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4)
- 2023(14766)
- 2022(12566)
- 2021(11575)
- 2020(10097)
- 2019(23262)
- 2018(23100)
- 2017(45262)
- 2016(24287)
- 2015(27449)
- 2014(27548)
- 2013(27197)
- 2012(25129)
- 2011(22609)
- 2010(22558)
- 2009(21276)
- 2008(21210)
- 2007(18977)
- 2006(16298)
- 2005(14869)
- 学科
- 济(104840)
- 经济(104702)
- 管理(77982)
- 业(73206)
- 企(61796)
- 企业(61796)
- 方法(53178)
- 数学(46733)
- 数学方法(46217)
- 财(31718)
- 农(26793)
- 中国(25552)
- 制(23402)
- 业经(22031)
- 学(21043)
- 务(20366)
- 财务(20310)
- 财务管理(20260)
- 企业财务(19346)
- 贸(18486)
- 贸易(18481)
- 易(17944)
- 农业(17641)
- 地方(17641)
- 环境(17425)
- 理论(16885)
- 体(16264)
- 银(16252)
- 银行(16219)
- 融(16064)
- 机构
- 大学(359066)
- 学院(355867)
- 济(150577)
- 经济(147606)
- 管理(140703)
- 理学(122233)
- 理学院(120993)
- 管理学(118974)
- 管理学院(118315)
- 研究(113144)
- 中国(86315)
- 京(73762)
- 财(72541)
- 科学(67391)
- 财经(58187)
- 所(55824)
- 农(55147)
- 中心(53389)
- 经(52879)
- 江(52838)
- 业大(51060)
- 研究所(50459)
- 经济学(47976)
- 北京(45699)
- 范(44239)
- 师范(43741)
- 经济学院(43469)
- 财经大学(43460)
- 农业(43401)
- 州(41068)
- 基金
- 项目(238934)
- 科学(190012)
- 基金(177156)
- 研究(172899)
- 家(153368)
- 国家(152171)
- 科学基金(132397)
- 社会(112527)
- 社会科(106845)
- 社会科学(106818)
- 基金项目(93293)
- 省(92168)
- 自然(85919)
- 自然科(83979)
- 自然科学(83958)
- 自然科学基金(82497)
- 教育(81021)
- 划(77708)
- 资助(73740)
- 编号(68825)
- 成果(55761)
- 部(54620)
- 重点(53795)
- 发(49748)
- 创(49720)
- 教育部(47585)
- 国家社会(47305)
- 课题(46903)
- 制(46872)
- 科研(46678)
- 期刊
- 济(158454)
- 经济(158454)
- 研究(100281)
- 中国(65232)
- 财(59141)
- 学报(53871)
- 管理(51021)
- 科学(49656)
- 农(48281)
- 大学(41786)
- 学学(39507)
- 教育(32666)
- 农业(31957)
- 融(31526)
- 金融(31526)
- 技术(31280)
- 财经(29905)
- 经(25607)
- 经济研究(25590)
- 业经(24646)
- 问题(21359)
- 统计(18629)
- 技术经济(17778)
- 理论(17150)
- 策(16968)
- 版(16833)
- 贸(16832)
- 业(16814)
- 财会(16022)
- 商业(15900)
共检索到51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群伟 李振冉 曹雅茹
稳定的劳动力需求对于减轻环境规制可能引发的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至关重要。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环境规制对所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影响的同质性假设,本文将企业分为受规制企业和非规制企业,以“大气十条”为政策背景,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对比了环境规制对两类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影响,明晰了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结构,并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短期内,受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降低,非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小幅度增长;长期内,受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恢复,非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大幅度持续增长。从机制来看,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短期内降低主要归因于生产规模缩小和生产设备升级,末端污染处理设备安装和生产规模恢复在长期内推动了劳动力需求的恢复;非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扩张以及受规制企业淘汰劳动力的流入。另外,从员工技能水平、生产智能化水平和企业年龄的异质性角度考虑,环境规制对受规制企业和非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环境规制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稳定就业、改善劳动力需求结构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五七 陶靓
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负转正;从区域比较来看,目前大多数沿海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会对当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来看待环境规制,防范和减少环境规制的就业风险;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精准施政,合理引导环境规制下的劳动力再配置;积极施政引导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劳动力空间流动,实现环境规制在环保和就业方面的"双重红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通过构建研究空气污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善空气质量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作用,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随后实证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空气污染会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途径降低劳动力供给。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通过构建研究空气污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善空气质量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作用,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随后实证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空气污染会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途径降低劳动力供给。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申文毓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理论认为,劳动力对城市规模的偏好呈现空间类分现象,而当城市规模“足够大”时,劳动力市场竞争又会对劳动者进行选择。然而,现实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空间类分与选择尚缺乏经验证据,而且在中国各城市户籍制度、房价差异化背景下是否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样有待检验。因此,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异质性主体的空间类分与选择效应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劳动力空间类分现象确实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选择流入特大和超大城市的概率比低技能劳动力分别高8.8%和2.4%,而城市落户门槛与高房价会降低这一概率,即城市对劳动力进行选择。机制分析表明,空间类分和选择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收益存在差异。然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同规模城市应制定更加适宜的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刚 熊正韬 蒋尧明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如何“稳就业”“保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层面极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职工董事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代表和维护着企业员工的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其如何影响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中国2007年至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设立职工董事能够促进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职工董事能够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职工董事在发挥促就业效应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视角,揭示了职工董事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拓展了职工董事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解决“稳就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尹秀芳
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一作用机制在理论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验证,但缺乏实证数据的检验。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表征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华东地区的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劳动力转移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再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劳动力转移可以直接驱动经济增长;同时,劳动力转移也可以通过影响非农资本深化程度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青霖 张力
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更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基于Probit计量经济模型深入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在传统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自我发展需要因素,设计改进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采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流动次数、工资待遇情况、性别差异、学历层次等都对流动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正柱 石葳
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力市场扭曲长期累积的结果。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抑制作用,劳动力配置扭曲对其的抑制作用更强;随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表现出持续增强的特征;同时,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城镇化效应和劳动力流动效应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效应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帆 任保平
现有的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都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同质性假定前提下做出的。然而,许多经验事实证明农村转移劳动力与滞留劳动力存在着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因此以农村转移劳动力和滞留劳动力异质性假设为前提,本文对农业产出和农业工资的决定机制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说,并且采用沿海东部地区和内陆西部地区的分省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崔万田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减贫 机理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影响 机理 检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中建 刘翠霞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