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4)
2023(17380)
2022(15226)
2021(14255)
2020(12092)
2019(27686)
2018(27450)
2017(53586)
2016(28822)
2015(32574)
2014(32344)
2013(31723)
2012(29104)
2011(26228)
2010(26338)
2009(24323)
2008(24061)
2007(21009)
2006(18679)
2005(16603)
作者
(82448)
(68549)
(68161)
(65023)
(43555)
(32830)
(30915)
(26744)
(26130)
(24387)
(23260)
(22939)
(21731)
(21600)
(21134)
(20921)
(20301)
(20233)
(19692)
(19521)
(16863)
(16659)
(16492)
(15564)
(15258)
(15252)
(15099)
(15073)
(13791)
(13385)
学科
(115876)
经济(115714)
管理(91741)
(83902)
(70624)
企业(70624)
方法(55209)
数学(48411)
数学方法(47822)
(34134)
(31100)
中国(30755)
(26559)
业经(25803)
(23247)
地方(22207)
(21664)
贸易(21651)
(21409)
财务(21329)
财务管理(21280)
(20958)
环境(20743)
企业财务(20240)
农业(20105)
(19145)
银行(19104)
技术(18449)
(18373)
(18206)
机构
大学(415024)
学院(412396)
(166860)
管理(165198)
经济(163284)
理学(143431)
理学院(141926)
管理学(139484)
管理学院(138725)
研究(133357)
中国(100690)
(87504)
(81800)
科学(80494)
(65277)
财经(65156)
(62045)
中心(60901)
业大(59588)
(59367)
(59131)
研究所(59042)
北京(55125)
(52527)
师范(52036)
经济学(50952)
(49136)
财经大学(48600)
农业(48441)
(48197)
基金
项目(281131)
科学(222076)
研究(206185)
基金(205835)
(178496)
国家(177080)
科学基金(153098)
社会(131274)
社会科(124409)
社会科学(124378)
基金项目(108970)
(108383)
自然(99431)
自然科(97046)
自然科学(97022)
自然科学基金(95268)
教育(95087)
(91404)
资助(84980)
编号(83918)
成果(67841)
(62968)
重点(62607)
(58835)
(58381)
课题(57149)
创新(54529)
教育部(54483)
国家社会(54260)
(54037)
期刊
(179220)
经济(179220)
研究(121352)
中国(74921)
(63472)
学报(62510)
管理(60904)
科学(57799)
(55435)
大学(48474)
学学(45789)
教育(42068)
农业(37913)
(36626)
金融(36626)
技术(35183)
财经(32109)
业经(29393)
经济研究(28461)
(27319)
问题(24088)
理论(20271)
图书(19454)
技术经济(19289)
科技(18950)
(18827)
(18728)
(18680)
统计(18487)
实践(18371)
共检索到597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基于我国113个重点城市1993-2009年工业三废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量等大样本数据,采用倍差分析法对1998年实施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控区"政策的施行使得污染治理总投资增加46.0%、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增加44.1%,"两控区"政策的出台明显改善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效果。研究结论还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以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不同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基于我国113个重点城市1993-2009年工业三废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量等大样本数据,采用倍差分析法对1998年实施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控区"政策的施行使得污染治理总投资增加46.0%、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增加44.1%,"两控区"政策的出台明显改善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效果。研究结论还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以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不同属性的检验。研究为评估环境政策总体效果提供了借鉴,探讨了环境政策的影响路径,并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对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远  杨琴  
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体现。以1994年至2009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使用DID方法来估计"两控区"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效应。从全样本城市角度分析,我国实施的"两控区"政策总体上不利于城市总就业水平的提高,对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SO2控制区,对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为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带来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最后从政府对于环境规制工具选择优化、企业的产业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三个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远  杨琴  
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体现。以1994年至2009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使用DID方法来估计"两控区"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效应。从全样本城市角度分析,我国实施的"两控区"政策总体上不利于城市总就业水平的提高,对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SO2控制区,对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为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带来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酸雨控制区。最后从政府对于环境规制工具选择优化、企业的产业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詹凯云  胡志高  
为了探讨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赢,以"两控区"的实施作为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的政策冲击,通过构建1994年到2010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强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平均意义上来看,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实现治污与就业的双赢。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除了在时间、空间和行业间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之外,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其中,环境规制在酸雨控制区主要表现为对就业的促进,而在二氧化硫控制区则主要表现为对就业的挤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陈家昌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采用1992年至2009年期间280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并借助倍差分析法对"两控区"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两控区"政策后,相比非"两控区"城市而言,"两控区"城市的人均GDP增加了8.3%,人均工业GDP增加了16.8%。这意味着,施行合适而严厉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另外,我们还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等不同属性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仁祥  郭联邦  
随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区际间的转移备受关注。运用2004—2014年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产能准入的环境成本和环境监察两个角度衡量环境规制水平,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转移的关系。研究发现:(1)污染产业对环境规制力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我国中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污染避难所"效应。(2)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转移具有非线性动态影响:产能准入成本型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转入呈倒"U"型关系,而环境监察型环境规制则与其呈"U"型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朱小会  
在考察中国区域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解为政府规制因素和产能过剩因素,利用1997~2012年省际数据建立环境污染影响因素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政府规制和产能过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正式规制强度对各区域降污减排作用不显著;提高非正式规制强度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显著作用,非正式规制对高度产能过剩产生的环境污染有显著的平抑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化解产能过剩将显著改善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开军  原毅军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动态面板模型,从单位废水和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两个方面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并分别实证检验了它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环境规制越严厉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还发现单位废气治理费用的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边际效应要远大于单位废水治理费用增加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与解决产业结构矛盾的双重压力下,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尤其是加大废气治理力度对于当下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均具有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少华  陈浪南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行为,究竟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从而减少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呢,还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组装环节,从而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本文在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的经济背景下,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包行为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强度。与此同时,本文还给出了我国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产权制度以及要素禀赋等的结果。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我国紧迫的产业升级等问题有启发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模型分析表明,能源消费增加将增加环境污染,而新能源开发将有助于控制环境污染。在利用我国1991~201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能源消费引起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产生正效应。我国需要积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能源消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控制能源消费规模,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和加工转换效率;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制定环保政策,减少污染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模型分析表明,能源消费增加将增加环境污染,而新能源开发将有助于控制环境污染。在利用我国1991~201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能源消费引起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产生正效应。我国需要积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能源消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控制能源消费规模,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和加工转换效率;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制定环保政策,减少污染排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劼  田凤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本文采用2010~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267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取向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第二,我国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呈倒"U"型关系;第三,我国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呈"U"型关系;第四,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费用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先强、后弱;第五,我国政府实施的环保投资规制则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俭  吉小琴  朱清叶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两控区"政策,以1995—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并在此模型中加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相关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和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是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对西部地区有抑制作用;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作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弱。这表明在"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下,加强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规制、FDI和经济增长的多赢局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颜建军  李军艳  徐雷  
将"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主要利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状态,借助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探究"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对污染物排放的因果处置效应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试验区设立使得试点城市相较于非试点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但其在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从空间异质性来看,试验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效应,"长、株、潭城市群"较武汉城市圈在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方面取得了更明显的成效,并且"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空间扩散效应也带动了接壤城市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识别试验区设立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发现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等指标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另外,基于产业结构的异质性角度,证实试验区设立促使试点城市的工业污染密集型产业内部出现"去污染化",尤其是对降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高耗能和污染物排放密集型行业产值比重影响显著。经过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所得结论依旧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