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6)
2023(18258)
2022(15008)
2021(13556)
2020(11402)
2019(26202)
2018(25602)
2017(49614)
2016(26348)
2015(29621)
2014(29432)
2013(29179)
2012(26656)
2011(24009)
2010(24076)
2009(22768)
2008(21700)
2007(19352)
2006(16849)
2005(15169)
作者
(74931)
(62786)
(62121)
(59498)
(39585)
(30130)
(28608)
(24337)
(23822)
(22119)
(21066)
(21057)
(19713)
(19587)
(19584)
(19293)
(18672)
(18458)
(17997)
(17970)
(15273)
(15149)
(15119)
(14306)
(14221)
(13993)
(13777)
(13595)
(12551)
(12248)
学科
(113713)
经济(113570)
管理(81345)
(76659)
(64176)
企业(64176)
方法(50039)
数学(44310)
数学方法(43820)
中国(34338)
(33673)
(29286)
(28892)
金融(28887)
业经(27475)
(27430)
银行(27401)
(26457)
(26341)
地方(24920)
(23415)
贸易(23403)
(22830)
(20995)
财务(20933)
财务管理(20881)
(20038)
企业财务(19860)
环境(19343)
农业(19222)
机构
学院(376928)
大学(376287)
(161397)
经济(158037)
管理(147575)
理学(127578)
理学院(126192)
管理学(124132)
管理学院(123436)
研究(122655)
中国(98240)
(78050)
(76847)
科学(72516)
财经(61079)
(59760)
中心(59479)
(57857)
(56325)
(55378)
研究所(54023)
业大(52898)
经济学(51537)
北京(48247)
经济学院(46885)
(46809)
师范(46339)
财经大学(45529)
农业(45242)
(44937)
基金
项目(255928)
科学(203692)
基金(188943)
研究(186433)
(163370)
国家(162093)
科学基金(141315)
社会(122420)
社会科(116511)
社会科学(116482)
基金项目(100336)
(99642)
自然(90241)
自然科(88207)
自然科学(88186)
自然科学基金(86606)
教育(84749)
(83171)
资助(76334)
编号(74330)
成果(59086)
重点(57234)
(56921)
(55327)
(53966)
国家社会(51966)
创新(50580)
课题(50498)
(50367)
教育部(49518)
期刊
(170779)
经济(170779)
研究(109195)
中国(70716)
(61415)
学报(54117)
管理(53020)
(51702)
科学(51014)
(45379)
金融(45379)
大学(41948)
学学(39728)
农业(34009)
技术(32353)
教育(31437)
财经(30457)
经济研究(27738)
业经(27629)
(26219)
问题(24306)
(19452)
统计(18661)
技术经济(18557)
理论(18209)
(17982)
(17437)
商业(16965)
(16940)
现代(16861)
共检索到555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优树  李福平  李欣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产业升级的空间影响,并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两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并不显著,区域分析表明各地区因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对两者的反应呈现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是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调节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优化及高级化进程中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普惠金融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阈值之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将更明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静  
环境规制政策运用得当可以同时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以2012~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探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的环境规制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是环境规制促进东、中、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提高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区域间应协同制定环境规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恒君   王子源  
传统金融服务出于信息采集、服务门槛、风险控制等原因难以实现农户的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拓宽农业资本要素的获取渠道,为农业生态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本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路线和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传导路径主要基于城镇化水平、科技进步、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资源禀赋,并表现出不同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为此,要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生态效率发展,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关注外溢效应,合理调配各项资源,注重科技发展与人才引进,以实现农业生态效率的有效提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亮  陈德慧  余国新  
[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新的方向。[方法]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结果]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粮食体系韧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主销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次之。[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数字技术,因地制宜发挥各产区优势,并加强地区间的相互合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李明月  
文章运用我国31个省份2005-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均衡性有待加强;各省份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发展较快的省份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接收到的关联关系较多,对其他地区主要产生溢出作用;发展较慢的沿海省份起到传导普惠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而西部落后地区位于网络中的边缘,核心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可建立全国性的示范性区域,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啸  陈鑫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潜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内部流动性低且空间上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所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还存在显著的全局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有积极的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数字服务支持程度。上述结论较好地印证了G20数字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数字化价值所在,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未来要以数字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提高其在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强  张天  
数字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与增收渠道产生深远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农民收入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来源的影响途径与作用效果各不相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提升,但无法推动资产性收入的提高。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增收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与工资水平来间接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吸纳农民实现稳定就业,提升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地区农民增收的涓滴效应,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来促进农民资产性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渌洋   鲁邦克   陈琦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丹  方锐  汤颖梅  
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省域之间均对农民非农收入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省份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金融产品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化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龙   江唐洋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破解金融排斥困境的核心途径,是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关注其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加缺乏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衰减边界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助于本地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效带动了周边邻近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更换空间模型、替换空间矩阵以及改变研究样本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随地理距离持续扩大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且当城市间地理距离跨越260公里以后,空间溢出效应将不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素英  钦彦祥  张烨  
以中国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本省创新投入可以通过1条直接路径和3条间接路径影响本地及其它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利用ESDA、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路径下创新资金投入对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创新人员投入则显著提高了本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本省创新人员投入通过"挤占效应"阻碍了其它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在创新投入的"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及官产学研的"协作效应"等空间溢出机制作用下,创新资金投入通过3条间接路径促进了其它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