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8)
- 2023(11286)
- 2022(10073)
- 2021(9600)
- 2020(8008)
- 2019(18544)
- 2018(18817)
- 2017(36138)
- 2016(20028)
- 2015(22690)
- 2014(23026)
- 2013(22378)
- 2012(20616)
- 2011(18437)
- 2010(18413)
- 2009(16835)
- 2008(16336)
- 2007(14375)
- 2006(12726)
- 2005(11231)
- 学科
- 济(73794)
- 经济(73693)
- 管理(60311)
- 业(53189)
- 企(44844)
- 企业(44844)
- 方法(33343)
- 数学(28223)
- 数学方法(27822)
- 农(20902)
- 财(20184)
- 中国(19965)
- 学(19195)
- 业经(16617)
- 环境(16183)
- 地方(15852)
- 制(15718)
- 理论(14361)
- 农业(13463)
- 和(13359)
- 划(12901)
- 务(12897)
- 财务(12821)
- 财务管理(12791)
- 贸(12775)
- 贸易(12771)
- 易(12372)
- 企业财务(12107)
- 银(12015)
- 技术(11985)
- 机构
- 大学(280158)
- 学院(279259)
- 管理(111426)
- 济(103829)
- 经济(101192)
- 理学(95945)
- 理学院(94863)
- 研究(93209)
- 管理学(93158)
- 管理学院(92668)
- 中国(69466)
- 京(61015)
- 科学(60172)
- 财(49025)
- 所(47646)
- 农(46445)
- 研究所(43285)
- 业大(43125)
- 中心(42373)
- 江(41669)
- 北京(38922)
- 财经(38825)
- 范(38282)
- 师范(37909)
- 农业(36323)
- 经(35119)
- 院(34220)
- 州(34086)
- 技术(31172)
- 师范大学(30447)
- 基金
- 项目(191834)
- 科学(149314)
- 研究(141343)
- 基金(136756)
- 家(119215)
- 国家(118176)
- 科学基金(100784)
- 社会(85761)
- 社会科(80961)
- 社会科学(80937)
- 省(75921)
- 基金项目(73239)
- 自然(66511)
- 自然科(64844)
- 自然科学(64828)
- 教育(64758)
- 划(63917)
- 自然科学基金(63608)
- 编号(59102)
- 资助(56413)
- 成果(48721)
- 重点(42602)
- 部(41540)
- 课题(40918)
- 发(40347)
- 创(39402)
- 科研(36727)
- 创新(36637)
- 项目编号(36403)
- 大学(35417)
- 期刊
- 济(117249)
- 经济(117249)
- 研究(82318)
- 中国(54510)
- 学报(46171)
- 农(42339)
- 科学(41449)
- 管理(40402)
- 财(37336)
- 教育(35531)
- 大学(34234)
- 学学(31954)
- 农业(29268)
- 技术(24252)
- 融(22812)
- 金融(22812)
- 业经(19920)
- 财经(18214)
- 图书(17374)
- 经济研究(17238)
- 问题(15462)
- 经(15358)
- 理论(14579)
- 业(14130)
- 科技(14039)
- 实践(13494)
- 践(13494)
- 版(13136)
- 技术经济(12753)
- 资源(12599)
共检索到411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艳丽 李利军
环境补偿本质是要保障物质和能量从经济系统到环境系统对等性、补偿性转移,维持两个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双向流动,从而防止和控制环境问题。从这种认识出发,环境补偿针对的必须是环境而不应是作为环境产权主体的人。本文批评了以人为补偿对象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补偿中间人的概念,认为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补偿者主要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补偿者、中间人和补偿对象三方面相结合才形成完整的环境补偿主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海鹏 孟美荣 刘占旗 武晓燕 路文芳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法律或补偿标准。目前环境健康损害事件发生后,受害人较为明确,而补偿责任主体通常不是很清晰,这就导致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关于健康损害赔偿的调研分析,讨论了多元化的健康损害补偿方式,主要包括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基金及国家赔偿三种赔偿方式,并对这三种补偿方式的建立及补偿金的来源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我国应尽早健全并完善多元的社会化补偿机制。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损害 责任主体 补偿方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 生态补偿 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杜艳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方式,具有目标多元性、定位战略性、机制科学性、等级层次性、政策配套性。与传统生态补偿相比,不仅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而且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区域管治理论对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遵循注重科学、政府主导、规范有序、协商一致等原则构建生态补偿模式,为促进这一新型生态补偿的落实,需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生态补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先行,落实生态补偿;改革财政预算,提高补偿效果;完善配套政策,协动生态补偿。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穆琳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生态产品 市场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 生态补偿 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清军
生态补偿机制运行首要解决的是谁补偿谁即主体问题,生态补偿的主体制度即是生态补偿实践中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分强调政府的补偿主体地位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的和单一的生态补偿主体,不利于形成开放的生态补偿主体体系,生态补偿主体的类型化可能背离生态补偿立法与实践的客观需求,弱化生态补偿理论的统摄力。生态补偿主体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它以权属明确为一般前提,在主体的权利明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种利益之间的合作。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补偿为主导,以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为关键。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应以责权利相统一为一般思路,以生态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为重点考量。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过程是生态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与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晓慧 李松森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争 宋振江 杨俊
通过厘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探寻矿-粮复合区生态补偿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条件。研究方法:基于多阶段信号传递博弈和逆向回归推导方法对矿企、地方政府、农户等三个主体在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倾向及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第一阶段事中博弈中因认知时滞因素三方利益可达到短期均衡。(2)农户由上访等方式使上级政府作为中立机构介入,加大监察力度可使矿企的寻租可行性降低。研究结论:(1)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相关制度,从法制角度加以约束矿企的污染行为以及补偿行为;(2)加强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纪检监察程度有利于生态补偿渠道畅通;(3)对农户大力宣传生态污染知识、法律常识教育以提升农户监督能力,提高其在生态补偿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降低生态污染事件发生频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周亚雄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污染外部性模型,运用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污染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区际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角色。结果显示:当贸易成本很小时,在较小概率下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当贸易成本不足够低时,污染外部性将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治理市场失灵时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由中央政府以第三方当事人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是有效的。此外,实施差异化的税收补偿政策、在生态区实施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等有助于政府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地方政府博弈 区际生态补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并发挥相应效应需要一套完整的配套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措施贯穿于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各个环节中,是构建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构建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的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生态补偿 保障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通
禁止开发区域是四大主体功能区中最为特殊的一类区域。一般来说,大部分禁止开发区域受益主体不明确,受损对象相对明确,本文将这种禁止开发区域称为受益主体不明确的禁止开发区域,简称为禁止开发区域。对受益受损关系比较明确的禁止开发区域,利益补偿主要通过受益地区与受损地区政府(如河流上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争 宋振江 杨俊
通过厘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探寻矿-粮复合区生态补偿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条件。研究方法:基于多阶段信号传递博弈和逆向回归推导方法对矿企、地方政府、农户等三个主体在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倾向及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第一阶段事中博弈中因认知时滞因素三方利益可达到短期均衡。(2)农户由上访等方式使上级政府作为中立机构介入,加大监察力度可使矿企的寻租可行性降低。研究结论:(1)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相关制度,从法制角度加以约束矿企的污染行为以及补偿行为;(2)加强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纪检监察程度有利于生态补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越 杨文杰 姚瑞华 马乐宽
实施跨省界水环境补偿,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上下游保护和发展矛盾、建立跨界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对新安江、渭河、九州江等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实施的分析和总结,应从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水环境补偿方式等方面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跨省流域水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