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21)
2023(18099)
2022(15928)
2021(14810)
2020(12767)
2019(29167)
2018(29239)
2017(56467)
2016(30993)
2015(35042)
2014(34912)
2013(34453)
2012(31797)
2011(28680)
2010(28739)
2009(26958)
2008(26687)
2007(23899)
2006(20857)
2005(18654)
作者
(90156)
(75278)
(75099)
(71275)
(47940)
(36202)
(34029)
(29382)
(28550)
(26978)
(25518)
(25214)
(23874)
(23630)
(23273)
(23239)
(23071)
(22291)
(21644)
(21614)
(18782)
(18506)
(18183)
(17107)
(16937)
(16850)
(16741)
(16693)
(15252)
(14987)
学科
(122149)
经济(121988)
管理(93578)
(87001)
(72300)
企业(72300)
方法(57437)
数学(49822)
数学方法(49283)
(35714)
(34349)
中国(31484)
(27180)
(27174)
业经(27078)
地方(24952)
(22843)
贸易(22829)
农业(22655)
(22408)
财务(22323)
财务管理(22267)
(22106)
环境(21294)
企业财务(21099)
理论(20116)
(19773)
银行(19705)
(19476)
(18754)
机构
大学(442420)
学院(440422)
(173501)
管理(171671)
经济(169527)
理学(148491)
理学院(146797)
研究(145918)
管理学(144115)
管理学院(143326)
中国(109807)
(94251)
科学(91763)
(83448)
(74384)
(74171)
中心(67600)
研究所(67330)
业大(67307)
(66216)
财经(66054)
(59858)
北京(59460)
农业(58372)
(57876)
师范(57297)
(53099)
(52754)
经济学(52355)
财经大学(48911)
基金
项目(298098)
科学(233287)
研究(216383)
基金(215607)
(187736)
国家(186168)
科学基金(159484)
社会(135277)
社会科(128017)
社会科学(127981)
(116843)
基金项目(114730)
自然(104782)
自然科(102276)
自然科学(102245)
自然科学基金(100399)
教育(100231)
(98387)
资助(89279)
编号(89056)
成果(72563)
重点(66785)
(65935)
(62690)
(61449)
课题(61023)
科研(57422)
创新(57401)
教育部(56403)
大学(55840)
期刊
(191964)
经济(191964)
研究(128441)
中国(85815)
学报(72224)
(67586)
(65683)
科学(64766)
管理(61278)
大学(54301)
学学(51119)
教育(48441)
农业(45763)
(39222)
金融(39222)
技术(37460)
财经(32420)
业经(31887)
经济研究(30266)
(27605)
问题(25296)
(23356)
图书(22491)
(21517)
理论(21443)
技术经济(21132)
科技(20751)
实践(19543)
(19543)
商业(19523)
共检索到647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学功  柴敏  
文章对工业污染的空间外溢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2003—2016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层面的数据,运用空间SDM、SDEM与SLX计量模型,对环境规制造成的工业污染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了识别和测度,并对这一外溢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化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与工业污染的因果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环境规制确实能够降低本地的环境污染排放,相邻地区环境规制的加强会造成本地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虽然环境规制的确会造成工业污染转移,但是这种环境规制造成环境污染的空间外溢效应存在明显的有界性和衰减性,并且在150千米达到峰值。进而佐证环境规制的确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就近转移。此外,还对影响地区环境污染空间外溢的因素进行了效应分解,进而分析环境规制作用下污染就近转移的逻辑机制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游霭琼  王明珂  
文章使用2005—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相对全面地构建综合指标测算经济发展质量,借助实证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区域和子系统的异质性,并从科技创新投入的调节门槛效应视角探究了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存在区域和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异质性,环境规制的正向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在创新、协调和开放子系统显著;科技创新投入具有调节和门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会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各个子系统使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正向作用显著、负向作用不显著的“倒U型”关系,该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区域异质性。为此,建议加快补足环境规制价格手段的缺位,在实施环境规制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加大和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的投入比重,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和市场环境,出台激励性财税金融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效应,推行区域协同治理环境和协调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环境污染防治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菲菲  宋德勇  
运用中国2000-2014年2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对环境规制影响城市工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区域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一方面,环境规制与城市工业转移两者呈现倒"U"型特征,并存在门槛效应;另一方面,环境规制促进城市工业转移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从经验总结视角利用2000年、2008年、2014年截面数据采用区域间产业转移比较分析法,对城市间工业相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工业转移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区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工业梯度转移现象,基于此从产业转移粘性视角对中国并未出现大规模梯度转移现象进行解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文靖  郑曼妮  
本文采用中国地级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地级市层面的统计数据,分析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空气污染转变城市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变动。空气质量越差,地区迫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压力,越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1当地方经济发展压力大时,空气质量并没有给城市带来显著的治理压力和投资决策影响,只有在城市经济发展压力较小时,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才会减少,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以保证当地的空气质量。2当地方空气污染治理压力大时,空气质量越差,城市迫于环保压力,越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但短期内难以保证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涵天  汤慧桢  贺灿飞  
在当前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面临着更多挑战。基于2003—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规模在时间上、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从出口强度看,中西部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依赖性相对更高。政策层面,环境规制短期内会抑制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规模,但其长期效应相对有限。企业层面,污染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与本地的技术关联越强、复杂度越高,越不容易受到地方环境规制压力的负面影响。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政府需动态调整环境政策,采用因地、因时制宜的治理模式;企业需有意识地推动生产技术更新与产品质量升级,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金刚  方娴  
本文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将城市年鉴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对邻近城市环境规制与本地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确实存在环境规制引发污染就近转移的现象,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讨论揭示出:环境规制引发的污染就近转移效应在150千米达到峰值,即污染基本就近转移到周边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近几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就近特征;污染迁出地的环境规制不仅提升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规模,更是深化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结构污染程度;污染迁出地企业的退出壁垒有助于缓解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而企业的国有性质未能产生明显的中和效应。以上结论说明,当前中国各城市为实现局部短期利益最大而实行的环境规制政策并不利于全局环境治理,应该就环境治理的共同目标达成协同规制的共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金刚  方娴  
本文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将城市年鉴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对邻近城市环境规制与本地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确实存在环境规制引发污染就近转移的现象,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讨论揭示出:环境规制引发的污染就近转移效应在150千米达到峰值,即污染基本就近转移到周边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近几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就近特征;污染迁出地的环境规制不仅提升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规模,更是深化了污染迁入地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康  李志学  周嘉  
基于2005-2016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定性分析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法定量研究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从各城市对比来看,环境规制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市域差异,碳排放量呈先增加后减小态势。(2)从空间格局来看,环境规制强度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强的态势,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环境规制的高水平类型分布集中,城市数量最多;低水平类型均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城市数量最少。碳排放量的高水平类型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以及大庆市和吉林市等石油型、冶金型城市,低水平类型城市数量呈波动增加,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且向南逐渐扩散。(3)东北三省严格的环境规制不仅直接抑制碳排放,也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精简粗放投资间接抑制碳排放,地方政府竞争则会减弱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月涛  胡子煜  王云  
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政策对地区污染排放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可显著降低地区污染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研究得到同样结论,进一步说明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调节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地方财力增长可有效驱动自贸试验区的减排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建设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总体而言,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降低地区污染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毕超  
首先构建了一个解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假设。然后,采用2004年到2008年转移产业中新建企业的面板数据,借助反映企业区位决策的Poisson模型,证实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确实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最后表明,环境规制对重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轻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企业资本密度的提高而降低。此外,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仲伟周  陈玉洁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285个地级市2005至2015年的就业数据为样本,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异质性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就业呈现"U"型影响,当前的平均规制水平在拐点左侧造成就业下降;对私营企业就业呈现倒"U"型影响,平均规制水平在拐点右侧也造成就业下降。环境规制透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有企业就业的增长,却减少了私营企业就业,透过FDI则对两种类型的就业均带来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亚阁  常蕊  
使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ML指数,测算了2003-2013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通过将代表性污染物指标标准化得到反映环境规制的指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城市层面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我国TFP年均增长2.6%,具有连续性、累积性。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效率改进,而非技术进步。(2)环境规制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倒N型"关系,总体上环境规制处于较低水平,对生产率有负向影响。(3)东部、东北地区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较大,中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较小。因此,制定适当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泊宁  杨栋旭  周菲  
为探究高铁开通对工业集聚的具体效应,进而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对2008—2015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回答了以上问题。稳健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城市人均GDP和城市基建水平等因素后,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沿线城市的工业集聚度,表现为城市开通高铁将对该地区的工业集聚产生抑制作用,且开通高铁车次每增加1%,工业集聚度将降低0.013%;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重工业城市和无港口城市,高铁开通对轻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工业集聚的抑制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成本效应"而非"资源转移效应"对工业集聚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