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5)
2023(15835)
2022(13868)
2021(12856)
2020(10948)
2019(25070)
2018(24945)
2017(48476)
2016(26404)
2015(29561)
2014(29417)
2013(29198)
2012(26852)
2011(24402)
2010(24319)
2009(22690)
2008(22282)
2007(19716)
2006(17582)
2005(15804)
作者
(79033)
(65399)
(65366)
(61946)
(41521)
(31577)
(29419)
(25545)
(24741)
(23321)
(22097)
(22056)
(20943)
(20649)
(20136)
(20099)
(19779)
(19483)
(18774)
(18708)
(16351)
(16134)
(15824)
(14827)
(14698)
(14592)
(14521)
(14463)
(13175)
(12835)
学科
(102172)
经济(102023)
管理(80401)
(74458)
(61342)
企业(61342)
方法(47375)
数学(41290)
数学方法(40902)
(30454)
中国(28760)
(28459)
(24256)
(23607)
贸易(23597)
(23052)
业经(22940)
(22741)
环境(19207)
地方(18732)
农业(18389)
(18125)
财务(18053)
财务管理(18013)
(17779)
银行(17712)
企业财务(17030)
(16880)
技术(16687)
(16330)
机构
大学(384984)
学院(381450)
(153422)
经济(150165)
管理(148857)
理学(129063)
研究(128517)
理学院(127636)
管理学(125534)
管理学院(124858)
中国(96065)
(82246)
科学(80299)
(73901)
(66462)
(65402)
业大(60127)
研究所(59505)
财经(58823)
中心(57395)
(55290)
(53381)
农业(52587)
北京(51918)
(48132)
师范(47554)
经济学(46759)
(46377)
(44445)
财经大学(43761)
基金
项目(259969)
科学(202777)
基金(188949)
研究(185927)
(166489)
国家(165151)
科学基金(140261)
社会(117734)
社会科(111602)
社会科学(111573)
基金项目(100653)
(100494)
自然(92267)
自然科(90005)
自然科学(89978)
自然科学基金(88369)
(85281)
教育(84576)
资助(77779)
编号(74733)
成果(60528)
重点(58214)
(57670)
(54753)
(53864)
课题(51227)
创新(50387)
科研(50209)
教育部(49014)
(48928)
期刊
(166134)
经济(166134)
研究(113019)
中国(70484)
学报(65777)
(59697)
科学(57609)
(55787)
管理(53975)
大学(49127)
学学(46508)
农业(40601)
教育(37427)
(33634)
金融(33634)
技术(30269)
财经(28810)
业经(27308)
经济研究(26944)
(24520)
问题(22670)
(20323)
(19127)
科技(19091)
理论(18818)
图书(18603)
(18393)
技术经济(17989)
实践(17085)
(17085)
共检索到556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学彬   李芳芳  
在“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如何利用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述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和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初期,在成本效应的影响下,环境规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而随着政策效应的延续,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倒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改善能源结构和资源配置,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又会呈现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此,国家层面,政府应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加强环境规制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政府应依据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环境规制中的作用;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利用环境规制政策的正外部性,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网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毅  黄先海  余骁  
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3年国务院要求重点城市环境限期达标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omestic Value-Added Ratio,DVAR)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这一效应对国有企业不显著而对非国有企业显著为正;(2)影响渠道检验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使用比是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出口DVAR的显著中介变量,而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效应不显著,此外环境规制政策没有影响企业融资约束;(3)扩展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DVAR存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差异化效应。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可以倒逼企业提升出口DVAR,但这一效应具有异质性,可以按照不同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行业比较优势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制定差异化规制政策,同时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能  刘德学  吴云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较强的吸收能力使曲线形态更加陡峭、拐点右移、整体水平上移;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也会增加进口中间品比例导致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降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进口数字中间品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从高收入国家(地区)进口的企业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重视数字产品进口、企业吸收能力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数字产品进口技术外溢引致的创新效应,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秋红  李文文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使用2000年~2014年中国18个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GVC参与度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参与GVC程度的加深会带动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增长,进口中间品会降低出口国内附加值,但GVC参与度提高所引起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增长幅度大于进口中间品所引起的下降幅度,出口国内附加值与GVC地位存在U型关系,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加入WTO都显著提高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改变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度方法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将制造业分为高、中级技术类别,高技术制造业有更强的附加值获取能力,中级技术制造业更多依赖高密集度的劳动投入分享附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信恒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在测算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异质性检验;出口退税引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的一般贸易占比调节效应大于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解释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事实和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柳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信恒  
现有文献大都只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鲜有文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文章使用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作为上述两种对立效应的综合反映,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成本加成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两个渠道,定量计算两者在总效应所占比重,发现“相对价格效应”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77.97%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且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强  宋林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区域创新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机制,并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促进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通过提升国内中间品质量和拓展国内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和拓展进口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抑制作用;区域创新分别通过对国内中间品质量和进口中间品质量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以及对国内中间品种类和进口中间品种类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环境规制实现低碳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城市低碳治理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治理有利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低碳治理对于非国有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港口城市企业和污染型行业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低碳治理能通过改变城市初始不利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和优化地区资源配置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以上结论能为我国在“双碳”规制下实现绿色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志远  刘元春  
出口国内附加值(DVA)的测算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进行测算。在综合考虑了不同进口贸易方式特征、间接进口与资本品进口问题之后,测算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DVAR从2000年的0.49上升到2006年的0.57;加工贸易的DVAR显著低于一般贸易,外资企业DVAR显著低于本土企业;生产技术复杂程度高的行业具有较低的出口DVAR;推动中国出口DVAR上升的主要动力是民营企业与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FDI进入是导致加工贸易与外资企业DVAR上升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反映出中国并未获得真正的贸易利得;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出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引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国内服务中间投入价格两条渠道,形成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影响效应在不同企业特征、行业类型、企业所处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拓展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高附加值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低附加值企业使其退出市场,并有效推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李琴琴  李宏  
文章基于2005~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使得所在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提高了约2%,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欧班列”开通主要通过运输时间节约效应、行业内扩散效应以及产品市场地方保护的削弱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100千米范围内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对向欧洲市场出口、非国有以及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承彬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库及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测算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存在异质性影响,根据企业年龄分组时,政府补贴对发展阶段后期的企业出口DVAR正向影响最大;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分组时,企业出口规模越大,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正向影响越大;根据所有制类型分组时,政府补贴对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正向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