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5)
- 2023(17065)
- 2022(14540)
- 2021(13343)
- 2020(11536)
- 2019(26273)
- 2018(25773)
- 2017(49705)
- 2016(26944)
- 2015(30139)
- 2014(29911)
- 2013(29500)
- 2012(26819)
- 2011(24025)
- 2010(23715)
- 2009(22150)
- 2008(21978)
- 2007(19607)
- 2006(16817)
- 2005(15086)
- 学科
- 济(106062)
- 经济(105910)
- 管理(82276)
- 业(77487)
- 企(63938)
- 企业(63938)
- 方法(50622)
- 数学(44699)
- 数学方法(44178)
- 财(32603)
- 农(29887)
- 中国(28231)
- 贸(24004)
- 贸易(24000)
- 制(23951)
- 业经(23442)
- 易(23433)
- 学(22065)
- 地方(20150)
- 务(20051)
- 财务(19995)
- 财务管理(19942)
- 农业(19826)
- 企业财务(18888)
- 环境(18681)
- 银(16921)
- 银行(16864)
- 技术(16527)
- 融(16283)
- 金融(16278)
- 机构
- 大学(383763)
- 学院(382120)
- 济(156913)
- 经济(153803)
- 管理(148341)
- 理学(128812)
- 理学院(127412)
- 研究(125661)
- 管理学(125171)
- 管理学院(124481)
- 中国(95023)
- 京(79655)
- 科学(78250)
- 财(73749)
- 农(68324)
- 所(63574)
- 业大(60349)
- 中心(59753)
- 财经(58969)
- 研究所(57805)
- 江(57340)
- 农业(54078)
- 经(53628)
- 北京(49018)
- 经济学(48966)
- 范(47449)
- 师范(46815)
- 院(45307)
- 州(44918)
- 经济学院(44465)
- 基金
- 项目(263853)
- 科学(207878)
- 基金(194134)
- 研究(185817)
- 家(171242)
- 国家(169864)
- 科学基金(145869)
- 社会(120302)
- 社会科(114115)
- 社会科学(114082)
- 基金项目(103380)
- 省(102672)
- 自然(96616)
- 自然科(94446)
- 自然科学(94413)
- 自然科学基金(92726)
- 划(87439)
- 教育(85766)
- 资助(78777)
- 编号(73131)
- 重点(59683)
- 部(58509)
- 成果(58299)
- 发(55575)
- 创(55376)
- 科研(51928)
- 创新(51921)
- 国家社会(50564)
- 教育部(50224)
- 课题(50158)
- 期刊
- 济(165449)
- 经济(165449)
- 研究(105433)
- 中国(73632)
- 学报(64758)
- 农(60675)
- 财(59235)
- 科学(58095)
- 管理(53011)
- 大学(48683)
- 学学(46429)
- 农业(40469)
- 融(33507)
- 金融(33507)
- 教育(33295)
- 技术(31754)
- 财经(29137)
- 业经(27021)
- 经济研究(26814)
- 经(25007)
- 问题(22572)
- 业(21749)
- 贸(19650)
- 版(19637)
- 统计(18143)
- 技术经济(18100)
- 科技(17872)
- 理论(17588)
- 策(17055)
- 资源(16995)
共检索到55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坤 代栓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不可避免地会深刻影响经济体系的诸多领域。本文聚焦于劳动力市场领域,基于条件Logit模型,从流入流出两大维度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化城市环境规制抑制了劳动力流入,加速劳动力的流出。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城市就业岗位与环境质量作用于劳动力流动。环境规制增强,就业岗位减少,抑制劳动力流入,促进流出;环境质量改善,吸引劳动力流入,抑制流出。目前,就业效应的消极作用相较环境改善效应占主导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个体与城市异质性,低龄、女性、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个体更容易遭遇环境规制的负面冲击;沿海省份、秦岭淮河以南和规模较小的城市,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各城市在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规制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要做好受到冲击的劳动力的分流、转岗、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保障社会民生,平稳实现城市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劳动力流动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少俊 郑江淮
就业升级和就业极化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演进中的显著特征。在中国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信息化水平提升将如何作用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以19个门类行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变动现象,发现中国在行业层面已经呈现出了就业极化与升级并存现象,然后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如何影响了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作用方向和影响效应,并采用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效应受到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就业极化条件下,信息化对技能溢价产生促进效应;就业升级条件下,信息化与技能溢价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先促进了技能溢价,后抑制了技能溢价。本文研究对缓解劳动收入不平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东阳 龚丽娟
本文以省级层面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时间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优质劳动力流出过程历时数据的分析,分阶段考察了优质劳动力迁移流动变化特征,并指出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具有持续性、规模化外流、区域性集中、初始流出时间异质性的特征。基于此,进一步引申出对与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
优质劳动力 时间特征 人口流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决定了环境规制对二元劳动力就业影响存在差异性。基于环境规制对城镇二元劳动力就业影响理论分析,本文首先利用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镇二元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采用面板门限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镇农民工就业影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城镇农民工就业负面冲击大于对城镇本地劳动力就业冲击;(2)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存在显著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门槛效应,当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高于2.002时,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抑制效应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决定了环境规制对二元劳动力就业影响存在差异性。基于环境规制对城镇二元劳动力就业影响理论分析,本文首先利用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镇二元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采用面板门限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镇农民工就业影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城镇农民工就业负面冲击大于对城镇本地劳动力就业冲击;(2)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存在显著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门槛效应,当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高于2.002时,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抑制效应为-0.116;当劳动力市场分割介于1.199到2.002之间时,抑制效应较大程度下降,为-0.042;而当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小于1.199时,抑制效应转变为正向促进效应,为0.106。未来应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降低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抑制效应,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有效发挥城镇化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芳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not only in increasing peasants' incom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Basket carry” is the typical form of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Guizhou Province. As a weak group, their state of life evokes so much concern. The thesis studies on the state of consumption of Guizhou “Basket carry” with the data of survey and different methods comprehensively.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背篼军 流动 消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永辉 刘慧
以经济动机为主的家庭劳动力流出如何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事关老年人生活状态,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CFPS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并且显著增加了较年轻、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低和收入低的农村男性低龄老年人就业。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及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代际经济支持在家庭劳动力流出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用。因此,应创造利于就业和创业的市场环境,促进家庭流出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障,更好实现老有所养;提升低龄老年人就业保障,助力老有所为。
关键词:
家庭劳动力流出 低龄老年人就业 代际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范东君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中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我国西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就全国整体而言,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出 粮食生产 面板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何佳佳
流动人口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内部工资收入增长差距却在扩大。文章从劳动力技能分化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阐释了劳动力流入对本地居民工资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理。文章以中国健康与营养微观调查(CHNS)数据为基础,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入对本地居民产生的福利效应非中性,而是技能偏向性的。具体来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竞争关系只发生在低技能劳动力之间,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会降低工资分布底端本地居民的工资。而无论是高技能劳动力还是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都促进了本地高技能居民的工资上升,特别是处于工资最高分位点的本地居民。劳动力流入对本地高技能劳动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本地低技能群体,扩大了工资差距。这种劳动力流入更有利于高技能本地人的影响可以通过技能交叉互补性、劳动力流入外部性和户籍制度来解释。文章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中国户籍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逸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导致农户借出的概率和金额显著增加。机制分析发现,家庭的非完全性迁移增加了留守成员对农村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农户增加借出以维系社会网络。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的借出效应在低收入和低人力资本家庭中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养老服务和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增强无法替代流动人口家庭对社会网络的需求。本文为解释农户间的非正规借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对劳动力流动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民间借贷 社会网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张卓 武舜臣
本文从户籍分割和地域分割视角对城市劳动力市场进行划分,尝试分层次对农民工、外来工人和本地工人三群体工资差异做比较研究。基于2013年八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RIF回归及分解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忽略地域因素,对外来工人而言,会高估职业而低估培训、行业对其工资影响;忽略户籍因素,对农民工而言,会高估垄断行业而低估教育、好职业对其工资的影响。(2)回归结果显示,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群体各工资分位点影响显著;教育年限对三类群体影响存在差异。(3)分解结果显示,工资总体差异主要由工资差异中的不合理部分构成,这种趋势在高分位点处更为明显,其他统计量分解结果也支持以上结论。高低分位点工资差异的拉大是造...
关键词:
城市劳动力市场 双重分割 工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赵亮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依据吉林省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分别从非参数分析、半参数分析和参数分析三个层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流动性比女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强;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男性劳动力的流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技术等级和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