288)
技术(24182)
(23536)
理论(23386)
地方(22470)
(21908)
(21519)
环境(21180)
(20671)
(20657)
贸易(20655)
(20057)
机构
学院(435901)
大学(433759)
管理(176527)
(174133)
经济(170430)
理学(152126)
理学院(150533)
管理学(148001)
管理学院(147179)
研究(138280)
中国(107350)
(91714)
(84824)
科学(84000)
(68680)
(67511)
财经(66978)
(65119)
中心(63827)
业大(63075)
(60858)
研究所(60844)
北京(57349)
(54575)
师范(54076)
农业(53479)
经济学(52143)
(52043)
(50894)
财经大学(49646)
基金
项目(294141)
科学(233286)
研究(217807)
基金(214685)
(185479)
国家(183874)
科学基金(160316)
社会(138618)
社会科(131334)
社会科学(131301)
(115215)
基金项目(113496)
自然(103541)
自然科(101163)
自然科学(101140)
教育(99929)
自然科学基金(99331)
(95652)
编号(88572)
资助(87349)
成果(71255)
重点(65201)
(64839)
(64139)
(61894)
课题(60277)
创新(59344)
国家社会(57149)
(57147)
教育部(56230)
期刊
(194764)
经济(194764)
研究(127338)
中国(84747)
管理(70130)
(69599)
学报(64658)
(63562)
科学(60947)
大学(50802)
学学(47954)
教育(47153)
农业(43710)
技术(40199)
(38608)
金融(38608)
业经(33656)
财经(33340)
经济研究(29937)
(28603)
问题(25118)
(24583)
技术经济(22442)
科技(21166)
(20688)
现代(20664)
财会(20397)
图书(20335)
理论(20212)
商业(19460)
共检索到643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伟强   关海玲  
我国自2021年就提出了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与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要求相关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做出表率。为此,文章结合渠道效应,站在企业全过程减污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以及源头创新、过程控制和末端中和在其中的渠道效应机理。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越强,重污染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威胁越小,且该影响机制存在区域性和企业规模差异性。此外,在政府规制的压力下,根据减污手段的不同将企业分为了两类:其一,为通过源头创新及过程控制手段减污的企业;其二,为通过虚报环保信息和环保数据营造减污假象的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时姣   张柯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末端治理”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实现了企业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实证结论在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通过员工绿色行为、企业环境社会关注意愿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调节效应发现,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能进一步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两种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高环境规制及高学历高管在承担“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上有着更显著的影响。动机分析发现,企业之所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的转变,其动机在于后者对企业价值有着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数字化转型在其中会进一步强化这一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贺  王靖楠  包群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监测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外资并购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了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比未被外资并购的内资企业,外资并购后目标企业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以及烟粉尘等污染物的单位产出排放量显著减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外资并购主要通过前端控制,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与转变能源消耗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而不是在生产末端通过污染物的去除降低最终的污染排放强度。此外,本文进一步基于外资撤离准自然实验的研究发现,外资撤离后企业污染排放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外资对目标企业的污染减排效应具有长期的影响。本研究对当前我国高质量利用外资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伟明  
环境治理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本文将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引入Stokey-Aghion-孙模型,考察了两种不同治理思路下的长期经济增长路径,探讨了地方政府在现行考核机制下的策略行为,解释了我国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并运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受任期制约束的政府官员偏好"末端治理"方式。而长时间维持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标准不变,持续增加污染治理费用的"末端治理"思路并不可行,只有从源头上不断提高环保标准及执行力度,才能促使企业创新和使用清洁技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盈之  高嘉颖  
本文从控制污染源头的视角出发,构建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对江浙沪三地污染物源头控制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上海防治污染效果最显著的源头控制路径为"技术进步—产业演进—污染物减排"的间接路径,江苏和浙江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路径是"能源优化—污染物减排"的直接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国柱   吕杨  
环境规制和市场融资是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新《环保法》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是否产生影响?文章以2015年新《环保法》颁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21年3 743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途径。研究表明,新《环保法》的实施显著缓解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新《环保法》的实施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而缓解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该研究结论为重污染企业制定环保战略提供了参考,有利于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亚红  
基于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外生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A股上市企业2010—2018年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负债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重污染企业负债规模减少,资产负债率降低;从负债期限来看,非流动负债受到影响显著下降,而流动负债并未明显变化;从负债结构来看,金融性负债显著减少,而经营性负债显著增加。截面异质性分析发现,大规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位于中、东部地区企业的负债率减少更为显著;而处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区域的企业,金融性负债显著减少,经营性负债显著增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运平  刘燕  
针对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问题,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并采用2012—2019年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环境污染报道为指标衡量的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显著。政府环境规制在媒体关注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市场激励型规制在媒体关注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命令控制型规制起完全中介作用;媒体关注还会通过提高公众参与力度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因此,应完善媒体关注的环境治理功能,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及声誉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媒体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共同推动重污染企业及相关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芳静   谢远涛   刘小娇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话题。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1),根据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检验了“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现:“新环保法”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国企和绿色专利影响更大,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及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林   安瑶   喻筱珺   方琳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地区,一直致力于减排降污,其作为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区域建设绿色能源共同体、保障各国能源安全的要求,四川省积极推进能源转型,长期致力于天然气消费普及,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领跑全国。本文选取四川省2009—2016年各地级市的宏观数据,构建不同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成本函数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工业环境效率。基于此,在燃气普及、产业合理化调整和污染物综合处理视角下,探究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对工业环境效率和微观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进而估算其减排潜力,为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提供政策启示。T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以燃气普及为特征的能源结构调整会在源头上显著提高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从而降低工业污染排放;而以合理化配置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未能起到减排降污的源头预防作用;以污染物综合处理为代表的末端治理仅促进了工业SO2减排,并未对其他污染物排放产生减排效应。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效益对地区产业结构反应敏感,位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地区的企业将表现出更佳的当期综合盈利和未来成长潜力;而能源结构调整和末端治理由于未能积极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没能对企业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十三五”期间,四川省通过末端治理手段在控制工业SO2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实现了预估减排目标;但在源头预防方面,三种工业污染物均未能实现预期的最优减排目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陶岚   彭菁   李坤  
本研究以2012—2020年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分析环保税与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究环保税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1)环保税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起到推动作用,两者呈正相关;(2)在环保投资增加的同时,“费改税”制度的变动会使得排污未达标的重污染企业负担加重;(3)进一步分析得出国有企业对环保税政策表现更为敏感,其环保投资的被促进效果更明显。本研究对环保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也为环保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晔婷  朱锐  张娟  
针对传统的双重差分法(DID)对对照组的选择会产生偏误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方法所产生的匹配上的误差,本文采用较新的实证方法――合成控制法,结合2011-2015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补充了以往研究的数据选取方面单一行业的不足。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制造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采用医药制造行业的数据获得的结果一致,以研发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基本上可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效率;电子行业选择的目标国家和地区也大都集中在美国和香港等地,而选择到发达程度较弱的国家进行投资的企业,即便是目标国家众多,依然不利于其研发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果平  王超  
为保护环境,降污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文章以2015—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该法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该法的实施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增强了该法对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诱发效应。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更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哲毅  应瑞瑶  周力  
生猪养殖业末端环节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在此背景下,选取"技术补贴"、"设施补贴"和"收入补贴"三项补贴政策,构建选择性实验,分析了山东、江苏、福建、四川和江西五省在内的648户养猪户对上述三项畜禽养殖末端污染防治政策的接受意愿。结果表明,养殖户对"技术补贴"、"设施补贴"的接受意愿较高,对"收入补贴"的接受意愿不显著。进一步计算出了养猪收入的EKC拐点,分析了拐点两侧样本的设施投入、技术水平、收入水平对粪便处理量的影响,最后发现只有当收入向设施、技术等方向转变时,收入才对污染处理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颖  
企业正处于内部管理需求与外部监管要求寻求平衡的双轨制运行阶段,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成为企业有效地控制合同风险的手段。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以指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实践检验中,企业面对合同内部控制制度的变迁,本文提出以《合同法》等为法律背景,以过程控制为导向建立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并结合金融危机中外贸公司的实践案例,探讨评价其合同控制过程的控制手段、主要载体以及内生条件等,以期帮助企业寻找合同内部控制制度的变迁路径,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