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4)
- 2023(11025)
- 2022(9433)
- 2021(8542)
- 2020(7239)
- 2019(16135)
- 2018(15694)
- 2017(30486)
- 2016(16539)
- 2015(18024)
- 2014(17663)
- 2013(17246)
- 2012(15612)
- 2011(14061)
- 2010(13908)
- 2009(13205)
- 2008(12953)
- 2007(11521)
- 2006(10161)
- 2005(9121)
- 学科
- 济(68550)
- 经济(68424)
- 管理(54720)
- 业(52707)
- 企(41330)
- 企业(41330)
- 方法(33864)
- 数学(30691)
- 数学方法(30507)
- 财(22942)
- 农(21314)
- 中国(17695)
- 制(16974)
- 农业(14963)
- 业经(14802)
- 环境(14113)
- 务(13916)
- 财务(13898)
- 财务管理(13867)
- 企业财务(13307)
- 贸(13205)
- 贸易(13203)
- 易(12875)
- 地方(12088)
- 学(12024)
- 体(11708)
- 融(11221)
- 银(11219)
- 金融(11218)
- 银行(11185)
- 机构
- 大学(238686)
- 学院(237015)
- 济(101759)
- 经济(99944)
- 管理(92385)
- 理学(81072)
- 理学院(80259)
- 管理学(79115)
- 管理学院(78695)
- 研究(76523)
- 中国(57891)
- 财(49903)
- 京(47635)
- 科学(45522)
- 农(43325)
- 财经(39944)
- 所(37633)
- 业大(37388)
- 经(36433)
- 中心(35719)
- 江(34770)
- 农业(34100)
- 研究所(34086)
- 经济学(33099)
- 经济学院(30191)
- 财经大学(29902)
- 北京(28905)
- 范(27643)
- 院(27585)
- 师范(27242)
- 基金
- 项目(165720)
- 科学(131609)
- 基金(124556)
- 研究(116521)
- 家(109808)
- 国家(108916)
- 科学基金(93824)
- 社会(79523)
- 社会科(75606)
- 社会科学(75590)
- 基金项目(66372)
- 省(63647)
- 自然(60494)
- 自然科(59103)
- 自然科学(59085)
- 自然科学基金(58098)
- 划(53676)
- 教育(53338)
- 资助(50208)
- 编号(43913)
- 部(37826)
- 重点(37304)
- 制(35602)
- 成果(35042)
- 创(34900)
- 发(34555)
- 国家社会(34467)
- 教育部(32916)
- 创新(32798)
- 科研(32335)
- 期刊
- 济(105923)
- 经济(105923)
- 研究(66095)
- 中国(43579)
- 学报(41397)
- 农(39502)
- 财(39466)
- 科学(36084)
- 管理(32341)
- 大学(31720)
- 学学(30445)
- 农业(25700)
- 融(22800)
- 金融(22800)
- 财经(20798)
- 经济研究(17822)
- 经(17682)
- 业经(17447)
- 教育(17218)
- 技术(16692)
- 问题(14702)
- 业(12640)
- 版(12540)
- 贸(11579)
- 商业(10921)
- 技术经济(10878)
- 统计(10737)
- 科技(10723)
- 业大(10637)
- 理论(10550)
共检索到337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春 刘荣增
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相对贫困减缓的双赢局面是当今的热门议题之一。文章提出了环境规制影响相对贫困的理论假设,并基于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200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加剧了相对贫困且结论具有稳健性;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减少污染行业就业加剧相对贫困;环境规制对相对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能够加剧本地区的相对贫困,减缓周边地区的相对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汉云 谭卓敏
2020年后,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转向了相对贫困,而金融素养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其是否能发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的作用以促进长期减贫,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两期决策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素养与相对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素养指标,并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Ⅳ)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素养能够显著抑制家庭相对贫困状况的发生,促进家庭金融决策优化是金融素养发挥作用的重要传导机制。
关键词:
金融素养 相对贫困 工具变量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锦 王政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能源贫困 相对贫困 城镇化 城乡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锦 王政
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以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能源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并纳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等控制变量,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数量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比消费结构维度下的农村能源贫困分布范围更广且贫困程度更深;(2)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皆可对农村能源贫困产生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随着农村能源贫困程度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强化趋势,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的负向影响呈弱化趋势;(3)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情况对农村能源贫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因素异质性,强化机构的基层结构与提升机构人员文化水平比单纯扩充农村能源推广管理机构人员数量更有利于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基于此,提出了缩小城乡相对贫困视角下农村能源贫困程度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能源贫困 相对贫困 城镇化 城乡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玮 涂勤 牛叔文 胡苗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角度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利用2000~2006年甘肃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由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仍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现有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的发生。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 甘肃省 农村贫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爱萍 胡海峰 张昭
本文结合中国201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即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降低贫困发生率;分地区来看,在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影响的倒U型趋势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和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改善了收入贫困,而金融资源向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非贫困地区和非农部门的集聚可能"挤出"贫困人口的资金供给,不利于收入贫困的改善;此外,考察期内,金融体系并未通过影响收入分配而对收入贫困产生影响。本文进一步从金融视角探讨了改善收入贫困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陈崇诺
文章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框架,基于静态能源效率和动态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两种方法来测度和衡量工业能源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实证检验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效应尚不显著,但却通过制约绿色技术创新而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能源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要比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清煌 高明
文章基于经济数量和产业升级双维度,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环境规制的经济绩效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虽对经济数量增长有抑制作用,但对产业优化有正向作用。分地区环境规制的经济数量效应表现出与整体样本类似的效果,而环境规制的长期产业升级效应略有不同,东、中、西部的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分别表现出显著正向、不显著负向和显著负向。此外,伴随节能减排纳入政府考核体系,环境规制的长期产业升级效应虽有减弱,但环境规制短期经济数量的效应开始呈现。因此,不能盲目加强规制强度,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承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数量 产业升级 联立方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进军 姚孟超 黄奕
文章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6—2018年工业企业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通过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检验;各地区行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力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因地制宜设定环境规制政策,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握好环境规制的有效强度,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双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嫣娟 陈海龙
数字经济通过降成本、可达性、信息完备、服务灵活等优势促进普惠金融政策的深化,助推改善相对贫困。文章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选择2011—2019年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有效促进了相对贫困状态的改善,但改善效应存在分布差异,依相对贫困深度呈现“倒U”型特征;(2)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相对贫困影响系数的波动幅度较大,数字化程度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3)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相对贫困程度低的居民改善了生活状态,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极为有限,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程度最高居民生活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弱,但与西部地区相比明显较强。
关键词:
相对贫困 数字经济 普惠金融 分位数回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万田 何春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是经济新的增长点,那么城镇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如何?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城镇化和农村贫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4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农村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在城镇化发展前期,城镇化有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在城镇化发展后期,城镇化不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农村减贫的收入效应要大于转移效应。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减贫 理论机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伟杰 周文杰 肖翔
由政府主导的公共资源分配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弱势人群的经济参与能力,但精英人群常常凭借自身优势,攫取公共资源的额外收益,从而导致精英俘获。文章基于效用函数,对个体信息能力差异导致精英俘获的机理进行了数理推导,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对精英俘获的数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个体受教育水平这一约束条件下,具有信息能力优势的精英群体将更可能俘获公共资源并获得额外收益。其中,受教育年限小于等于9年的群体中被发现广泛存在精英俘获现象,且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强化其信息优势之于公共资源额外收益俘获的正向影响;相反,在受教育年限大于9年的群体中,并未发现精英俘获现象。在信息社会语境下,解析精英俘获的“信息机理”不仅有助于保障公共资源切实惠及目标人群,而且也有助于从个体信息能力层面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政策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珍 韩纪琴 吴义根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1997—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采用GMM方法,探讨了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农业经济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不显著,农业经济发展会倒逼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变动的贡献存在区域差异。粮食主产区的环境规制贡献相对粮食非主产区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亚萍 史慧珂 李银昌
为了探究旅游业发展能否有效减缓贫困和收入不平等及对两者影响的异同,文章基于199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贫困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在减缓贫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收入不平等,且旅游业发展与贫困水平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均呈现先减缓后加剧的非线性“U”型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负向调节旅游业对贫困水平的影响,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减贫效应越弱。而经济发展水平正向调节旅游业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越强;旅游业发展对贫困水平和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经济发展水平在旅游业发展对贫困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静 纪阳阳
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多维相对贫困和乡村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多维相对贫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经济的直接减贫作用显著,且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公平性、振兴乡村产业和优化资源配置三条路径发挥减贫作用,具有明显的间接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对多维相对贫困的直接减缓程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资源配置在东部地区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公平性和乡村产业振兴分别只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