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8)
- 2023(16258)
- 2022(13842)
- 2021(12755)
- 2020(10518)
- 2019(23869)
- 2018(23758)
- 2017(45727)
- 2016(24641)
- 2015(27472)
- 2014(27187)
- 2013(26349)
- 2012(24441)
- 2011(22250)
- 2010(22972)
- 2009(21258)
- 2008(21158)
- 2007(19351)
- 2006(17214)
- 2005(15868)
- 学科
- 济(106551)
- 经济(106435)
- 管理(78580)
- 业(75748)
- 企(64422)
- 企业(64422)
- 方法(40781)
- 数学(34688)
- 数学方法(34048)
- 中国(31173)
- 农(28149)
- 地方(26728)
- 业经(26656)
- 财(26015)
- 制(24550)
- 技术(22168)
- 学(19665)
- 银(19636)
- 银行(19610)
- 行(18935)
- 融(18708)
- 金融(18706)
- 农业(18652)
- 环境(18638)
- 贸(17874)
- 贸易(17857)
- 理论(17412)
- 易(17282)
- 体(16673)
- 划(16437)
- 机构
- 学院(350344)
- 大学(346249)
- 济(145601)
- 经济(142511)
- 管理(134886)
- 研究(119952)
- 理学(115094)
- 理学院(113828)
- 管理学(111761)
- 管理学院(111096)
- 中国(91937)
- 京(73798)
- 科学(71316)
- 财(69505)
- 所(60367)
- 江(55593)
- 农(54343)
- 中心(54241)
- 研究所(54159)
- 财经(53719)
- 经(48421)
- 业大(48026)
- 北京(46927)
- 范(45931)
- 师范(45473)
- 州(44463)
- 经济学(44122)
- 院(43756)
- 农业(41916)
- 财经大学(39536)
- 基金
- 项目(227619)
- 科学(181269)
- 研究(168743)
- 基金(164117)
- 家(142106)
- 国家(140896)
- 科学基金(122197)
- 社会(108520)
- 社会科(103135)
- 社会科学(103112)
- 省(92034)
- 基金项目(85656)
- 教育(78035)
- 自然(77467)
- 划(75756)
- 自然科(75720)
- 自然科学(75702)
- 自然科学基金(74379)
- 编号(67646)
- 资助(67394)
- 成果(55186)
- 发(53079)
- 创(51812)
- 重点(51778)
- 部(49659)
- 课题(48922)
- 创新(47714)
- 制(45105)
- 国家社会(44694)
- 教育部(42960)
- 期刊
- 济(170352)
- 经济(170352)
- 研究(106861)
- 中国(79081)
- 管理(56187)
- 财(54472)
- 农(51170)
- 学报(49604)
- 科学(49150)
- 教育(43221)
- 大学(38811)
- 融(36657)
- 金融(36657)
- 学学(36452)
- 农业(34460)
- 技术(33175)
- 业经(29338)
- 经济研究(27248)
- 财经(26885)
- 经(23316)
- 问题(21574)
- 业(19005)
- 技术经济(18468)
- 科技(17879)
- 统计(17261)
- 策(17017)
- 商业(16837)
- 贸(16755)
- 现代(16179)
- 坛(15908)
共检索到543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优生 任保全
研发创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样本,研究环境规制、企业规模差异等因素对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全样本估计中,环境规制激发了研发创新,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呈U型关系;产业分类估计中,仅在部分产业,环境规制促进了研发创新,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呈U型特征;分地区估计中,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促进了研发创新,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呈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均不显著;政策后的环境规制激励了研发创新,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呈U型特征,政策效应显著。上述研究为政府制定适宜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晓丹 刘海洋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94个行业、6万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尝试解释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的规模分布及其演进的特殊性,二是创新等因素对于产业规模分布和成长的独特塑造作用。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向下偏离齐夫分布,中小企业构成了产业发展的主体,但大企业比较强势、处于支配地位;企业规模分布呈现先提高、后停滞状态,与传统产业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问题尤为突出;创新在规模分布的塑造中起显著作用,进一步使得企业规模偏离齐夫分布,而政府补贴收入和企业进入则减缓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企业规模分布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珂 耿成轩
基于我国地区视角,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权重赋予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制度环境进行评价和对比,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10-2016年的制度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制度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两者的发展并不是很协调,北京勉强协调,有9个地区濒临失调,14个地区轻度失调,广西中度失调。大多数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滞后于制度环境。只有采取措施从优化制度环境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入手,才能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永军 李毅凡
采用2000—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板数据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制度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在政府研发补贴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产业规模、出口规模和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产权性质具有负效应,技术引进的作用则并不显著;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的制度环境更为良好,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制度环境主要通过政府同市场关系等四个维度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到区域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政府研发补贴政策与制度环境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效融合,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刘蓓
本文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的不同发放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定额补贴由于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厂商的产品质量决策,所以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它不如比率补贴有效。本文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2009~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接受的定额研发补贴对其创新产出,即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这些上市公司上期的技术进步和当期研发投入会正向显著增加其创新产出。我国各级政府需要改变普遍使用的定额研发补贴方式,以比率研发补贴来代替定额研发补贴,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保全 董也琳
本文基于中观和微观视角,运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产业集中度、企业市场势力对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业整体、政策后、低资本密集度、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的回归中,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市场势力与研发创新分别呈"倒U"型和"U"型关系。此外,过高的固定资产比率不利于研发创新,而净资产收益率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飞 武鑫 宋波
文章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变迁和制度环境的交互作用,结合案例剖析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中技术、资本和人才等关键创新要素的驱动机理,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基于新熊彼特理论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及保障措施,最终,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共同演化机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叶锐 杨建飞
阐述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依存关系,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抽象为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研究表明:由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可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对系统平衡的贡献大于它们之间转化因素的作用。若当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临困境时,都可以通过另一方平稳发展来保持系统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和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盛祥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体制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正昕 郁俊莉
文章采用地方政府发布的“五年规划”中的政策文本,通过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研发补贴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策略性创新中。与国有企业相比,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补贴在地方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娅 官令今
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整体上推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选取2011—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样本构建面板数据,细分四种产业政策工具并探讨其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不同维度上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政府补贴仍然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2)宽松的市场准入是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3)税收优惠和信贷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主要反映为规模效应而非对效率和创新的提升;(4)产业政策在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间存在较大的政策效果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应用产业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是保障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内生要求。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永萍 芮明杰 马永
在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自主创新是关键。本文利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信息和财务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类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分组后,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从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优生 任保全
环境规制能否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分位数方法研究发现:整体估计中,环境规制促进了技术创新,对低、高研发强度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分地区和产权性质估计中,环境规制促进了东部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未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中西部和国有低研发强度企业甚至有抑制倾向。上述研究为采取差别化的环境规制措施,激励技术创新,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俊周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工程,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集群式发展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 新常态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