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8)
2023(12855)
2022(11063)
2021(9951)
2020(8398)
2019(19053)
2018(18756)
2017(36384)
2016(19905)
2015(22085)
2014(21706)
2013(21135)
2012(18954)
2011(17390)
2010(17708)
2009(16705)
2008(16402)
2007(14624)
2006(12943)
2005(11633)
作者
(58962)
(49182)
(49007)
(46474)
(31327)
(23617)
(21902)
(18842)
(18670)
(17341)
(16786)
(16366)
(15829)
(15560)
(15227)
(15175)
(14587)
(14438)
(14127)
(14067)
(12174)
(12012)
(11934)
(11346)
(11037)
(10965)
(10885)
(10597)
(9758)
(9551)
学科
(84369)
经济(84248)
管理(64394)
(57844)
(48093)
企业(48093)
方法(39616)
数学(35185)
数学方法(34605)
(23271)
中国(22837)
(21094)
(19125)
业经(18191)
(16851)
环境(16578)
(15318)
贸易(15312)
(14886)
地方(14650)
(14113)
财务(14063)
财务管理(14033)
农业(13726)
理论(13639)
企业财务(13333)
(13303)
(13298)
(13076)
银行(13039)
机构
大学(293363)
学院(292214)
(121383)
经济(118910)
管理(112104)
理学(97606)
理学院(96526)
研究(95744)
管理学(94679)
管理学院(94155)
中国(71489)
(60931)
科学(59519)
(57449)
(49971)
(48123)
财经(46034)
业大(45102)
研究所(43738)
中心(43179)
(43105)
(41781)
农业(39428)
经济学(38611)
北京(37468)
(36598)
师范(36144)
经济学院(34940)
(34363)
财经大学(34314)
基金
项目(199571)
科学(158347)
基金(148344)
研究(139345)
(131148)
国家(130161)
科学基金(112328)
社会(92921)
社会科(88369)
社会科学(88346)
基金项目(78152)
(77050)
自然(73883)
自然科(72262)
自然科学(72243)
自然科学基金(70951)
(65478)
教育(64300)
资助(60883)
编号(53327)
重点(45236)
(44267)
成果(41985)
(41702)
(41371)
国家社会(39703)
(39531)
创新(39192)
科研(38336)
教育部(38202)
期刊
(128417)
经济(128417)
研究(85089)
中国(53566)
学报(49184)
(45463)
科学(44515)
(44092)
管理(40696)
大学(37386)
学学(35742)
农业(29155)
教育(26054)
(24529)
金融(24529)
技术(24075)
财经(24059)
经济研究(21395)
(20682)
业经(20333)
问题(18675)
(15655)
统计(15218)
(14692)
技术经济(14641)
(14268)
科技(13508)
商业(13170)
(13020)
现代(12985)
共检索到420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赵菲菲  
基于中国2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双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控制在门槛值区间时,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城市规模丰富了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双门槛效应;技术创新作为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路径之一,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蕊  
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率也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红利"的发挥受制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红利"的大小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关,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城市生产率有积极影响。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还未达到最优水平,集聚红利有限,同时,除了部分城市实现规模经济外,多数城市并未达到最优规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其具有显著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点。(2)从单因素考虑,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3)从协同效应来看,城市规模能够提升制造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但是制造业集聚阻碍了城市规模效应的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互相匹配;以制造业集聚效应为标准,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存在较大范围的提升空间。(4)从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内在路径差异来看,制造业集聚、城市规模对不同路径具有作用相反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江鑫  
基于中国26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具有空间相关性;城市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城市规模到达拐点之前,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在越过拐点之后,随着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会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江鑫  
基于中国26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具有空间相关性;城市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城市规模到达拐点之前,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在越过拐点之后,随着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会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大千  张卫东  
文章利用2003-2014年中国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组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最优城市规模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促进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分地区回归中依然显著,但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正向作用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二次项回归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城市规模扩张存在最优规模,这一最优值约为220万,分地区回归中这一关系依然显著,且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城市规模大部分位于最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曜  柯善咨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的中间产品模型引入新新经济地理的异质厂商集聚理论,揭示了城市规模所包含的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中间产品供给对制造业企业的门槛效率存在筛选效应,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中间产品部门与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中间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使用中国6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118988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样本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厂商低分位数效率水平的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集聚外部性的80%,而城市中间产品效应可减轻大城市对本地厂商的筛选,因此城市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竞争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增强。估计结果还表明,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对门槛效率的筛选作用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东部城市的筛选效应普遍更强,而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晓丹  张军  吴利学  
本文以城市空间作为企业生产率分析边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生产率分解方法对中国大城市企业生产率优势进行分析,间接测度出大城市具有较高和改进较快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为大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并指出之前对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等的估计可能有偏。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兼具企业生产率的静态和动态优势,即不但生产率水平高,而且提升快,这可以构成大城市吸引和汇聚企业的主要经济原因。虽然城市加总企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效应,但不同规模城市间生产率提升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够解释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提升的39.50%,而中小城市仅能解释22.95%,大城市因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贡献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率的较快提升。研究还发现,大城市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放大,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24.98%,而小城市却下降了25.56%,同时城市内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可以预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系列发现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杰  周倩  
文章基于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门槛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协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与二产/三产增加值之比也呈现倒U形关系;(2)城市"规模红利"的发挥受制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结构红利"大小也受城市规模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虽然少数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已经初步出现规模不经济迹象,但绝大多数中等城市规模仍偏小,"规模红利"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绝大多数城市还未充分发挥第二产业的潜力,不宜过早"去工业化"。文章据此对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易淑昶  孙久文  柳青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城市化作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城市化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具体来说,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前,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后发现,当人均GDP未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人均GDP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启示:应坚持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导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志胜  
通过匹配微观调查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系统考察了城市集聚经济对迁移劳动力的城市就业概率、工资溢价、劳动强度和福利保障等就业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张有利于提高城市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和真实工资水平,且在大城市就业的迁移劳动力更有可能获得各项福利保障以及更接近规范的有酬劳动时间。因此,未来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集聚经济效应,注重通过市场自身调节实现最优化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分布,避免对城市规模合理扩张的过度限制而造成效率和福利的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