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5)
- 2023(18813)
- 2022(15738)
- 2021(14806)
- 2020(12690)
- 2019(29096)
- 2018(28808)
- 2017(54207)
- 2016(29208)
- 2015(33194)
- 2014(32971)
- 2013(32784)
- 2012(30130)
- 2011(27212)
- 2010(27236)
- 2009(25924)
- 2008(25944)
- 2007(23336)
- 2006(20491)
- 2005(18675)
- 学科
- 济(126071)
- 经济(125906)
- 业(107244)
- 管理(96118)
- 企(88338)
- 企业(88338)
- 方法(56086)
- 农(49788)
- 数学(46555)
- 数学方法(46038)
- 财(38995)
- 业经(35714)
- 中国(34726)
- 农业(32729)
- 制(28993)
- 务(25967)
- 财务(25910)
- 财务管理(25860)
- 企业财务(24530)
- 贸(24295)
- 贸易(24283)
- 易(23692)
- 学(22241)
- 技术(21272)
- 地方(21159)
- 和(21078)
- 体(20758)
- 划(20090)
- 银(20066)
- 银行(20035)
- 机构
- 学院(423575)
- 大学(420515)
- 济(182620)
- 经济(179128)
- 管理(167546)
- 理学(143769)
- 理学院(142299)
- 研究(141627)
- 管理学(140063)
- 管理学院(139263)
- 中国(113412)
- 京(88466)
- 财(85763)
- 科学(83499)
- 农(78087)
- 所(70998)
- 财经(67374)
- 中心(66641)
- 江(64705)
- 研究所(63848)
- 业大(62616)
- 经(61203)
- 农业(60245)
- 经济学(55647)
- 北京(55549)
- 范(51665)
- 师范(51172)
- 院(50384)
- 州(50380)
- 经济学院(50148)
- 基金
- 项目(277843)
- 科学(220857)
- 基金(204927)
- 研究(203884)
- 家(177579)
- 国家(176019)
- 科学基金(152510)
- 社会(132549)
- 社会科(125484)
- 社会科学(125450)
- 基金项目(107951)
- 省(107414)
- 自然(97677)
- 自然科(95423)
- 自然科学(95396)
- 自然科学基金(93743)
- 教育(92300)
- 划(89681)
- 资助(83556)
- 编号(82206)
- 成果(66170)
- 部(62643)
- 重点(62124)
- 创(59444)
- 发(59432)
- 国家社会(55698)
- 课题(55272)
- 创新(55146)
- 制(54451)
- 教育部(53876)
- 期刊
- 济(207574)
- 经济(207574)
- 研究(124083)
- 中国(85333)
- 农(75982)
- 财(70174)
- 管理(63478)
- 学报(62766)
- 科学(60539)
- 农业(51342)
- 大学(48975)
- 学学(46314)
- 融(42493)
- 金融(42493)
- 技术(37879)
- 业经(37029)
- 教育(36847)
- 财经(33817)
- 经济研究(31955)
- 经(29118)
- 业(27890)
- 问题(27526)
- 技术经济(22633)
- 贸(22355)
- 世界(21954)
- 版(21107)
- 统计(20968)
- 理论(19705)
- 国际(19578)
- 现代(19328)
共检索到644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剑 胡浩
运用变异系数考察了1995~2012年间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特点,重点分析了包括环境规制等在内的各种因素对我国农药制造业布局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市场关联、集聚效应、内部规模经济对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布局集聚性的增强具有正面影响。而某一区域的环境规制加强会抑制农药制造业在该区域集聚,也就是说,农药生产企业在环境规制约束下更倾向于向环境规制水平较低、环境成本较低的省区迁移集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农药制造业 产业布局 产业集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雨豪 张露露 杨超 程宝栋
制造业是吸纳中国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纵深发展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布局发生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特征及其就业效应,并运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引起就业变动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呈现少量转出、大量流入的转移特征,纸制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部门对外转移的同时,化学品制造业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部门不断涌入,中国制造业呈现不断高级化的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就业效应而言,对家具制造业和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业的冲击较为明显。从不同影响路径来看,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是由国内中间产品、国外中间产品生产外移和国内最终产品生产外移引致。从不同技能水平的就业人员来看,低技能劳动者是受制造业布局调整影响的重点群体。最后,本文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从稳定就业的角度为应对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先进 梁璐
本文从时间进程、区位分布、行业差异三个方面对我国34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总体特征加以分析,并重点剖析了这些企业海外研发活动的战略布局特点及成因。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研发活动主要以技术开发为主;技术探索型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进入模式以新建为主、并购为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杨黎源
在Solow-Barro模型扩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国资民资比例的增长模型,揭示了稳态增长路径下国资民资的比例关系。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出1998-2014年7308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不同国资民资比例在门限值前后对于经济(企业)产出总体指标的影响系数的大小,详细分析了影响系数差异的可能原因。实证表明:在经济后发地区,国有经济成分具有引领发展的功能,持续加强后发地区的国资引领和示范作用,就会产生累积效应。我国西部地区可以更加努力吸引东部地区优势不足的国有资本余量,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国资民资 产业转移 混合所有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真 黄达 刘文波
以国际价值理论为基础,本文构建一个外商投资的环境规制约束度模型并发现,当产业承接国在宽松的环境管制方面的优势强于较低的碳排放效率的劣势并且在低工资率与优惠税收政策方面的优势强于在生产率较低的劣势时,其便能够吸引FDI流入。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工业部门外商投资的环境规制约束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FDI流入我国是受多项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结果,国内环境管制则对工业部门FDI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短期内对FDI的负向冲击会在中长期里逐步转为微弱正向。环境管制对FDI的贡献度要显著的小于固定资本投资、劳动力成本和税负的贡献度,四者联合成为导致FDI流入变化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
工业部门FDI 环境管制 约束度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勇军 李鹏
基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解读,对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异方差稳健型估计研究董事会特征、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行政监管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发展,"软"手段反而不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经济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董事会成员性别、年龄与教育专业异质性在环境行政监管与绿色发展间起调节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针对外资在中国工业经济中的区位选择问题,通过将产业联系和空间效应结合起来,区分了影响FDI在不同行业空间布局的不同模式,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年至2007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在中国制造业的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水平型和复合型,而本地产业市场是外资最为看重的空间布局因素。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空间效应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孔令池
制造业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有:"胡焕庸线"两侧制造业布局形成明显的产业梯度,东南半壁呈"马太效应"的空间极化模式;经济地理格局开始由Krugman的"从分散到集聚"范式向Helpman的"从集聚到分散"范式转换,但产业转移和产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衰退趋势明显;地区间产业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不同产业在空间上开始分离,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建构一个有效的协调和制衡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是推进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合理逻辑。实现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产业的空间移动,显现比较优势;促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东部率先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发挥优势、西部开发强化举措、东北振兴深化改革,是制造业布局空间重塑的策略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磊 张晓平
21世纪之初,北京正由一个工业城市逐步向适合首都特点的新经济型城市转变,其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轻型化的四化经济发展战略都将对北京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布局为着眼点,分别运用功能分区的圈层划分方法和基于邮区尺度的重心计算方法,对近10年北京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并且利用重心变动的分解分析对影响制造业布局的动力因素进行定量描述。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北京制造业的布局正在经历由城市功能拓展区向城市发展新区调整的过渡阶段;近10年间北京制造业的就业和企业分布重心都出现了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是南北方向有所不同:前者向东北偏移,后者向东南偏移。对北京制造业的就业重心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就业重心偏移的贡献同样显著,推动就业重心向东北偏移。北京应继续深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的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要继续引导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东移南扩"的布局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关键词:
制造业分布 重心 分解 北京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剑
为探寻提高我国农药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整体趋势和各省区角度定量考察了我国农药制造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结果表明:从全国的平均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我国农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在波动中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而制约技术效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所研究的全国二十八个地区,生产率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只有云南地区有所下降。就全国而言,农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农药生产率的提高。从动态演变来看,农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常萍 吴敏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各国普遍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实施了环境规制。那么,严格的环境规制真的能促进制造业的"清洁化"吗?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的制造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清洁化"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得到结论:环境规制是影响制造业"清洁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清洁化"高度呈"剪刀差"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曰程 谢汉友 王玉斌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省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国良 王继源
本文通过构建中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制造业的三个技术类别、两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影响渠道定量测算了制造业外迁对中国GDP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出口以高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受美制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2)制造业外迁通过直接效应、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产生影响,短期内直接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长期内溢出效应是造成部门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将超过低技术制造业,而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更加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减轻产业外迁的冲击,本文建议应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业采取差异化政策,特别要注重强化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产业外迁 制造业外迁 产业链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虞祎 张晖 胡浩
本文基于2001~2008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HOV模型,对环境规制是否已经影响到中国生猪生产布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猪生产正在发生从环境规制严格地区向环境规制宽松地区转移的现象,从而验证了生猪生产布局中存在"污染天堂效应";本文另一表征环境规制的变量"人均收入水平"对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方向与预期相反,应该看作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畜产品市场规模扩大所产生的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布局的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解析——基于199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
环境规制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中国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动态演进过程分析——基于Ti VA数据库的新兴市场国家比较!
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蛋鸡产业布局变迁的经济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基于空间布局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地区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农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经济变迁中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理路——基于2002-2011年高职院校布局演进的经验分析
基于DEA-Tobit的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来自2005~2010年装备制造业的经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