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5)
2023(17309)
2022(15146)
2021(13923)
2020(11774)
2019(26580)
2018(26325)
2017(50160)
2016(27743)
2015(30886)
2014(30260)
2013(29576)
2012(26972)
2011(24504)
2010(24337)
2009(22795)
2008(22211)
2007(19367)
2006(17089)
2005(15003)
作者
(82106)
(68256)
(68113)
(64438)
(43452)
(32797)
(30666)
(26587)
(26109)
(24232)
(23228)
(23072)
(21813)
(21456)
(21208)
(20885)
(20736)
(20216)
(19596)
(19502)
(17204)
(16744)
(16542)
(15643)
(15234)
(15233)
(15219)
(15004)
(13814)
(13580)
学科
(102999)
经济(102853)
管理(82334)
(75721)
(63133)
企业(63133)
方法(47178)
数学(40520)
数学方法(40026)
(29268)
(29258)
中国(26668)
(25443)
业经(24443)
(22831)
(19812)
贸易(19804)
环境(19762)
农业(19332)
地方(19298)
(19241)
(18454)
财务(18380)
财务管理(18344)
理论(17950)
企业财务(17370)
(16919)
技术(16828)
(16521)
银行(16444)
机构
大学(394512)
学院(392764)
(150530)
管理(150335)
经济(147231)
研究(133360)
理学(130912)
理学院(129383)
管理学(126890)
管理学院(126198)
中国(97093)
科学(86654)
(83739)
(72579)
(70566)
(68639)
业大(64486)
研究所(63074)
中心(59374)
农业(57528)
(57481)
财经(56650)
北京(52097)
(51833)
(51416)
师范(51185)
(48085)
(46031)
经济学(45411)
财经大学(42141)
基金
项目(274470)
科学(214107)
基金(198444)
研究(194892)
(176225)
国家(174784)
科学基金(148121)
社会(122200)
社会科(115643)
社会科学(115614)
(107754)
基金项目(105394)
自然(98435)
自然科(96092)
自然科学(96060)
自然科学基金(94326)
(91674)
教育(89771)
资助(81274)
编号(78607)
成果(63486)
重点(62308)
(59743)
(57802)
(57277)
课题(54480)
创新(53546)
科研(53040)
计划(51523)
教育部(50529)
期刊
(163130)
经济(163130)
研究(111548)
中国(73304)
学报(71791)
(65886)
科学(62576)
(53681)
管理(53657)
大学(53054)
学学(50310)
农业(45227)
教育(42895)
技术(31589)
(30776)
金融(30776)
业经(27488)
财经(27336)
经济研究(26226)
(23341)
(23087)
问题(21195)
(20801)
科技(20207)
业大(19310)
图书(19192)
理论(17935)
技术经济(17904)
资源(17189)
现代(16881)
共检索到562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笔者利用中国1997—2011年30个省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环境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研究了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研究发现,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不考虑环境情况下的数值;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笔者进一步基于空间面板tobit回归模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其产生负向的作用;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这些结论表明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继续发挥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海英  谢建政  张纯洪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内含了环境规制因素,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短期抑制、长期促进生产率增长的"波特假说"。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所引致的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放成本并不相同。如果污染治理成本相对小于污染排放成本,则环境规制实施当期就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否则会使之恶化。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其在污染治理和污染物排放两方面,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效应的相对强弱。在有效环境规制工具选择问题研究上,提出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众多因素中"剥离"出环境规制的研究路径,通过"剔除"环境规制变量前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识别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琴  
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文章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和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国工业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分析了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影响机制和协同效应。主要结论为:第一,两种环境规制均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第二,两种环境规制均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间接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第三,两种环境规制通过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比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第四,两种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存在阶段性,一种环境规制超过门槛值后,另一种环境规制及两者的协同效应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效果更显著。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完善环保税征收体系,从而发挥环境规制的直接提升作用;二是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政策组合,发挥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战略、改善能源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勤华  李樱  胡靖  
本文通过SBM模型测算非期望产出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面板数据构建ToBiT回归模型,并就环境规制方式及其强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规制方式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当期和近几期内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目前,经济激励型规制方式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即U型关系。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在充分把握信息的前提下合理制定规章,增强环保机构的建设和执法力度;调整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和水平,以解决征收面窄、标准偏低的问题;同时,完善碳交易的投标定价制度,并由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省市区、行业和品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祥松  彭良燕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8年间在无环境规制、弱环境规制、中环境规制以及强环境规制四种情形下的环境技术效率以及环境规制成本。其次,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各地区在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最后,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考虑环境规制后,全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环境规制是有成本的,而且环境规制政策越严格,成本越高,各地区的环境规制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实施环境规制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深化、工业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畅  
随着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流通业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信息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通能源强度、交通网络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GWR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多维驱动因素对流通业TFP的方向和强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平稳特征,其中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中部高、东西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信息化水平、交通网络密度、技术创新能力则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能源强度对各省份流通行业TFP均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流通业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旺  左文婷  
文章以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于面板模型分析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提升,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即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2)严格适宜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激发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生产率的"双赢",由此验证了"波特假说"。(3)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变量,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但这一作用弱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还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鑫  杜建国  金帅  
目前,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存在众多争议,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证明了各自支持观点的合理性,但很少有人考虑地区因素的影响作用。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1999~2010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工业TFP)指数及其分解项:效率变动、技术进步,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TFP、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晓艳  吴学花  
中国制造企业在不断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出现了污染工序转移的问题。近几年学者们从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效率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展开中国制造业在环境规制下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本文结合基于松弛向量的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了2003-2013年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整体有效,且新技术的应用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环境规制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国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环境规制对不同性质制造行业具有差异化影响,尤其对重污染企业影响明显,利于环保政策的落实,并进一步推动企业革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惠  乔美华  
在考虑物流业能源投入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下,采用全局参比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构建Tobit模型探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5%,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分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原因发现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动;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对物流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小;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