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35)
- 2023(21424)
- 2022(18321)
- 2021(16763)
- 2020(14334)
- 2019(32524)
- 2018(32234)
- 2017(61907)
- 2016(33967)
- 2015(37828)
- 2014(37500)
- 2013(37114)
- 2012(33901)
- 2011(30529)
- 2010(30573)
- 2009(28677)
- 2008(28596)
- 2007(25646)
- 2006(22909)
- 2005(20258)
- 学科
- 济(138835)
- 经济(138638)
- 业(114956)
- 管理(107992)
- 企(95684)
- 企业(95684)
- 方法(62985)
- 数学(52495)
- 数学方法(51864)
- 农(50777)
- 财(42868)
- 业经(38036)
- 中国(36922)
- 农业(33617)
- 制(30167)
- 学(28012)
- 务(27706)
- 财务(27629)
- 财务管理(27579)
- 企业财务(26195)
- 地方(25997)
- 贸(24249)
- 贸易(24239)
- 易(23525)
- 理论(23357)
- 技术(23170)
- 和(22493)
- 环境(22269)
- 划(21675)
- 体(21561)
- 机构
- 学院(487384)
- 大学(485788)
- 济(195909)
- 管理(191747)
- 经济(191726)
- 理学(165761)
- 理学院(163961)
- 管理学(161042)
- 研究(160556)
- 管理学院(160154)
- 中国(123173)
- 京(103078)
- 科学(100340)
- 农(93218)
- 财(92574)
- 所(81027)
- 业大(77699)
- 中心(74466)
- 财经(73710)
- 研究所(73445)
- 江(73416)
- 农业(72375)
- 经(67128)
- 北京(64305)
- 范(60991)
- 师范(60304)
- 经济学(59174)
- 州(58524)
- 院(57669)
- 财经大学(54524)
- 基金
- 项目(331441)
- 科学(260333)
- 基金(241613)
- 研究(237705)
- 家(211840)
- 国家(210006)
- 科学基金(180633)
- 社会(151653)
- 社会科(143545)
- 社会科学(143504)
- 省(129471)
- 基金项目(127919)
- 自然(118745)
- 自然科(116024)
- 自然科学(115989)
- 自然科学基金(113905)
- 划(108577)
- 教育(108273)
- 资助(99438)
- 编号(95872)
- 成果(77007)
- 重点(73967)
- 部(72547)
- 发(69905)
- 创(69323)
- 课题(65381)
- 创新(64495)
- 科研(63697)
- 国家社会(62801)
- 教育部(61911)
- 期刊
- 济(217932)
- 经济(217932)
- 研究(140657)
- 中国(91867)
- 农(88590)
- 学报(81166)
- 科学(73392)
- 财(73186)
- 管理(71474)
- 大学(61897)
- 农业(59485)
- 学学(59043)
- 融(45441)
- 金融(45441)
- 教育(45440)
- 技术(41083)
- 业经(39410)
- 财经(36487)
- 经济研究(33251)
- 经(31242)
- 业(30793)
- 问题(30408)
- 版(25097)
- 技术经济(23854)
- 科技(23245)
- 统计(22659)
- 现代(22186)
- 理论(22114)
- 图书(21636)
- 商业(21589)
共检索到717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萌 邢琳培
基于2014—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环境规制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平均收入下降约8%。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负面效应在东西部地区、污染行业和低技能劳动力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长和劳动生产率,对其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农业流动人口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不同,使用分组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其收入分布的影响,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中间收入水平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而提高了收入位于最高分位数上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控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多样化集聚经济和专业化集聚经济两个维度出发,将集聚经济的货币外部性与与技术外部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关注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效应和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聚经济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城市集聚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从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看,专业化集聚对高技能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技能的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强烈的两极分化态势,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分位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比较均衡。从区域差异看,东部地区流动流动人口工资主要得益于多样化集聚,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更多的得益于专业化集聚。
关键词:
集聚经济 技术外部性 工资差异 流动人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控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多样化集聚经济和专业化集聚经济两个维度出发,将集聚经济的货币外部性与与技术外部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关注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效应和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聚经济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城市集聚对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从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看,专业化集聚对高技能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技能的流动人口工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强烈的两极分化态势,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分位流动人口工资的影响比较均衡。从区域差异看,东部地区流动流动人
关键词:
集聚经济 技术外部性 工资差异 流动人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万军 张彬斌
本文以身份认同和定居意愿表示个体城市融入状况,从就业特征和职工社会保险的视角探讨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发现,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缺乏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其中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主要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部门就业,就业的部门特征是导致非正规就业比重高且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过低的主要原因。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并提高外来人口城市融入,可以通过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正规化并提高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包括取消城市部分行业和部门对外来人口的准入限制,通过劳动督察和税收激励政策提高私营企业建立正规劳动关系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重,通过放宽缴费条件、降低缴费基数、增加社会保险种类等方式促进灵活就业者参与城镇社会保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世军 陈博文
首次将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地级市层面“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相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跨地市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显著吸引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入,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主要是通过提供创业机会和提高劳动力预期收入来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此外,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跨地市流动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劳动力的跨地市流入,而在中部地区则相反,在其他地区该影响不明显;与城镇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的边际流动倾向更高,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益贫性;且劳动力更偏好于流入数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部门。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和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配置 流动人口 就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武 余泳泽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倾向愈加凸显,城市服务的多样性福利将成为吸引劳动力和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支撑。本文利用"美团网"生活服务分类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研究城市服务多样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服务多样性会显著降低流动人口的迁出意愿,服务品类多样性每增加1%,劳动力迁出的概率平均约降低3.23%;城市服务多样性的影响具有群体差异性,年轻化、高技能群体的敏感度更高,边际效应可达4.62%和4.03%。考虑调节效应和地区异质性的扩展分析进一步发现,城市信息化、市场化水平对服务品类多样性吸引留住人才具有正向放大作用,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和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本研究为城市人才吸引和劳动力竞争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文平 李新春 陈强远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流动人口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来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创业活跃程度。流动人口聚集是如何影响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异质性社会个体与企业家创业的职业选择假设引入到垂直联系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ootloose entrepreneur model with vertical linkage,FEVL)中,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4年全国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大的市场规模、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与较低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是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特别是创业型个体的重要动因,并进而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而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K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流动人口比例会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越大,创业活跃度越高。本研究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地区之间创业活跃度的差异之谜,同时也拓展了创业研究的经济地理和制度的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世军 潘妍 伏玉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民创业浪潮,对于我国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而言,其创业面对诸多挑战,其中具有中国情境的"关系"是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沪、汉、蓉等7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人群,其创业概率普遍不高,而具有中等学历的人群创业概率却最高,是流动人口创业的主力军;后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作为弱关系的"与本地人关系"的边际影响要超过"与亲友关系"强关系影响。最后从社会融入、创业培训、关系发挥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创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述忠 胡增玺
本文首次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相结合,基于条件Logit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吸引劳动力的流入。影响机制方面,本文发现数字金融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预期收入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的。此外,数字金融的包容性从城乡异质性和个体异质性分析中得以体现。本文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促进和优化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劳动力流动 包容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尹志锋 陈明 郭琳
笔者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在京流动人口工资水平及其决定因素。从就业类型(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角度,将流动人口分为非雇员、雇员两类,非雇员流动人口的工资决定方程存在比较显著的样本自选择性,但雇员的工资决定方程不存在明显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回归方程中,各变量与传统的实证结论基本相符。各类流动人口在工资决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关键词:
工资决定 异质 流动人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锦华 刘小瑜 陈博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农民工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突发性冲击会对其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突发性冲击-农民工流动-农业再就业”的逻辑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论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就业地点以及农业就业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劳动力供需变化与市场配置效率下降加大了农民工工资下行压力,带来了不利的收入效应;加之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增大,县域内就业增加,农民工流动性下降;由于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利用农业的劳动力蓄水池功能进行农业再就业,获得暂时的就业保障以抵御公共卫生风险。此外,城市的失业效应与劳动者的替代效应是突发性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潜在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就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融合,以及通过技能培训等加强对弱势农民工群体的救助和支持是保障农民工生计、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颖刚 蒙莉娜 林雪萍
随着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中国逐渐释放了人口红利,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包容性,特别是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包容性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程度来度量城市包容性,探究城市包容性对流动人口创业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更高的城市包容性对创业层次有正向影响,而城市外部环境条件和劳动力个体的异质性对城市包容性影响创业决策有不同的调节效应。这些发现为我国城市制度改革和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城市包容性 流动人口 创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实证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数据年份、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匹配估计等条件下依旧稳健;从异质性结果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及较低教育程度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提升照料能力及改善住房条件两条机制影响子女随迁。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实现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呼倩 夏晓华 黄桂田
面对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地方政府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当中成功吸引人才,是亟需回答的重要现实问题。为此,文章采用2010~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市层面宏观数据的合并数据,考察城市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对于流动劳动力工资收入和福利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作用,流动劳动力选择效应和城市集聚经济是其主要机制。(2)这种溢价作用对不同收入水平流动劳动力的影响呈现明显的L型曲线特征。(3)无论名义工资、真实工资还是净效用,产业结构的工资溢价影响均显著为正。文章据此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掘城市集聚经济潜力和构建多元劳动力市场格局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务工经历对农业流动人口家乡情结的影响研究
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流动人口女性个体的生育间隔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城市规模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人口迁移的地区代际流动偏好: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
政策性农业保险福利绩效研究——基于辽宁省微观数据的证据
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问题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