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9)
2023(16066)
2022(13520)
2021(12347)
2020(10449)
2019(23417)
2018(23148)
2017(44153)
2016(23842)
2015(26552)
2014(25944)
2013(25788)
2012(23512)
2011(21182)
2010(21427)
2009(20630)
2008(20402)
2007(18493)
2006(16704)
2005(15238)
作者
(66771)
(56093)
(55921)
(52981)
(35364)
(26746)
(25199)
(21672)
(21281)
(19905)
(19261)
(18617)
(17904)
(17706)
(17609)
(17026)
(16407)
(16240)
(16100)
(15935)
(14004)
(13800)
(13516)
(12779)
(12577)
(12549)
(12515)
(12456)
(11280)
(11044)
学科
(105193)
经济(105043)
(97378)
管理(81799)
(79081)
企业(79081)
(48140)
方法(43811)
数学(35326)
数学方法(35079)
(33447)
业经(32873)
农业(31830)
中国(29282)
(25486)
(22316)
财务(22291)
财务管理(22260)
企业财务(21082)
(20592)
贸易(20579)
(20137)
(19124)
技术(18855)
(18341)
(18194)
环境(18097)
地方(17344)
(16777)
(16541)
机构
学院(345944)
大学(338992)
(155376)
经济(152710)
管理(135465)
理学(116273)
研究(115527)
理学院(115171)
管理学(113693)
管理学院(113062)
中国(93992)
(72702)
(70375)
(68170)
科学(65742)
(57503)
财经(57071)
中心(53123)
(52812)
农业(52341)
(51897)
业大(51858)
研究所(51501)
经济学(48075)
北京(43871)
经济学院(43368)
财经大学(41790)
(40702)
(40456)
(40293)
基金
项目(223932)
科学(179118)
研究(167291)
基金(166045)
(143441)
国家(142109)
科学基金(123333)
社会(111916)
社会科(105996)
社会科学(105968)
基金项目(87157)
(86837)
自然(76389)
教育(75160)
自然科(74631)
自然科学(74611)
自然科学基金(73380)
(71320)
资助(67138)
编号(66924)
成果(53278)
(51305)
重点(50117)
(48993)
(48985)
国家社会(47530)
(47433)
(45644)
课题(45240)
创新(45213)
期刊
(181214)
经济(181214)
研究(103883)
中国(70898)
(68665)
(58826)
管理(52586)
科学(49040)
学报(49029)
农业(46467)
大学(39048)
学学(37435)
(35820)
金融(35820)
业经(33663)
技术(29689)
教育(29274)
财经(29062)
经济研究(28381)
(25157)
(24977)
问题(24158)
世界(19803)
技术经济(19197)
(19181)
(17117)
国际(16542)
现代(16410)
经济问题(15849)
商业(15724)
共检索到528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陈宁陆  闵锐  
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TFP增长及其源泉进行实证分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研究发现:①环境规制条件下农业TFP取得了一定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环境技术效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时间趋势上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②从资源、环境与增长的统筹兼顾来看,农业TFP及其增长模式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可能处于失衡状态;③以三大直辖市为代表的东部省区和西部青海、贵州和宁夏等边远省份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海彬  赵丽芬  
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93-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29个省份农业TFP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①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考察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且该增长主要是由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但是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②从地区差异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增长的同时呈现东、西、中部地区依次递减;③当不考虑环境因素时,全国范围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业TFP平均增长率分别比考虑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慧  王怀明  孟令杰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以及地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说:农业产出的省级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为验证该假说,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了各地区不同年份的要素弹性,据此将农业产出来源分为投入要素的累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并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的办法,考察了样本期间内农业产出的地区差异的来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娜  朱立志  
为了解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真实效率水平,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11—2015年我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并将农业污染排放纳入Malmquist指数框架中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以测量。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最高(1. 084),西部次之(0. 704),中部最低(0. 476);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 5%,增长动力主要源自绿色技术进步,而农业绿色技术效率贡献有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地区差异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平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均衡,呈现西、中、东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针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本文重点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利用1978-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在使用单元调查评估法计算各省份DMU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DEA技术,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于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对于政策导向意义重大;两种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有限,主要靠技术进步单独贡献,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的现象,粮食增长成本与代价相对高昂;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来看,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最优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扮演了"双重恶化"与失衡的角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蓝震森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明  唐东波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晓  张屹山  
本文运用符合物料守恒条件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分别对1990~2011年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与传统的技术效率相比,环境效率不仅能体现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还能揭示农产品要素投入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慢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与农作物对生产要素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长缓慢密切相关。由于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上的缺陷,中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效率增速缓慢,导致了农业污染控制难度加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困难等问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启光  
在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各地区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环境规制(ER)对建筑业TFP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ER对建筑业TFP增长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当ER强度较低时,其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推动TFP提升;当ER强度增大并超过临界点后,"挤出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导致TFP下降。政府应合理控制环境规制强度,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与TFP增长双赢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为准确揭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在整合国内外1982—2011年46项有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时间趋势方面,1978—2008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17%,并且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损失并存的特点;空间格局方面,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主要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上述结论是基于一系列的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综合结果,能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张琪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对中国ATFP增长的驱动机制;检验ATFP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促进了ATFP增长率提升,且一致性程度逐渐加深,成为A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土地效率增长率低下是ATFP增长损失及后期ATF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若能破除土地效率扭曲,ATFP增长率将提高3.28%;要素效率增长效应差异是中国ATFP增长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朝静   杨坤   田云  
基于2005-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科学估算中国农业生态价值,进而将其作为一种合意产出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体系,并构建EBM-GML模型测算和分解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采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等方法,考察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5-2021年,中国农业生态价值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形成“西高、中次、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第二,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08%,表现出阶段性的波动式增长和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生态技术进步驱动。第三,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总体差异明显扩大,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此外,全国和三大区域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s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第四,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明显扩大,分布形态呈现由“单极化”向“两极化”和“多极化”演进的趋势,且分布动态的内部流动性较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亚亚  李谷成  
本文依据1997—2013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一种全新的视角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农业TFP空间溢出关联特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农业TFP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地区之间"普遍联系"着,存在115个空间关联关系,且网络稳健性较强;其次,从地区角色来看,中国区域农业可以分为四个功能板块——"净溢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和"经纪人板块";最后,从溢出的传递机制来看,农业TFP的空间溢出中存在双源头——"净溢出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二者主导了整个溢出过程,"经纪人板块"则在溢出过程中充当"桥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