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7)
2023(12454)
2022(10242)
2021(9423)
2020(7976)
2019(18103)
2018(17736)
2017(33587)
2016(18145)
2015(20515)
2014(20170)
2013(20147)
2012(18573)
2011(16645)
2010(16766)
2009(16133)
2008(16210)
2007(14588)
2006(13036)
2005(12410)
作者
(51465)
(43118)
(43029)
(40814)
(27598)
(20403)
(19384)
(16570)
(16231)
(15354)
(14824)
(14322)
(14157)
(13779)
(13688)
(13081)
(12864)
(12512)
(12260)
(12229)
(10721)
(10530)
(10226)
(9843)
(9646)
(9592)
(9493)
(9434)
(8573)
(8486)
学科
(83441)
(83337)
经济(83205)
(77286)
企业(77286)
管理(73864)
方法(35038)
(31837)
业经(28591)
数学(26771)
数学方法(26625)
(26418)
中国(23044)
(21826)
财务(21808)
(21806)
财务管理(21775)
企业财务(20637)
(19101)
贸易(19089)
(18765)
农业(18355)
技术(17490)
(17134)
(16509)
(15860)
环境(15768)
(15414)
体制(14354)
(13544)
机构
学院(268972)
大学(266207)
(124388)
经济(122406)
管理(106762)
理学(91030)
理学院(90168)
研究(89979)
管理学(89297)
管理学院(88790)
中国(74435)
(61461)
(55910)
科学(49698)
财经(47807)
(44547)
(43524)
(43035)
(40980)
中心(40246)
研究所(39638)
经济学(39218)
北京(35376)
经济学院(35374)
财经大学(35251)
业大(35045)
农业(33639)
(32179)
商学(31260)
(31227)
基金
项目(170291)
科学(137830)
基金(129106)
研究(127009)
(110910)
国家(109981)
科学基金(96485)
社会(85709)
社会科(81483)
社会科学(81463)
基金项目(67455)
(63813)
自然(60139)
自然科(58760)
自然科学(58746)
自然科学基金(57820)
教育(56324)
(53104)
资助(52168)
编号(48558)
(39689)
成果(39205)
(38618)
重点(38054)
(38050)
(38026)
国家社会(37159)
(36468)
创新(35423)
教育部(34720)
期刊
(142666)
经济(142666)
研究(83884)
中国(55702)
(52746)
管理(45495)
(41375)
科学(36918)
学报(35916)
大学(28678)
农业(28210)
(27351)
金融(27351)
学学(27317)
财经(25310)
技术(23486)
经济研究(23203)
业经(22986)
(21918)
教育(20214)
问题(18896)
(18231)
(17612)
世界(16209)
国际(15822)
技术经济(15637)
财会(14060)
现代(13373)
会计(13165)
经济管理(11817)
共检索到418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杰  刘斌  
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对出口数量和产品种类的作用恰恰相反。研究结果说明,在环境规制的压力下,企业更倾向于提升现有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不是追求出口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和数量的扩张,这种"精—瘦"的产品组合更有益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低价竞争、数量取胜"的"中国制造"印象。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也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扩展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相比于市场化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王睿雅  
偏年效应是指同一年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因为进入市场的月份不同,导致以传统的日历年统计的产值(出口额)不同。偏年效应会导致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为此,首次利用海关企业月度数据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偏年效应进行系统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偏年效应导致中国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66.68%,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239.61个百分点。在剔除偏年效应之后,企业进入和退出对出口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广度边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提升58.84%。基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贸易方式、产品类型、出口目的地和国内不同地区研究偏年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偏年效应存在差异,广度边际对出口增长贡献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不仅基于传统的日历年数据认识企业行为,也需要考虑偏年效应带来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汤学良  刘馨  
环境、出口和创新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研究三者综合关系的"波特假说"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在识别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主参与型三种环境规制政策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企业创新和出口行为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对三类"波特假说"进行系统检验,即检验环境规制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何种类型的环境规制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环境规制是否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间接促进企业出口,达到优化环境和发展贸易的双赢目标?研究发现,"弱波特假说"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上成立;对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则未能检验出"弱波特假说";三种类型环境规制都体现出与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认为"狭义波特假说"成立;在行政命令型与公众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下可以通过倒逼企业创新来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即"强波特假说"成立。本文的结论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实现环境与出口贸易双赢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毅  黄先海  余骁  
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3年国务院要求重点城市环境限期达标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omestic Value-Added Ratio,DVAR)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这一效应对国有企业不显著而对非国有企业显著为正;(2)影响渠道检验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使用比是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出口DVAR的显著中介变量,而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效应不显著,此外环境规制政策没有影响企业融资约束;(3)扩展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DVAR存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差异化效应。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可以倒逼企业提升出口DVAR,但这一效应具有异质性,可以按照不同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行业比较优势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制定差异化规制政策,同时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涛  李金叶  马莉  
提升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要求。在厘清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影响机制基础上,本文利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算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技术含量分别具有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作用,但前者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正效应并未完全冲抵后者引起的负效应,因而使得实际出口绿色技术含量负向偏离有效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口绿色技术含量低于有效水平的局面并未随企业特征分组有所改善,并且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未达到国际出口的基准水平是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的发现,对驱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莉   魏浩  
ESG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研究了ESG表现对中国企业海外收益影响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的ESG表现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海外收益,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企业的ESG表现主要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提高商业信用与企业声誉、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等路径推动企业海外收益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等都会增强ESG表现对中国企业海外收益的积极影响。另外,企业ESG表现对海外收益的影响还存在“优于平均”效应,即企业ESG表现越是优于同群企业平均水平,越有助于企业海外收益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企业海外收益韧性。文章研究揭示了企业ESG表现影响海外绩效的路径机制,拓展了企业提升海外绩效及韧性的影响因素,为中国国际化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平  
制度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在当前正式制度尚不完善的经济转轨期,政治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系与制度环境均正向影响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政治关系与制度环境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仅对国有控股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以及外资控股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为  蒋柳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利用1998年至2007年中国30个省区422个制造业小类行业的企业数据,采用各省法律环境与行业契约依赖程度两个维度的指标,运用"差异中差异"的估计方法就法制环境对中国出口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法制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扩张;营商法制环境的改善对契约依赖度更高行业中的企业出口概率与出口额的促进作用更大;经营年限、平均工资与企业规模对契约依赖度更高行业中的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更大,生产率悖论仅存在于契约依赖程度较低的行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邵敏  包群  
文章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估计方法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了出口企业转型对其经营表现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度外销型企业转型为中度外销型企业以及中度外销型企业转型为低度外销型企业对企业经营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显著地增加企业的负债额进而恶化其财务状况,二者不显著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出。高度外销型企业转型为低度外销型企业对企业经营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显著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这种转型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企业的产出和财务状况。尽管如此,由于其对企业的产出并不产生显著作用,因此由于该转型行为所获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也会减少企业的就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赵姝  靳婷婷  
本文通过构建质量内生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考察了产品质量在企业出口决定中的作用,得出了产品质量较高(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内销)的理论推论。之后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两个不同样本期的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对上述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入世前后产品质量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而当前则表现为产品质量较高的企业更愿意出口,即产品质量对企业出口决定的影响呈现出由负向作用向正向影响演变的特征;内在机制可能是入世初贸易成本的降低、国内企业质量意识的增强、国外质量贸易壁垒和消费者质量需求的上升。进一步分行业考察发现,服务企业中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企业所占比重低于制造业企业,但在出口决定动态演变的特征方面与总体样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由于服务产品质量还涉及到消费质量维度,使得服务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质量)在其出口决定中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俊美   佟家栋   李建桐  
极端天气正深刻影响微观主体的决策和资源配置。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象数据,发现多产品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和出口集中度应对极端高温,同时出口数量和出口新产品种类也经历了显著下降。机制研究显示,出口价格上涨主要由多产品企业成本上升驱动;核心产品的抗高温韧性促使企业增加出口集中度;极端高温的生产率下降效应则导致了出口数量和出口新产品种类的萎缩。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炎热地区的企业更易受到极端高温的负面影响,关注气候变暖问题有助于提高企业适应极端高温的能力,尤其在相对炎热的地区,这种适应性的提升更为显著。此外,年均气温的升高和对历史气温的正向偏离也削弱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证实了以极端高温增加和升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暖对多产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从多产品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角度深化了对企业气候韧性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当前中国全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祥义  戴金平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资源日渐富足,企业有效信息披露是企业外部融资和质量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进而影响企业出口绩效。本文通过合并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研究了企业有效信息披露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企业有效信息披露通过融资和质量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绩效,这一作用在所有制、贸易形式、区域及产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同时在考虑零贸易、内生性、样本选择及遗漏变量等问题后,有效信息披露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仍稳健成立。综上,本研究表明加大企业信息披露的有效程度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表现,这为信息时代企业信息披露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安然  陈艺毛  
近年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实践与发展受到各方关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践行ESG理念可能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与出口绩效呈U型关系,ESG表现的改善在短期内会抑制出口绩效,但长期会促进出口绩效的提升;技术研发是企业加强ESG表现促进出口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企业环境责任改善与出口绩效正相关,加大研发投入能更好地发挥环境责任改善对出口绩效的推动作用。ESG评价标准倒逼企业改革生产和管理方式来维持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外贸高质量发展。因此,应重视价值重塑,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重视价值转换,构建ESG绩效管理体系;重视价值提升,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迪  朱林可  
本文研究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地区质量声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我们以本地区企业出口的同类产品平均质量为该产品"地区质量声誉"的代理变量,发现以地区为主体的出口产品质量声誉会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当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差异化程度越高时,这种影响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质量声誉"对非外资企业、通过贸易中介出口的企业、出口目的国距离更远的企业以及自身产品质量较低的企业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地区质量声誉"的提高还有利于产品出口价格的提升。这些证据与"地区质量声誉"在存在质量信息不对称时有助于企业实现更优秀出口表现的假说相一致。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推动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关注作为地区公共物品的"地区质量声誉"的培育。相应地,中央政府也需要关注"国家质量声誉"的培育,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以避免中国出口陷入"低质量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迪  朱林可  
本文研究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地区质量声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我们以本地区企业出口的同类产品平均质量为该产品"地区质量声誉"的代理变量,发现以地区为主体的出口产品质量声誉会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当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差异化程度越高时,这种影响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质量声誉"对非外资企业、通过贸易中介出口的企业、出口目的国距离更远的企业以及自身产品质量较低的企业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地区质量声誉"的提高还有利于产品出口价格的提升。这些证据与"地区质量声誉"在存在质量信息不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