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5)
- 2023(19842)
- 2022(17310)
- 2021(16116)
- 2020(13683)
- 2019(31188)
- 2018(30786)
- 2017(59843)
- 2016(32666)
- 2015(36619)
- 2014(36516)
- 2013(35714)
- 2012(32937)
- 2011(29899)
- 2010(29944)
- 2009(27814)
- 2008(27407)
- 2007(24216)
- 2006(21556)
- 2005(19121)
- 学科
- 济(127529)
- 经济(127352)
- 管理(99165)
- 业(92474)
- 企(76116)
- 企业(76116)
- 方法(58883)
- 数学(51692)
- 数学方法(51036)
- 财(37572)
- 农(36075)
- 中国(35496)
- 制(28894)
- 业经(28399)
- 学(27159)
- 贸(25390)
- 贸易(25377)
- 地方(25139)
- 易(24603)
- 农业(23688)
- 务(23094)
- 财务(23010)
- 财务管理(22960)
- 环境(21969)
- 银(21902)
- 银行(21833)
- 企业财务(21789)
- 行(20777)
- 融(20324)
- 金融(20319)
- 机构
- 大学(468394)
- 学院(467415)
- 济(187530)
- 经济(183485)
- 管理(181544)
- 理学(157085)
- 研究(156767)
- 理学院(155342)
- 管理学(152510)
- 管理学院(151661)
- 中国(117730)
- 京(99238)
- 科学(97299)
- 财(91014)
- 农(79971)
- 所(79026)
- 业大(72133)
- 财经(72069)
- 研究所(71766)
- 中心(71306)
- 江(68957)
- 经(65474)
- 农业(62994)
- 北京(62504)
- 范(59756)
- 师范(59070)
- 院(57144)
- 经济学(56900)
- 州(55411)
- 财经大学(53540)
- 基金
- 项目(317897)
- 科学(248989)
- 基金(230751)
- 研究(228378)
- 家(202802)
- 国家(201150)
- 科学基金(171812)
- 社会(143867)
- 社会科(136361)
- 社会科学(136326)
- 省(123560)
- 基金项目(121920)
- 自然(113404)
- 自然科(110699)
- 自然科学(110665)
- 自然科学基金(108668)
- 教育(105377)
- 划(104775)
- 资助(95791)
- 编号(92321)
- 成果(75056)
- 重点(71542)
- 部(70232)
- 发(67303)
- 创(65638)
- 课题(63899)
- 创新(61327)
- 科研(61182)
- 教育部(59927)
- 国家社会(59213)
- 期刊
- 济(203070)
- 经济(203070)
- 研究(136751)
- 中国(87405)
- 学报(77867)
- 农(71820)
- 财(69869)
- 科学(69105)
- 管理(66537)
- 大学(58891)
- 学学(55866)
- 农业(48589)
- 教育(48443)
- 融(43404)
- 金融(43404)
- 技术(39027)
- 财经(35457)
- 业经(33701)
- 经济研究(32591)
- 经(30288)
- 问题(27121)
- 业(24507)
- 版(22545)
- 科技(22261)
- 贸(21912)
- 理论(21885)
- 技术经济(21498)
- 图书(21312)
- 统计(20865)
- 商业(20641)
共检索到68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远 杨琴
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体现。以1994年至2009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使用DID方法来估计"两控区"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效应。从全样本城市角度分析,我国实施的"两控区"政策总体上不利于城市总就业水平的提高,对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SO2控制区,对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为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带来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最后从政府对于环境规制工具选择优化、企业的产业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三个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远 杨琴
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体现。以1994年至2009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使用DID方法来估计"两控区"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效应。从全样本城市角度分析,我国实施的"两控区"政策总体上不利于城市总就业水平的提高,对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SO2控制区,对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为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带来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最后从政府对于环境规制工具选择优化、企业的产业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詹凯云 胡志高
为了探讨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赢,以"两控区"的实施作为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的政策冲击,通过构建1994年到2010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强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平均意义上来看,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实现治污与就业的双赢。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除了在时间、空间和行业间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之外,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其中,环境规制在酸雨控制区主要表现为对就业的促进,而在二氧化硫控制区则主要表现为对就业的挤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基于我国113个重点城市1993-2009年工业三废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量等大样本数据,采用倍差分析法对1998年实施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控区"政策的施行使得污染治理总投资增加46.0%、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增加44.1%,"两控区"政策的出台明显改善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效果。研究结论还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以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不同属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 “两控区”政策 倍差分析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基于我国113个重点城市1993-2009年工业三废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量等大样本数据,采用倍差分析法对1998年实施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控区"政策的施行使得污染治理总投资增加46.0%、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增加44.1%,"两控区"政策的出台明显改善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效果。研究结论还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以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不同属性的检验。研究为评估环境政策总体效果提供了借鉴,探讨了环境政策的影响路径,并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对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 “两控区”政策 倍差分析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俭 吉小琴 朱清叶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两控区"政策,以1995—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并在此模型中加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相关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和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是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对西部地区有抑制作用;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作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弱。这表明在"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下,加强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规制、FDI和经济增长的多赢局面。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陈家昌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采用1992年至2009年期间280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并借助倍差分析法对"两控区"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两控区"政策后,相比非"两控区"城市而言,"两控区"城市的人均GDP增加了8.3%,人均工业GDP增加了16.8%。这意味着,施行合适而严厉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另外,我们还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等不同属性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杰英
本文将环境政策和政策执行作为环境规制的两个方面引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发现环境执行程度不变条件下环境标准的提高或环境标准不变而执行程度的提高都会引致低效率、高排放的企业退出本国市场,外国高效率企业进入本国市场。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分为两控区样本和非两控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两控区城市,环境规制提高有利于FDI的进入,而在非两控区城市,环境规制的提高会抑制FDI进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王雪芳
鉴于鲜有文献基于中国的微观数据探讨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助力“健康中国”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文基于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利用国务院于1998年批准实施的“两控区”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两控区”这一环境规制政策对个体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控区”政策显著提升了个体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显著降低了个体发病率、门诊就医及住院就医的概率,显著减少了个体的就医费用。并且,这一提升作用主要源于“酸雨控制区”而非“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2)潜在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两控区”政策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条件、环境治理、体育活动参与度和精神健康四个路径,进而影响了个体健康水平。(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个体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症状类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就业类型和不同技能类型的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4)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养摄入在“两控区”政策与个体健康水平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两控区”政策 个体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基于两控区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倍差法和三重差分法研究两控区政策对高排硫行业出口强度的影响效应及该影响效应的地区差异和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对高污染行业的出口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了高排硫行业的出口强度并存在滞后效应,更换政策实施年份进行安慰剂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两控区政策对非国有企业的出口强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国有企业的出口强度具有正向影响。两控区政策对出口强度的影响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较为明显,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以上结论为我国环境、外贸政策的合理制定及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经验支
关键词:
两控区政策 出口强度 环境规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本文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FDI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1999-2014年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就业不仅存在直接正向作用,还会通过三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就业。环境规制通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间接促进就业,同时,环境规制通过刺激技术进步和抑制FDI间接削弱就业,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总效应为正。本研究对实现环境保护和就业双重红利这一目标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长富 杜宇玮 彭安平
环境规制对FDI区位分布存在显著负面影响,但是"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的证据并不充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并不能抵消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成本、贸易成本等形成的比较优势。其中,环境治理成本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FDI"量质齐升",管理成本、贸易成本的降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外资企业的入驻;对于中部地区而言,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对FDI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贸易成本的降低是吸引FDI的主要优势;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低环境治理成本对FDI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贸易成本是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这表明"向底线赛跑"的破坏性地方竞争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商引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FDI区位 成本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刁心薇 曾珍香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政府环境规制视角,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构建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显性环境规制强度和隐性环境规制强度,并依据2015年中国省域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计量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地域差异明显;当前由于遵循"成本效应",显性环境规制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隐性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以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显性环境规制没有对科技发展水平形成倒逼机制,而隐性环境规制通过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认为:我国各地区应继续加强显性环境规制强度,促使其对科技发展水平产生倒逼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多样的环境规制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环境规制 环境治理 科技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远飞 周博英 李青
文章采用SBM模型测算2008-2017年11个资源型产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基于细分行业的实证进一步表明这种显著的直接效应结论稳健;环境规制通过价值链嵌入和自主创新效应实现对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影响。因此,适度加强环境规制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通过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两个途径提升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资源型产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春 王娟 余伟
为揭示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测算中国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综合指数,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与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2008—2017年绿色竞争力整体上有所上升,绿色竞争力时序均值得分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山西>河南,2017年子系统得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增长绿化度>政府政策支持度。(2)环境规制与绿色竞争力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中部六省处在拐点的左侧,增加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绿色竞争力的提升。(3)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能够间接通过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为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提升提出采取柔性化市场手段鼓励环境保护、加大政策对科技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绿色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