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4)
- 2023(14772)
- 2022(12281)
- 2021(11103)
- 2020(9484)
- 2019(20894)
- 2018(20689)
- 2017(40160)
- 2016(21937)
- 2015(24043)
- 2014(23159)
- 2013(22849)
- 2012(20759)
- 2011(18530)
- 2010(18647)
- 2009(17915)
- 2008(17993)
- 2007(16401)
- 2006(14535)
- 2005(13260)
- 学科
- 济(95680)
- 经济(95538)
- 业(94143)
- 企(85750)
- 企业(85750)
- 管理(84775)
- 方法(43309)
- 数学(34619)
- 数学方法(34419)
- 财(34065)
- 业经(31721)
- 农(29842)
- 务(24289)
- 财务(24271)
- 财务管理(24236)
- 制(24151)
- 企业财务(23080)
- 中国(22543)
- 农业(21171)
- 技术(20415)
- 划(18237)
- 体(17476)
- 贸(17228)
- 贸易(17219)
- 环境(16765)
- 易(16752)
- 策(16032)
- 银(15774)
- 银行(15736)
- 和(15690)
- 机构
- 学院(314258)
- 大学(309510)
- 济(136755)
- 经济(134435)
- 管理(127669)
- 理学(110181)
- 理学院(109165)
- 管理学(107905)
- 管理学院(107320)
- 研究(97722)
- 中国(79002)
- 财(67369)
- 京(63166)
- 科学(56564)
- 农(55487)
- 财经(52980)
- 江(48311)
- 经(48182)
- 所(48069)
- 业大(46543)
- 中心(45355)
- 农业(43606)
- 研究所(42953)
- 经济学(42396)
- 财经大学(39122)
- 北京(38900)
- 经济学院(38502)
- 州(37467)
- 商学(37075)
- 商学院(36782)
- 基金
- 项目(206356)
- 科学(164991)
- 基金(153475)
- 研究(149898)
- 家(133236)
- 国家(132063)
- 科学基金(115443)
- 社会(100228)
- 社会科(95267)
- 社会科学(95241)
- 基金项目(81526)
- 省(81178)
- 自然(73938)
- 自然科(72263)
- 自然科学(72241)
- 自然科学基金(71091)
- 教育(67651)
- 划(66811)
- 资助(61458)
- 编号(57626)
- 创(47853)
- 部(46356)
- 重点(46051)
- 成果(45341)
- 业(44647)
- 创新(44106)
- 制(43870)
- 发(43836)
- 国家社会(42438)
- 教育部(40468)
- 期刊
- 济(152527)
- 经济(152527)
- 研究(90161)
- 中国(60354)
- 财(57148)
- 管理(52559)
- 农(51205)
- 学报(46679)
- 科学(44188)
- 大学(36457)
- 学学(35129)
- 农业(34151)
- 融(32691)
- 金融(32691)
- 财经(27903)
- 业经(27025)
- 技术(26710)
- 经济研究(24404)
- 经(23953)
- 教育(23824)
- 业(20657)
- 问题(20263)
- 技术经济(17736)
- 商业(15978)
- 财会(15959)
- 贸(15941)
- 现代(15311)
- 版(14905)
- 科技(14774)
- 世界(14468)
共检索到466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江 熊智桥 石大千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2-2007年数据,以环保问责制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环保问责制显著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是环保问责制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环保问责制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等级和区域差异。鉴于此,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保领域的问责制度,针对不同隶属等级、不同区域的国有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同时,国有企业应建立以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玲文 姚洋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业企业的就业规模大幅度下降,许多人认为,企业改制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11个城市386家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的面板数据的研究,评估了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我们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和一般印象相反,改制显著地减缓了就业的下降趋势。我们还发现,改制对企业的就业增长有持续的和递增的积极作用。即使在控制了企业的绩效、就业条件、资产结构以及改制前就业历史之后,我们仍然得到相同的结论。另外,我们还使用了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差分内差分方法对我们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就业 倾向分值匹配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在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现有文献较少关注环境污染的就业效应,并且忽略了环境污染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基于2003-2013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根据2005年底环保问责制政策引起的两控区城市与非两控区城市SO_2排放的外生变化,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识别了SO_2排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SO_2排放量每增加1%,劳动力就业人数则减少0.3345个百分点;SO_2排放显著制约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但增加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SO_2排放的就业抑制效应在高经济发展和高人力资本的子样本中更为显著;环保问责制政策的减排效应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短期效果明显,而长期效果则大打折扣。就经济成本看,SO_2排放每年导致的就业损失超过250万人,经济损失年平均在540亿元左右,且成本逐年上升。文章的研究结论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寓意,从劳动力就业视角为环境政策的成本效益评估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环境污染 SO_2排放 劳动力就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翠 张龙平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央企集团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审计覆盖面的扩大能够强化这种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监事会效能发挥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低和所处地区信息透明度低的国有企业,国家审计对其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文章丰富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治理效应的研究,对提升企业环保投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锐 刘梦婷
基于新《环保法》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量新法实施前后地方环境治理动机变化对企业环境违规处罚力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新法实施前,政治关联对企业环境违规处罚力度具有“庇护”效应;新法实施后,“庇护”效应被削弱。其中,官员型政治关联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庇护”效应削弱程度更大。结果表明,治理动机不足是以往环境治理失灵的重要成因。应着力完善正负激励互补的激励结构,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动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雪松 杨泉 周敏
中国碳市场政策的持续推进,标志着环境规制体系逐步从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准确测度碳市场作为环境规制工具的政策效应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股上市企业ESG环境得分和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的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并使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参与企业碳排放量及环境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的推行显著降低了参与企业的碳排放量,并提升了企业ESG环境得分;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可以通过提高控排企业的创新水平来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因此,中国应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和范围,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浩 郑越
利用城市一级数据,本文运用泊松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基于增量变化的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的迁入具有显著的约束作用,环境约束越放松的地方越容易吸引污染型企业,即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通过对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的比较研究,本文进一步发现,"污染避难所"效应无论是在东部地区内部,还是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都十分显著,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的迁入有显著的约束作用;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则没有显著的表现。以上结果表明,"污染避难所"效应呈现一定的梯度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冬冬 杨德彬 苏理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目前我国仍处于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不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而在清洁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并且,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的质量影响也会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质量升级 中国出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申萌
差别电价政策作为节能减排政策在高耗能工业行业上的实践,为环境规制和企业活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拟自然实验"的机会。文章利用非参数的研究方法,将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研究了差别电价政策如何通过增加企业成本和改变产业效率,最终影响微观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资和利润等经济活动变量。利用2003~2007年相关规制行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发现差别电价政策在整体上对相关行业有不利影响。在控制劳动力和资本变化的前提下,政策累计造成工业总产值约8%,工业增加值约9%,工资约25%,利润约99%的负面影响。该实证结果表明差别电价政策在相应时间段内对技术进步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差别电价政策 产业效率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雷宝 汪亿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创富主体的理性企业并不天然地具有强烈的生态环保意愿,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本文通过我国东、中、西部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税费负担和政府规制水平对企业生态环保意愿的实际影响及其程度大小。研究发现:企业的税费负担越轻,其生态环保意愿会更强(如税费负担每下降1%,企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将上升约3%);而政府的规制水平对企业生态环保意愿的实际影响虽符合理论假设但结论并不稳健。结合国情,最后提出改进企业生态环保意愿并提高生态文明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税费负担 政府规制 生态环保意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然而还未形成统一的答案,需要进行细化研究。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及区域排污征收费为基础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包括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及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企业各类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反映规制手段的有效性。(2)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工业废水减排的工艺改进能够起到促进作用。(3)区域能源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规制对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源结构越低碳清洁,排污费用作用效果越显著。(4)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部分绿色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提高工业废水去除率)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虹 娄雯 田马飞
利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3的经验证据,采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与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保投资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保投资存在一个临界点,高于该点时企业环保投资越高股权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验证环境管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环境管制强化了企业环保投资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倒U型关系,当企业环保投资低于临界点,与低管制的企业相比,高管制企业的环保投资对股权资本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强;当环保投资高于临界点时,"创新补偿"占据主导位置,高管制企业的环保投资的增加将引发股权资本成本更大幅度降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慧楠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6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的相关性以及环境政策对环保投资的外部影响,并进一步分组检验产权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水平普遍较低,对环境污染治理缺乏积极性;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环保投资规模越大;环境政策的约束加大了企业的环保投资程度。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环保资金。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环境政策 产权性质 环保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