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7)
- 2023(11490)
- 2022(9833)
- 2021(8582)
- 2020(7268)
- 2019(16492)
- 2018(16089)
- 2017(32198)
- 2016(16878)
- 2015(18894)
- 2014(18859)
- 2013(19007)
- 2012(18071)
- 2011(16529)
- 2010(16829)
- 2009(16039)
- 2008(15469)
- 2007(13951)
- 2006(12724)
- 2005(11779)
- 学科
- 济(102584)
- 经济(102477)
- 管理(54917)
- 业(49687)
- 企(40128)
- 企业(40128)
- 方法(37884)
- 数学(33947)
- 数学方法(33768)
- 地方(25023)
- 财(22451)
- 农(21570)
- 中国(21312)
- 业经(19930)
- 制(18892)
- 环境(16474)
- 学(16234)
- 地方经济(16083)
- 农业(14792)
- 体(14392)
- 产业(13705)
- 融(13483)
- 金融(13479)
- 贸(13245)
- 贸易(13238)
- 务(12906)
- 财务(12886)
- 财务管理(12855)
- 易(12668)
- 银(12392)
- 机构
- 大学(257555)
- 学院(257430)
- 济(126496)
- 经济(124323)
- 管理(98211)
- 研究(90547)
- 理学(84457)
- 理学院(83514)
- 管理学(82443)
- 管理学院(81952)
- 中国(68531)
- 财(58581)
- 京(53119)
- 科学(49434)
- 财经(46176)
- 所(44386)
- 经济学(41833)
- 经(41723)
- 中心(40325)
- 研究所(39545)
- 江(38946)
- 经济学院(37549)
- 农(35339)
- 财经大学(34053)
- 北京(33420)
- 院(32618)
- 业大(32056)
- 范(31425)
- 师范(31188)
- 州(30474)
- 基金
- 项目(167227)
- 科学(134774)
- 基金(125760)
- 研究(123368)
- 家(107883)
- 国家(107114)
- 科学基金(93456)
- 社会(85390)
- 社会科(81380)
- 社会科学(81365)
- 基金项目(66542)
- 省(63309)
- 自然(57164)
- 自然科(55788)
- 自然科学(55778)
- 教育(54866)
- 自然科学基金(54823)
- 划(52469)
- 资助(51412)
- 编号(46479)
- 部(38627)
- 发(37935)
- 成果(37923)
- 重点(37782)
- 国家社会(36997)
- 制(36120)
- 创(34603)
- 教育部(34067)
- 人文(33396)
- 课题(32728)
- 期刊
- 济(147685)
- 经济(147685)
- 研究(84155)
- 中国(48813)
- 财(46022)
- 管理(38494)
- 科学(33543)
- 学报(33430)
- 农(32274)
- 大学(26820)
- 融(26004)
- 金融(26004)
- 学学(25770)
- 财经(25157)
- 经济研究(24989)
- 经(21777)
- 技术(21340)
- 农业(21168)
- 业经(20745)
- 问题(19547)
- 教育(17049)
- 技术经济(15073)
- 贸(15062)
- 统计(13841)
- 世界(13162)
- 国际(12825)
- 策(12598)
- 经济问题(12113)
- 现代(11996)
- 商业(11971)
共检索到396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基于2003~2013年跨省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事实基础上,研究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证实:在跨越多重门槛约束后,投资型环境规制要显著优于费用型环境规制,最终表现出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推动了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域内集聚,并由此进一步削弱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上述产业构成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环境规制、尤其过度费用型环境规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空间布局 经济增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文芳 周韬
城市群是不同发展水平的都市圈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功能及创新等方面,城市群经济增长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引入空间权重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较高,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原城市群内部联系较弱,创新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基于空间和产业的多维价值链,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的城市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中原城市群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在发展中应体现柔性化、层次化、多样化和多核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措施,各城市内部形成"中心+组团"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协同和功能完备的城市体系,加速推动空间效应的形成和提升,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修杰 钟钰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茶叶类经济作物布局更是依靠市场驱动来发挥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优势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牵引作用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与融合等建议。[结论]农业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修杰 钟钰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成德宁,侯伟丽,周立
随着网络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和自然壁垒明显减少 ,产业空间区位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强 ,产业布局将出现分散与聚集共存的趋势。那些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形成有规律的集群 ,大城市中心区也将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总部以及银行、保险、管理咨询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的地区 ,成为协调全国乃至全球生产的信息和服务中心。根据产业空间演变的新趋势和我国城市产业布局的现状 ,作者提出了调整我国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产业空间布局 集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兴梅 李平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素英 李能 张烨 王羽婵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建新 胡建辉
本文根据中国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的典型事实,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均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就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但有利于劳动产出效率的改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但对劳动产出效率的影响不甚明朗。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不直接产生作用但要素配置功能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常成 宋冬林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其能否在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促进公平效率更加统一,目前尚缺乏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本文使用融入了中间投入品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基于由数字技术变革所引致的城际产业关联水平、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以及区际交易成本的参数变化,来识别数字经济重塑产业空间布局的微观机理。利用2011—2019年我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等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促进区域产业均衡发展的微观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城际产业关联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下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均衡发展;第二,数字经济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特征不利于大城市的产业扩散,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空间布局的极化风险;第三,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引导产业扩散,重塑均衡的产业分布结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空间布局 宽带中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民 王彪
环境规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在空间布局方面应采取怎样的行为予以应对,迫切需要人们加以思考和探讨。研究认为,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选择有两种:企业迁移和企业集聚。一般而言,在对污染密集企业的处罚程度存在差异、各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松紧不同、所在地环境成本对企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情况下,企业应考虑作出向环境成本较低地区迁移的选择。在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成本降低、信息传递和服务便捷、专业化劳动力与技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能被利用等情况下,一些具有内在关联的企业应考虑作出向特定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集聚,以形成生态产业园区的选择。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企业迁移 企业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婷婷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先发地区,在经济上的成果有目共睹。但近年来,在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上饱受诟病。合理分析导致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为何如此严重的原因,对进一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改革,保障京津冀地区切身实际的人民利益,带动京津冀地区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计量的方法对2004~2013年京津冀三地环境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大气污染的减少有不显著的正向作用,煤炭使用的减少对大气污染的减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天津地区的环境规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北京河北两地的环境规制力度有待加强。最后,基于一系列研究结果,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大气污染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胜兰 申晨 林沛娜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呈现倒"U"和"U"型关系,西部地区在立法层面虽具"U"型特征,却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失效。此外,规制工具还可通过限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消耗间接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地区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霄伟
本文选取2004-2009年地级市以上城市工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探索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与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关系。实证结果发现:(1)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各地区样本,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会减缓地区经济增速已经成为工业化推进中不可逾越的发展路径。(2)环境规制竞争对本地经济增长效应表现为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和东北地区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正向增长效应,中部地区则具有负向增长效应,而西部地区增长效应不显著。这既为探索共生型环境经济政策,又为制定差别化环境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艳梅 朱英明
本文将"高铁建设"因素纳入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构建了高铁建设对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空间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PSM-DID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高铁建设通过就业对高铁城市工资和经济增长产生的间接负效应均小于直接正效应,高铁建设对高铁城市的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2067、0.1907和0.1491。从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相结合的层面看,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了东中部大型高铁城市的就业水平,特别是东部大型高铁城市的建筑业及高附加值行业、中部小型高铁城市的制造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就业;高铁建设给东部大型高铁城市带来的企业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表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瑾 张旭 王硕琦
本文构建13个东亚样本国家1990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存在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加现象;二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依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进行未来产业升级与调整;三是东亚地区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需要加强东亚区域政策协调来共同抵御外部冲击。
关键词:
东亚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外部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