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4)
2023(14218)
2022(12012)
2021(11041)
2020(9722)
2019(22508)
2018(22634)
2017(44716)
2016(24026)
2015(27868)
2014(28068)
2013(27666)
2012(25748)
2011(23472)
2010(23951)
2009(22667)
2008(22715)
2007(20631)
2006(18196)
2005(16620)
作者
(71700)
(60040)
(59740)
(57032)
(38057)
(28786)
(27471)
(23322)
(22406)
(21499)
(20222)
(20123)
(19004)
(18960)
(18682)
(18568)
(18253)
(17738)
(17378)
(17251)
(15127)
(14759)
(14726)
(13491)
(13483)
(13440)
(13368)
(13353)
(12166)
(11746)
学科
(104243)
经济(104112)
管理(74855)
(69669)
(57444)
企业(57444)
方法(52852)
数学(47061)
数学方法(46386)
(29257)
(27564)
(27087)
贸易(27075)
中国(27022)
(26291)
(23992)
业经(21698)
(19183)
(18090)
财务(18034)
财务管理(17983)
地方(17827)
环境(17718)
(17589)
银行(17546)
农业(17291)
企业财务(16964)
(16700)
(16370)
金融(16366)
机构
大学(363506)
学院(362341)
(153574)
经济(150367)
管理(139449)
理学(120271)
理学院(119003)
研究(117391)
管理学(116891)
管理学院(116236)
中国(90043)
(75674)
(73870)
科学(69661)
(59395)
财经(58513)
(58153)
(54608)
中心(54080)
研究所(53335)
(52869)
业大(52259)
经济学(47971)
北京(47668)
农业(45944)
(45064)
师范(44611)
经济学院(43653)
财经大学(43247)
(43063)
基金
项目(234010)
科学(184085)
基金(170696)
研究(170589)
(147824)
国家(146672)
科学基金(125781)
社会(109001)
社会科(103540)
社会科学(103508)
(91168)
基金项目(89463)
自然(80792)
教育(80358)
自然科(78907)
自然科学(78887)
自然科学基金(77505)
(76614)
资助(71861)
编号(69542)
成果(57260)
(53253)
重点(52877)
(49310)
(48740)
课题(47977)
教育部(46062)
创新(45661)
(45659)
科研(45250)
期刊
(165665)
经济(165665)
研究(105725)
中国(67753)
(57981)
学报(54410)
(51882)
管理(50696)
科学(49596)
大学(41908)
学学(39555)
教育(36446)
农业(34726)
(34277)
金融(34277)
技术(31822)
财经(29570)
经济研究(27592)
业经(26886)
(25306)
问题(23211)
(22877)
统计(19929)
国际(18734)
技术经济(18555)
(18373)
(18083)
商业(17669)
理论(17566)
(16719)
共检索到535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产业污染排放系统(IPPS)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细分,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把环境规制因素和要素禀赋因素同时引入到对贸易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这表现为更多地专业化于清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即使总的污染排放有所增加,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使外资的流入增加,而资本累积是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这必将导致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更多地转向污染产业。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态势。针对污染排放增加的原因,有效地利用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静  刘国光  
本文将环境规制当做一种要素禀赋纳入H-O-V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同其他要素如资本要素、劳动要素以及土地要素对54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四大污染品部门净出口总量的影响。环境规制越低,污染品出口总量越高。环境规制不仅能够影响污染品出口总量,并能够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污染品的贸易模式和贸易流向。另外,本文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分析需求偏好差异、供给差异以及环境规制差异对352对南北贸易对象的污染品贸易模式的影响,指出人均GDP差异越大、环境规制差异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越容易发生污染品的产业内贸易(IIT),相反越易发生产业间贸易,指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可能会带来成员国环境规制的趋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玉楠  李廷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均会影响某地区的比较优势,但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文章建立产业环境污染指数来定义污染密集型产业,同时建立环境规制强度评价体系来计算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以HOV模型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方程,对我国污染最为密集的四个行业的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出口量和环境规制程度之间呈现出"U"型的关系,而且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大多数制造业处于拐点左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仍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清如  
基于要素禀赋与资源错配理论,引入关税成本与非关税综合成本两个衡量贸易成本的指标,分析贸易开放的潜在收益与贸易成本造成的收益损失。以72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封闭经济相比,贸易开放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一国的总产出水平;由于贸易成本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这种贸易开放的潜在产出收益并没有完全实现,且受到较大的损失;其中,非关税壁垒是阻碍贸易获益的主要影响因素;降低非关税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是发展中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提高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京燕  周浩  
近年来有关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围绕着污染避难所假说(PHH)和要素禀赋假说(FEH)逐步展开。本文以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细致的实证研究,检验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是否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进。分别使用衡量环境质量的两个指标(污染强度和人均污染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1998-2006年期间30个省份(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污染强度的回归结果支持PHH但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低,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本使污染强度较低。人均污染排放量的回归结果既不支持PHH也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高,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政府规模的膨胀是否源于贸易开放?在学术界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研究了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被低估,政府在贸易开放中扮演"守夜人"角色,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膨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扩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此外,两者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差异。这一结论在考虑到不同的代理指标和样本特征影响后依然稳健。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和政府规模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春明  张群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求中国从价值链增值程度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转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营销、关键零部件生产、管理等生产环节,即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产业结构和商品贸易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以要素禀赋动态变化特征为基础,分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正确认识我国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江  宋跃刚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非对称效应以及要素禀赋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全部样本国家,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是负效应。同时也发现,非OECD国家的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是负效应,而OECD国家的制度距离是正效应。此外,非OECD国家和OECD国家的要素禀赋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非OECD国家自然资源的影响是正效应,而OECD国家资本要素的影响是正效应,但全部样本国家的劳动力丰裕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  刘渝琳  
本文将外部性因素引入了要素禀赋理论的探讨中,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原因,以及基于外部性的资源禀赋理论对中国贸易战略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鉴别了“真要素禀赋”和“伪要素禀赋”的差异,并指出以“伪要素禀赋”为依据是“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根源,而在“真要素禀赋”的基础上,“里昂惕夫悖论”是不存在的。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将行业外部性纳入考虑,寻找“真要素禀赋”来发展国际贸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恒  
文章对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1996—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要素聚集度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的经济发展动力具有较大雷同性,地区间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形成零和博弈,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宗建亮  熊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人民币,2005年则达到182321.0亿元人民币,平均以每年9.4%左右速度增长。是什么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D由凯恩斯国民经济恒等式Y=C+I+G+(N-M)可知,C、I、G和(N-M)的增加都会拉动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长林  李博涵  吴瑞君  
本文基于2005~2020年283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了资源禀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环境规制强度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环境规制会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源禀赋不仅会阻碍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会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说明资源禀赋会抑制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渠道促进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东中部和西部城市、高收入和低收入城市均呈现“U”型关系;资源禀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本文对于政府创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京燕  李丽莎  
环境规制严格度是否是中国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严格的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中国污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加快我国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环境规制政策和要素禀赋是一国比较优势的两个主要因素,而两者对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使用1996~2004年我国24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并通过构造综合反映我国实际情况的产业环境规制指标和产业污染密度指标,对环境规制效应、要素禀赋效应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对比较优势指标和污染强度的分析,得出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并不具有绝对比较优势,因而我国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环境规制、物质资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红蕾  陈秋峰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更是倍受关注。本文在对中外学者有关该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以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1991-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贸易自由化的规模及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正;而综合环境效应是积极的,即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有利于我国环境状况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