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9)
- 2023(15611)
- 2022(13489)
- 2021(12387)
- 2020(10505)
- 2019(24028)
- 2018(23846)
- 2017(46055)
- 2016(24673)
- 2015(27712)
- 2014(27509)
- 2013(27350)
- 2012(25053)
- 2011(22906)
- 2010(23135)
- 2009(21643)
- 2008(21002)
- 2007(18533)
- 2006(16640)
- 2005(14993)
- 学科
- 济(117314)
- 经济(117167)
- 管理(79389)
- 业(69094)
- 企(58997)
- 企业(58997)
- 方法(45605)
- 数学(39263)
- 数学方法(38894)
- 财(27857)
- 地方(26445)
- 农(26349)
- 中国(26259)
- 学(24921)
- 业经(24547)
- 制(22338)
- 环境(22018)
- 农业(17523)
- 和(17415)
- 划(17324)
- 务(16815)
- 贸(16759)
- 贸易(16750)
- 财务(16744)
- 财务管理(16713)
- 体(16557)
- 理论(16266)
- 易(16154)
- 企业财务(15879)
- 技术(15732)
- 机构
- 大学(360203)
- 学院(358235)
- 济(151827)
- 经济(148675)
- 管理(142048)
- 理学(122892)
- 研究(122490)
- 理学院(121522)
- 管理学(119655)
- 管理学院(119004)
- 中国(90306)
- 京(76582)
- 科学(74198)
- 财(70519)
- 所(61167)
- 江(56653)
- 财经(55867)
- 研究所(55564)
- 中心(54440)
- 农(53323)
- 业大(51006)
- 经(50507)
- 北京(47791)
- 经济学(46468)
- 范(46188)
- 师范(45779)
- 院(44690)
- 州(42330)
- 经济学院(41549)
- 财经大学(41352)
- 基金
- 项目(243153)
- 科学(192050)
- 研究(178643)
- 基金(177672)
- 家(153879)
- 国家(152657)
- 科学基金(131820)
- 社会(115038)
- 社会科(109034)
- 社会科学(109005)
- 省(94704)
- 基金项目(94631)
- 自然(84607)
- 自然科(82487)
- 自然科学(82471)
- 自然科学基金(80967)
- 教育(80531)
- 划(78504)
- 资助(72655)
- 编号(71657)
- 成果(57821)
- 重点(54392)
- 部(53979)
- 发(51995)
- 创(50279)
- 课题(49299)
- 国家社会(47539)
- 制(47133)
- 创新(46961)
- 教育部(46557)
- 期刊
- 济(174670)
- 经济(174670)
- 研究(109422)
- 中国(67608)
- 财(54467)
- 学报(54199)
- 管理(53773)
- 科学(50599)
- 农(47776)
- 大学(41337)
- 学学(39160)
- 教育(34576)
- 农业(32729)
- 融(30649)
- 金融(30649)
- 技术(30334)
- 财经(28143)
- 经济研究(27923)
- 业经(26578)
- 经(24101)
- 问题(21991)
- 技术经济(18456)
- 理论(17178)
- 资源(17051)
- 科技(16906)
- 图书(16711)
- 现代(16569)
- 业(16293)
- 贸(15518)
- 商业(15455)
共检索到532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刘堂发 唐利 林基
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显现上升趋势,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存有明显差距,呈现阶梯状分布与板块聚类变动特征;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区间条件下,中等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福利绩效,低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福利绩效无显著影响,高环境规制强度会降低生态福利绩效。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施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以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智君1,2,张雅晴1
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绿色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5年虽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工业绿色生产率均呈提升态势,但仅有2014-2015年的上海、2015年的江苏是有效率省份,且省市之间效率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中、高3种环境规制强度地区中,只有中等环境规制强度地区能够通过环境规制显著提升工业绿色生产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卜亚
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并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中部与西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差距较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开放水平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途径来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福利绩效 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王珂 黄超傑 张大红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与构建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影响的传导机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发展的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林业投资导致了林业产业升级与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森林生态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从总体上看,在研究期内全流域的林业政府投资有效提高了当地森林生态的发展水平,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递减。东部省市随着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递减;而中部、西部地区随着政府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并逐渐递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王珂 黄超傑 张大红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与构建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影响的传导机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发展的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林业投资导致了林业产业升级与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森林生态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从总体上看,在研究期内全流域的林业政府投资有效提高了当地森林生态的发展水平,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递减。东部省市随着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递减;而中部、西部地区随着政府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并逐渐递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礼汇 吴传清
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STIRPA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研判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管制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能提升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滞后两期政府管制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遵循"合规成本假说",滞后两期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遵循"波特假说";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而言,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长江经济带以外地区政府管制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化发展,应加快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环境规制,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桢钰 吴杰 别凡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的数据,在嵌套矩阵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文明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因此,应当继续推动以提高能耗效率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规制政策实施,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坚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以资源消耗为主向以科技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断促进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合理分工和合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恺钧 王婵
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6年的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对双向FDI影响环境污染的基于环境规制水平门限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IFDI和OFDI都能有效地降低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水平,但在不同的环境规制水平下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较高或者较低的环境约束水平都会抑制I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和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阻碍环境改善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制定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才能使双向FDI最大化地发挥其节能减排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寰 王玮 尹涛涛
为研究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三者之间的空间效应,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2017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规制具有分化现象,科技创新的空间聚集程度则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却给经济地理相邻省份带来负面效应;两者的协同效应对本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负向的影响,对邻省则具有正向的影响;此外,控制变量人力资本从短时期来看对经济发展质量暂无显著的空间效应,而经济开放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投资对本省经济发展质量有正向的影响,对邻省则存在负面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强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具有紧密的联系,那么,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吗?文章从河长制制度创新入手,阐释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5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的转型升级,"波特假说"显著成立。环境规制和产业升级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环境规制强度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研究还发现,制度环境、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R&D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文章从加大环境政策监管力度、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环境治理方面的协调机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维度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升级 河长制 长江经济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