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9)
- 2023(10718)
- 2022(9045)
- 2021(7915)
- 2020(6540)
- 2019(14843)
- 2018(14776)
- 2017(29631)
- 2016(15580)
- 2015(17522)
- 2014(17742)
- 2013(17878)
- 2012(17028)
- 2011(15649)
- 2010(16244)
- 2009(15776)
- 2008(15310)
- 2007(13902)
- 2006(13037)
- 2005(12398)
- 学科
- 济(89768)
- 经济(89663)
- 管理(52291)
- 业(43070)
- 企(34073)
- 企业(34073)
- 方法(28473)
- 中国(25708)
- 数学(25240)
- 数学方法(25095)
- 地方(21660)
- 财(20198)
- 制(19268)
- 农(18702)
- 环境(18069)
- 业经(16704)
- 学(15316)
- 体(13855)
- 地方经济(13792)
- 银(13761)
- 银行(13746)
- 行(13238)
- 融(13008)
- 金融(13006)
- 贸(12736)
- 贸易(12725)
- 易(12306)
- 划(12162)
- 农业(12139)
- 税(11186)
- 机构
- 大学(242690)
- 学院(241858)
- 济(116964)
- 经济(114601)
- 管理(89173)
- 研究(86873)
- 理学(75099)
- 理学院(74275)
- 管理学(73377)
- 管理学院(72932)
- 中国(67296)
- 财(57183)
- 京(51518)
- 科学(47192)
- 财经(44033)
- 所(43043)
- 经(39661)
- 经济学(38421)
- 研究所(37989)
- 中心(37948)
- 江(37393)
- 经济学院(34317)
- 北京(33096)
- 财经大学(32321)
- 农(32200)
- 院(31278)
- 范(29869)
- 师范(29645)
- 业大(29207)
- 州(29165)
- 基金
- 项目(147026)
- 科学(116922)
- 研究(109961)
- 基金(108600)
- 家(92799)
- 国家(92088)
- 科学基金(79321)
- 社会(75172)
- 社会科(71405)
- 社会科学(71385)
- 基金项目(56887)
- 省(55640)
- 教育(48491)
- 自然(47306)
- 划(46230)
- 自然科(46099)
- 自然科学(46088)
- 自然科学基金(45208)
- 资助(44057)
- 编号(42485)
- 成果(35577)
- 部(33647)
- 发(33518)
- 重点(33110)
- 制(32915)
- 国家社会(32203)
- 课题(30186)
- 创(29902)
- 教育部(29428)
- 人文(28796)
- 期刊
- 济(142304)
- 经济(142304)
- 研究(84362)
- 中国(48479)
- 财(44312)
- 管理(35822)
- 学报(30446)
- 科学(30219)
- 农(29637)
- 融(26825)
- 金融(26825)
- 大学(24364)
- 经济研究(23909)
- 财经(23485)
- 学学(23244)
- 经(20382)
- 问题(20332)
- 技术(20034)
- 业经(20022)
- 农业(19301)
- 教育(18467)
- 贸(15133)
- 技术经济(13564)
- 国际(12947)
- 现代(12242)
- 统计(11937)
- 理论(11715)
- 世界(11593)
- 经济问题(11515)
- 商业(11511)
共检索到386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杜克锐 欧阳晓灵 郑泳薇
本文采用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全域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测算我国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率,在此基础上考察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针对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本文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约束条件,综合运用交互项回归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部分线性函数系数面板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我国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增长,其驱动力源自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当城市人均GDP高于2.28万元(2004年价格水平)时,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才开始显著,且该效应随着人均GDP水平提高而增大。本研究为考察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发展的关系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我国目前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制度散见于各个税种之中,但我国的环境并没有因为相关税收制度的存在而有所改善,相反,税收的"绿化"程度近年来正逐渐退化。毋庸置疑,税制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独立的环保税是导致税收未能有效发挥环保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调整现行税制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税种,逐步开征独立的环保税,是建立和完善绿色环保税收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环保税制 经济增长 绿色税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刘远 张新闻
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化、环境规制为绿色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与制度保障。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环境规制与绿色增长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反映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增长水平。最后,考虑到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市场化、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通过空间维度的产品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刘远 张新闻
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化、环境规制为绿色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与制度保障。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环境规制与绿色增长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反映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增长水平。最后,考虑到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市场化、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通过空间维度的产品结构效应和时间维度的清洁收益效应实现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遵循成本"到"创新补偿"的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志军 陈伟 杨朝均
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了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所构建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各省区的创新驱动能力。将环境规制划分为行政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创新驱动及两者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创新驱动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促进中国经济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志军 陈伟 杨朝均
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了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所构建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各省区的创新驱动能力。将环境规制划分为行政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创新驱动及两者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创新驱动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增长方面,环境规制与创新驱动不仅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而且两者还显示出一定的协同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书明 张青青
随着绿色税种相关法律的正式实施,中国已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为辅助的绿色税收体系,在推动区域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绿色税收体系促进流域绿色增长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3—2022年黄河流域9省区100个地级市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对绿色税收促进绿色经济增长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绿色税收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较弱。(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税收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具有中介效应。绿色税收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促进绿色经济增长。(3)绿色税收对黄河流域不同地区和不同资源状况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税收对中下游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更好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持续完善绿色税收体系,适时扩大绿色税种征税范围,进一步调整优化税率,积极落实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绿色发展增添动力。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充分发挥绿色税收职能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为实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绿色税收支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曾繁华 范瀚文 曾帅
"营改增"的最初目的在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但由于工业需要购入较多的生产性服务,因此工业同样受益于"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这有利于低碳、清洁、高效的先进生产技术扩散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为工业绿色增长创造了条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倍差法检验"营改增"对我国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营改增"改革不仅促进了我国工业的低碳增长,还促进了清洁增长。"营改增"对工业低碳、清洁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当地工业高端技术产业所占比例有关,比例越高则"营改增"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勇 钟茂初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递增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的;环境规制对脱钩状态的影响既与自身规制强度有关,也受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需综合权衡规制强度和绿色科技投入强度,以实现最有利于脱钩的影响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脱钩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环境规制政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来制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随着经济结构日趋服务化,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外商直接投资逐步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系统GMM两步法,考察了FDI结构性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并利用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FDI流向服务业有利于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长;(2)我国FDI的结构性转变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3)FDI结构变迁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FDI结构性转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绩效,优化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关键词:
FDI结构性转变 经济增长 GMM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武力超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官方发展援助以及劳工汇款的国际资本流动逐年增加,但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把这三者放到一个框架下考察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使用134个发展中国家1980-2010年数据和面板三阶段最小二乘法(EC3SLS)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治理指标研究不同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差异是否会对国外资本流入本国的经济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FDI和劳工汇款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有更好的政府治理环境时,这一正向影响有所加强。ODA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其本身而言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映了ODA援助目标的有效性问题,但是当政府效能较高的情况下,ODA的经济效应会有不同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建新 胡建辉
本文根据中国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的典型事实,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均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就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但有利于劳动产出效率的改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但对劳动产出效率的影响不甚明朗。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不直接产生作用但要素配置功能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佳璐 马志强 李明星
以长三角城市群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城市群技术协同创新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揭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静态特征(网络位置、网络关系强度)与动态特征(扩张性、稳定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网络位置、自我中心网络稳定性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关系强度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自我中心网络扩张性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环境规制正向调节网络位置、网络关系强度、稳定性与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建红 刘松 丁晨峰 陶鑫庆
在“双碳”背景下通过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阐释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别控制时间和地区的双固定效应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PQRM)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是先抑制后促进;(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环境规制对高端分位点省级行政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程度远小于低端分位点省级行政区;(3)技术进步是我国东、中、西和东北等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全域技术效率尤其是规模效率是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完善环境规制政策,缩小区际差异;其次要加强基础性研究,破除技术垄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规模经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林春艳 宫晓蕙 孔凡超
本文基于2003年至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规制引起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识别与测度,采用不同空间距离权重矩阵对该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环境规制本地效应对绿色技术进步影响显著,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趋势。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无法有效促进本地企业绿色技术进步。(2)环境规制邻地效应对绿色技术进步影响表现为倒U型门槛特征,从地理距离看在0~400km范围内绿色技术进步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空间溢出效应,超过此范围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因此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衰减性和有界性。(3)环境规制邻地效应显著高于本地效应,环境规制对邻地绿色技术进步影响更明显。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理念,设计合理并恰当实施环境规制才可以诱发本地及邻地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共同打造地级市命运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