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9)
- 2023(19630)
- 2022(16786)
- 2021(15523)
- 2020(12963)
- 2019(29415)
- 2018(28928)
- 2017(55881)
- 2016(30329)
- 2015(33756)
- 2014(33425)
- 2013(32678)
- 2012(29470)
- 2011(26397)
- 2010(26034)
- 2009(23865)
- 2008(23200)
- 2007(20275)
- 2006(17543)
- 2005(15106)
- 学科
- 济(115409)
- 经济(115249)
- 管理(90214)
- 业(84673)
- 企(69600)
- 企业(69600)
- 方法(54906)
- 数学(48079)
- 数学方法(47470)
- 财(34620)
- 农(33354)
- 中国(30377)
- 业经(26619)
- 学(24939)
- 制(24392)
- 农业(22573)
- 贸(21559)
- 贸易(21551)
- 地方(21525)
- 易(20963)
- 务(20821)
- 环境(20791)
- 财务(20738)
- 财务管理(20695)
- 企业财务(19610)
- 理论(18769)
- 技术(18562)
- 银(18002)
- 银行(17932)
- 和(17920)
- 机构
- 大学(425325)
- 学院(424690)
- 济(168434)
- 管理(166170)
- 经济(164953)
- 理学(145509)
- 理学院(143925)
- 管理学(141256)
- 管理学院(140488)
- 研究(138888)
- 中国(101527)
- 京(88511)
- 科学(87798)
- 财(78543)
- 农(72853)
- 所(68910)
- 业大(67222)
- 财经(63476)
- 中心(63431)
- 研究所(63273)
- 江(60555)
- 经(57859)
- 农业(57358)
- 北京(54731)
- 范(54329)
- 师范(53678)
- 经济学(51913)
- 院(50760)
- 州(48516)
- 财经大学(47501)
- 基金
- 项目(301335)
- 科学(236553)
- 基金(219548)
- 研究(215645)
- 家(193264)
- 国家(191690)
- 科学基金(164401)
- 社会(137379)
- 社会科(130229)
- 社会科学(130196)
- 省(117718)
- 基金项目(116615)
- 自然(108128)
- 自然科(105616)
- 自然科学(105587)
- 自然科学基金(103661)
- 教育(99574)
- 划(99421)
- 资助(89664)
- 编号(86482)
- 成果(68933)
- 重点(67771)
- 部(66103)
- 发(63405)
- 创(62855)
- 课题(59411)
- 创新(58745)
- 科研(58310)
- 国家社会(57116)
- 教育部(56753)
- 期刊
- 济(175882)
- 经济(175882)
- 研究(118336)
- 中国(77245)
- 学报(73109)
- 农(66010)
- 科学(64055)
- 财(60553)
- 管理(58916)
- 大学(55392)
- 学学(52716)
- 农业(44916)
- 教育(43326)
- 技术(35115)
- 融(33555)
- 金融(33555)
- 财经(30680)
- 业经(29832)
- 经济研究(28656)
- 经(26276)
- 问题(23252)
- 业(22231)
- 版(21503)
- 科技(21043)
- 业大(19288)
- 理论(19130)
- 技术经济(18920)
- 图书(18900)
- 商业(18465)
- 资源(18342)
共检索到598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叶 胡佳霖
论文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从直接、间接两种效应视角构建传导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倒"U"型,且我国现阶段环境规制强度位于拐点附近;在间接传导路径中,原本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下反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与之相反,环境规制也扭转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作用;最后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传导因素的门槛效应:在较高的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下,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叶 胡佳霖
论文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从直接、间接两种效应视角构建传导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倒"U"型,且我国现阶段环境规制强度位于拐点附近;在间接传导路径中,原本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下反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与之相反,环境规制也扭转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作用;最后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传导因素的门槛效应:在较高的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下,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志远 周晓艳
根据大样本企业数据,本文发现出口显著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这为理解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动因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支撑。具体来说,出口对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中;而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港澳台外资企业中表现得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特殊的出口模式是中国宏观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推手之一。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的提升,是扭转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的核心举措。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斌红 杨俊青
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就业技能结构来实现。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具有异质性,清洁行业快于污染密集行业到达U形曲线拐点。研究结论表明,目前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水平整体偏低,要实现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赢,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工业行业尽早达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拐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爽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理论框架揭示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过程,阐释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路径及机制,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各省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利用200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各省份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运用SYS-GMM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特征,当前我国环境规制实施强度已过拐点,有利于促进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偏向这一路径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环境规制处于促进技术进步偏向劳动的阶段;进一步的分区域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南方、北方地区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均呈U形且已过拐点,但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南方地区。因此,政府和环保部门要灵活采用环境规制政策,不应不计民生影响地达到环保指标,忽视政策对劳动力相对资本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劳动者收入承受环境规制的主要影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云 王希元
直觉上,智能制造的“机器换人”效应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基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制造业内部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在两种生产方式替代弹性较大的条件下,智能制造将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使劳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导致经济系统整体的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进一步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佩恩表和世界银行的跨国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智能制造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且按照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红利阶段、不同国家类型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智能制造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越显著。机制检验验证了理论假说,即智能制造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探寻兼顾智能化转型和收入分配改善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余倩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珺 杨艺歆 胡国柳
文章聚焦企业要素收入分配机制,以2018年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设计准自然实验,考察了我国首个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作用机制在于环境保护税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而且对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也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检验还发现,当企业产权为非国有性质、要素结构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更高、地区环境规制更强时,环境保护税的实施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继续深化我国环境保护税改革,助推环境保护与人民共同富裕的“双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乔木 李广泳 高淑娟
本文基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机制,结合中国实际状况,阐释了FDI流入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时间上FDI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存在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一直在发生变化,1994年之前较之后的抑制作用强度更大;在空间上,FDI对东部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影响为负,对中西部省份的影响为正,而且西部省份要高于中部省份。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主要源于FDI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的影响变化,据此我们提出削减FDI对劳动收入份额负向影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劳动收入份额 劳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轩宇 朱梦遥 谢蓉蓉
在国家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下,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城市群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表明城市群政策有助于优化初次收入分配制度,使员工更好地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缓解政府干预下企业对资本要素的过度投资以及增大自主研发强度,是城市群政策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作用路径。当企业所在地的行政垄断程度较高、政府干预程度较高,或者企业的劳动与资本要素互补关系较强时,城市群政策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此外,城市群政策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而非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同时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从而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纳入城市群政策的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均得到显著提升,且不存在明显的外溢效应,这排除了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对研究结论的干扰。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经济后果和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文献,而且对于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华
针对目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现状,可从开放经济视角,研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角度主要通过要素配置、产业福利和技术进步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投资角度主要通过行业配置、工资外溢和技术领先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金融角度主要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为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福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岳平 文余源
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的劳动力池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集聚区内外的生产率差异足够大且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池效应才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劳动力池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负;知识溢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劳动力池效应与劳动收入份额为负相关关系,即当前产业集聚的劳动力池效应使得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知识溢出效应正在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即当前正存在负的知识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劳动力池 知识溢出 收入份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初初 冯邦彦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克清 毛锐 罗欢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GMM估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 董莉
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ES函数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资本与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样本下,28个制造业行业的资本与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在2000-2016年均小于1,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关系且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总体偏向于资本;(2)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不同创新来源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技术原创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向效应,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负向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