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3)
2023(13323)
2022(11278)
2021(9998)
2020(8176)
2019(18538)
2018(18179)
2017(34096)
2016(18285)
2015(20563)
2014(20751)
2013(20381)
2012(19263)
2011(17710)
2010(18113)
2009(17271)
2008(17002)
2007(15414)
2006(14127)
2005(13429)
作者
(54534)
(45429)
(45259)
(43185)
(29066)
(21753)
(20454)
(17519)
(17333)
(16422)
(15804)
(15152)
(14903)
(14729)
(14343)
(14015)
(13497)
(13165)
(13126)
(13018)
(11838)
(11191)
(11022)
(10525)
(10302)
(10243)
(10184)
(10137)
(9327)
(8927)
学科
(97378)
经济(97273)
管理(58710)
(50727)
(41458)
企业(41458)
方法(29741)
地方(27258)
中国(27239)
数学(25377)
数学方法(25106)
(22312)
业经(21538)
(20780)
(19956)
环境(17715)
(17297)
地方经济(16359)
(15601)
金融(15599)
(15473)
银行(15457)
农业(15182)
(15000)
(14192)
(14126)
(13957)
贸易(13943)
(13392)
(12920)
机构
学院(272279)
大学(270742)
(122078)
经济(119529)
研究(100519)
管理(100368)
理学(84141)
理学院(83186)
管理学(81995)
管理学院(81479)
中国(77189)
(58689)
(57937)
科学(57717)
(50901)
研究所(45237)
中心(44686)
财经(44049)
(43830)
(41172)
(39546)
经济学(37970)
北京(37873)
(36600)
(36587)
师范(36258)
业大(35452)
(34615)
经济学院(33591)
财经大学(32070)
基金
项目(171341)
科学(135388)
研究(129196)
基金(122330)
(105288)
国家(104408)
科学基金(89680)
社会(84482)
社会科(80232)
社会科学(80211)
(68716)
基金项目(63513)
教育(58563)
(56431)
自然(53948)
自然科(52604)
自然科学(52592)
自然科学基金(51607)
编号(51461)
资助(49963)
成果(43094)
(42693)
重点(39334)
课题(38016)
(37762)
(36012)
(35532)
国家社会(35365)
发展(34845)
(34268)
期刊
(152535)
经济(152535)
研究(90974)
中国(64886)
(45436)
管理(41248)
(39187)
学报(37104)
科学(36108)
教育(31805)
(29231)
金融(29231)
大学(29220)
学学(27389)
农业(26519)
技术(26039)
经济研究(24747)
业经(23482)
财经(22918)
(19880)
问题(19194)
技术经济(15136)
(14747)
世界(13900)
(13847)
统计(13801)
国际(13520)
(12861)
现代(12595)
商业(12583)
共检索到443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亚运  原峰  
文章在探讨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构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构建综合指数,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倒U”型发展趋势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海洋经济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处于缩小阶段;区域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广东、上海位于第一梯队,广西、海南、河北位于第三梯队,其他省份位于第二梯队;东海海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区域间的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人力资源、国内消费分别是耦合协调水平低和高的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智   黎佩雨   周韩梅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分析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时空异质性,空间上体现为粤港澳、长三角领先,京津冀、长江中游次之,成渝落后;时间上表现为2011—2016年增速较快,2016—2020年增速较慢。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逐步缩小,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α收敛、β收敛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孟阳  唐晓彬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Theil指数分解法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河北的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天津的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及南、中、北部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大致呈现收敛性特征;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内的差异,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寿奎  简东涵  
厘清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及其耦合协调性,有利于优化高技术研发空间布局和数字产业发展战略,更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以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并且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低-低聚集,中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呈现高-高聚集;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在二者之间。建议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低-低聚集和聚集性不显著的地区,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国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加快高质量发展时,要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佘凡   王小兵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二者耦合关系及其区域间差异、差异来源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其耦合水平以勉强耦合和初级耦合为主,且表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均衡空间特征;(2)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外资开放度、创新贡献度是制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集聚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瀚丹   李娅  
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比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2011-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11.16%,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仅为3.05%。二者相互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较高。(2)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从2011年的0.32提高到2021年的0.46,且在空间上存在“从北到南,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地区异质性,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相对发展类型由数字经济滞后型向林业高质量发展滞后型转变。(3)低水平的林业经济增长、数字产业化、数字创新发展是阻碍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系统把握了我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现状、地区差异及空间相关性,建立了数字经济系统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二者的耦合机理与评价维度。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启示:应大力提升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增长潜力,重视并完善以西北地区为代表的相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带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机制,打破区域壁垒,并持续推进数字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仕潮  张飞扬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Moran's I等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事实特征、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最大;二者耦合协调度呈分散化趋势,绝对差异增大,且西部地区极化现象正在增强;全国耦合协调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难以发生状态等级跃迁,考虑空间关联后,相邻省份的影响效果明显;多数省份呈现低水平空间集聚现象,东部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低-低”集聚为主,全国极化程度有所缓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秀娟  张卫国  李春艳  
文章利用2008—2018年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城市群高铁网络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I研究了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与空间相关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处于高度耦合阶段,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哈长、北部湾城市群尚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城市群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东部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高度耦合协调转变,中部、西部城市群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红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三者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法,进行我国19个重点城市2017—2019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互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但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同步性,但整体良性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恬   姚聪莉  
推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利润、技术进步、制度优化和管理效率提升为数字金融系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数字金融通过融资产品创新、交易机制、信息供给、数据治理等便利性服务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分别构建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加权法计算了数字金融综合评价指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和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水平。结果显示:从时间演化上看,2011—2022年中国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经历了“中度失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主导发展类型也经历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型—数字金融主导型—同步型”的发展轨迹。从省际差异上看,2022年中国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现为东中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